《浓浓中秋意,礼赞国庆节》双节专题推广——油画家王洋

        作者:admin2023-09-09 15:37:28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艺术简历】

        王洋,安徽亳州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曾任无锡市书画院院长、无锡美术馆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油画学会艺委会委员,国家艺术基金评委专家库专家,江苏省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库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无锡市书画院名誉院长,江南大学书画研究所研究员,太湖学院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薛福成故居戏台》


        方寸所绘通一心

        ——油画家王洋新作印象记

        陈永跃


        东方的美术肇端似充满着原始宗教意味,安阳出土的殷商青铜器和甲骨文,那可是带着沟通神人企图的。张光直先生说:“商周艺术中动物纹样的分析,不仅能使我们认识它的宗教功能,而且说明了为什么带有动物纹样的商周青铜礼器能具有象征政治家族财富的价值。很明显,商周艺术中的动物是巫觋沟通天地的主要媒介。”从当时的政治文化层面说,对知识和权力的控制,一方面是对青铜礼器的拥有的层面说,另一方面又是对沟通天地、神人手段的占有。《左传》上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艺术为政治服务这是人类文明开始的必然,也是形式的必然。君不见东西方的历史遗存中所见的墓室壁画、青铜礼器和教堂中的壁画、雕像、雕塑都是由神及君、由君及人,是可谓殊途而同归也。


        《都市夏日》


        中国的绘画艺术由沟通神转为神现人、人与人似在魏晋南渡后为显著。顾恺之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的转进,谢安称其“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是誉也是实。故而从此下江南绘画以山水而胜者可谓不胜枚举,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和夏圭;明朝“浙派”、“吴门派”、“华亭派”可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所谓学者不可无宗主,但不可有门户,无锡书画院名誉院长、油画家王洋本是安徽亳州人士,他和他的老乡唐朝诗人李绅一样客居江左,占籍无锡,其先投身军旅从戎,后卸甲于公门,到六十又致仕,专以丹青方寸,以西方画技绘东方山水。眼前所见其数幅山水画,其笔端造像于山水之间,而心志所寄,在天道,在地道,在人道。“以天地观万物,则万物无物;以道观天地,则天地也为万物。”王洋笔下的方寸丹青,是他观天地万物于胸中之后的真情流露与款款别裁。


        《小庙渚》


        这幅《小庙渚》是描绘秋天太湖边芦苇成熟变黄时的景象,远处落日余晖,映在湖中渔船之上,连绵不绝金黄成熟的芦苇浑然一体。金色秋天,成熟眼前。此画中无一人而却可见一人所述一道。在中国人看来,人世间没有真正所谓必满之事和必满之物。庄稼浆满谷熟之时,必是开镰收割归仓之际;鲜花灿烂怒放之时,必是凋谢花败之始。“花未全开月未圆,寻花待月思依然。明知花月无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怜。”宋朝蔡襄这首诗之所以被大家传唱,是诗句道出了人间万事的规律,阙是常态,满即回初,而真正能认识到这个满与阙背后的道理,并时时自警来不断克服自身的不足,方能至于不缺。这也就是朱熹所说:“悔字如春,万物蕴蓄初发;吉字如夏,万物茂盛已极;吝字如秋,万物如落;凶字如冬,万物枯凋。”能以“硬”字法冬藏之德,以“悔”字启春生之机,那是又一个新生。秋尽冬来,冬去春生。眼前成熟之后是收割,收割之后又是储蓄,时令到来,又是生生不息,这是天地之道,又何尝不是人生之道呢?


        《伯渎桥》


        这是幅田野《小桥图》。一座石板砌成小桥横卧在小溪之上,一条河流在桥下流去,桥堍前的路分而为二,一过桥者伫立桥上远眺,悠然自得。此图画实寓意深刻。在古代有“人生前程图”之说,即由同一点而向三路行,一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左歧路:危险逃亡,事犯忌讳,好行不轨,盲从匪业,不务正业,嘻游无度。右歧路:老大悲伤,一事无成,蹉跎岁月,久别留连嗜好,好近损友,志气昏惰。中间正路:参天地兴,立言,立功,立德,达中外,通古今,多才多艺。人生多彩,纵可娱情,但岂可无度?人生的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却只有几步。


        《太湖晨曦》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这幅《园林冬雪图》,园林里的树木、亭台银装素裹,一游人于亭中赏雪景自怡。飞雪迎春归,此画虽描绘隆冬时的大雪树木生机未现,但画的背后却蕴含着生机正在生成。一日四时中朝、午、昏、夜,周而复始;一个四季春、夏、秋、冬,原始反终,此为天主宰。《孟子》说:“不违农时,谷不胜食也。”《荀子》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时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天地有常理,四时有常序。人能于此常理中与时俱新,即是懂得天地变化,能欣赏世间美景,善觉悟此变化中美景背后道理。


        《邻家院子》


        以意绘图,用图抒怀,此古今之通例也。夫子有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王洋以六十致仕后的心境绘制出如此众多山水丹青,其笔端流淌处恰是人于这天地间一种对人生淡然看法,造像于纸上,寓意于山水草木。此与典籍所载所以相同者,皆以先观世间万物于心,后绘人间诸物像于纸上,以像述物、述人、述事,以此通心明理,尽性知道。而其孜孜以求正是在“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古今一揆,概莫能外”上的不懈努力。


        《园林冬雪》


        《小竹山写生》


        《山茶屿咖啡》


        《路耿下村》


        《太湖夏季的云》


        《郊外的风景》


        《西漳桑园》


        《南市桥老宅走廊》


        《尧歌里村民》


        《甘露柏桥》


        《柿子》


        《红薯》


        《朋友肖像》


        《设计师侧面像》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74(s)   6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