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近访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花鸟画家何水法

        作者:核实中..2010-07-06 16:26:39 来源:网络


        时间:2008年4 月2日

        地点:何水法工作室

        文本整理:梅鹤圃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何老师,此次新当选全国政协委员您有什么感受?作为画家代表参加“两会”有没有感到有特殊的使命感和责任?

        何水法(以下简称何):作为文艺工作者能够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激动之心是不言而喻的,也感觉到不仅是一种荣誉、身份,更是一种责任,所以心里也觉得有些压力,一直要求自己不断加强服务意识,提升对艺术追求的使命感,珍惜荣誉,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记:能不能跟读者介绍一下您在这次“两会”上递交提案的内容?

        何:这次临上北京之前我花了将近半个月时间思考提案问题,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民族素质的角度出发,我写了五个提案:

        一是提议切实通过各种形式加强美育教育。美育作为一种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方式,目的在于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塑造完美理想的人性,创造合理美好的人生。审美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生命教育和情感教育,每个人的成长和生活都需要美育。因此,推行青少年美育刻不容缓。政府应深化美育改革,全面推进美育教育,把美育课程编入教育大纲,使美育体制化、规范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为学校美育工作创造条件,继续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各类文化场所(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纪念馆等)要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鼓励文化艺术团体到学校演出高雅健康的节目;加强教师美育队伍建设;美育应渗透在各种教育形式之中,中小学要加强音乐、美术课堂教学,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人文艺术科目,农村中小学也要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美育活动;积极推进学习型家庭创建,家校联动。加强美育教育,才能真正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的品质。

        二是提议在奥运精神中融入中国文化推广,将8月8日定为“中国奥运文化日”。奥运会独具的人文精神,被赋予了巨大的美育价值。这种文化精神可为中华文化吸收,同时中华五千年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可融进奥运文化中。文艺界应当把握奥运形成的热点与契机,因地制宜,适时而动,为普通群众了解奥运精神,感受和谐社会精神文明成果创造更好的条件。为了让中国文化随奥运热潮更快更好传播,让我国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建议每年的8月8日定为“中国奥运文化日”,同时可以邀请88位知名画家创作88幅有关人文奥运题材的作品,举办“中国奥运--文化艺术精品展”,进行中国文化与奥运精神结合的推广、宣传。

        三是提议改革博物馆、美术馆现行的馆藏方式,开放藏品展览。政府和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政策,向法国的卢浮宫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等学习,从仓库中解放国宝,让普通老百姓也能看到国宝。我们不能把自己最值得骄傲的文化放在仓库里。国宝与群众亲密接触,不仅对文化传播、提升艺术教育水平、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有益,而且可以成为国民进一步了解历史、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渠道。

        四是提议弘扬传统文化,提高民族素质,传统艺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国家,有着自己独特的优秀文化,传统文化艺术如琴、棋、书、画、印等是世界艺术宝库中闪亮的瑰宝,影响深远,这些中国的国粹应该得到更切实的普及教育。传统文化艺术教育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了解祖国的优秀文艺传统并为其发展、延续作出努力也是作为国民应尽的职责之一。如果我们的下一代缺失了这些菁华知识是十分令人遗憾的,因此从长远看,普及美育教育宜早不宜迟,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也要从娃娃抓起,在小学开设国粹教育的普及课程。我建议学校每周安排二到三个课时让孩子们学习、了解我们的优秀民族文化,普及艺术常识、代表人物和作品欣赏,让我们的下一代从小了解中国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从中具体地感受艺术的魅力,增强他们的自豪感。

        五是提议加快艺术市场发展,合理引导艺术品投资,促进文化产业升级。当前文化市场存在的问题有三个:第一,市场中介机构发育相对滞后,缺少艺术品价值评估鉴定的权威机构,艺术品没有进入金融资产流通体系。第二,艺术品流通环节问题较多,交易无序和价格混乱严重制约了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第三,诚信的缺失使伪劣作品泛滥成灾,著作者知识产权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针对这三个状况,我提出了四个解决的方案:第一,尽快出台规范中国艺术市场发展的法律法规。第二,以税收杠杆鼓励企业、机构和民营资本进入艺术市场,比如建设博物馆、美术馆、艺术中心等等。第三,制定政策,激励金融机构和保险业融入中国艺术市场,提供融资、担保、抵押、贷款、保险、基金等多种金融服务,为艺术市场良性发展保驾护航。第四,进行有效的行业倾斜激励,使中介组织、经营机构快速成长,推动中国艺术市场的良性发展,带动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我们相信,中国艺术市场美好的明天必将为我们社会的进步,文明的提升,品质生活的构建贡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中像开放艺术品馆藏场所这个提议,在《人民论坛》杂志、中国网、人民网、新华网以及首都一些报刊都刊登了,引起了很大反响。

        记:这次一些文艺界的政协委员在提案中建议中小学应适当地增加繁体字的课程教育内容,我在网上看到有很多人都持否定态度。但我们国家现在也开始提倡弘扬民族文化,我认为适当地增加繁体字知识的教育,至少对传统书画艺术的了解和普及,还是会有所帮助的。比如在书法作品中往往有很多是繁体字,而且国家针对书法作品中的繁体字也特别出过一个规范,可见繁体字在书画艺术中的存在还是有它的缘由的。“五四”时期反对古文、汉语,用英语做为世界语来推广,但是实践证明“新文化运动”恰恰在文化上有很多不科学的提法,因为当时主要是针对我们国力衰弱、科技落后,对文化的批判实际是一种迁怒和对西方的盲目崇拜。能不能请您就这个问题谈一谈看法?

        何:有关这方面的提案我曾听到过,但是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有争论。我的看法是应该提倡。中国人连中国字都不认识,那还叫中国人吗?我们要借鉴、吸收国外成功的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但同时也要对中国自身的传统文化作更深入的学习、掌握。所以我非常赞成开展繁体字认知教育、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建议。中国人知道A、B、C、D,却不知道祖辈用的繁体字,我认为是不完美的,归根到底还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失落。所以我非常赞同这个提案,至于用不用繁体字无所谓,但是起码要认识繁体字,不要拿到一本繁体字的书一字不识。学了繁体字,以后终有用的时候,所以年轻的朋友们要下工夫。

        记:是的。有些字,像“头发”和“发财”的“发”字,简体是同样的,但繁体就是两个不同的字。有时候路边也会看到有趣的现象,理发师的“发”写成“发”,用繁体其实应该是“髪”。简化字可以变通,但繁体字有的是不能变通的,它往往另有所指。

        何:所以我非常赞同。我们至少对繁体字都要了解,从娃娃的时候应该就了解。写不写繁体字是另当别论,但是临到要用的时候不认知就麻烦了。学了总会有用处。

        记:除了关于汉字的这个提案,在“两会”期间,你还有接触到哪些关于文化、艺术类的有建设性的提案?

        何:大部分委员都呼吁政府对文化的投入加大力度,因为温总理的工作报告对文化艺术也只是一句话带过。当然文化的增长不同于工农业生产,很难用数据来衡量增长和下降,无法用量来衡量它的发展,但用一句话概括似乎觉得太轻描淡写了。中国是个有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其有着极其深厚具有东方文化的底蕴。国家经济腾飞要在经济基础上投入很大力量,对文化的投入也要重视,现在看来政府对文化的投入相对还是比较少的。

        记:相对来说经济发达的省份稍微好一点。

        何:在文化上投入都比较少的。据有关资料报载,我们国家在文化投入的比例大概只有3.2%,而美国有37%,日本、韩国也都比我们高得多。比如某大型剧团,政府对他们一个人一年大概投入2万多元,还包括工资的。我们讨论的时候,大家对文艺发展的信心都是比较强的,很多文艺界的朋友也都是兢兢业业地想为我们的文艺繁荣作贡献,但由于政府投入的太少了,有些机制相对滞后,或多或少影响了发展。

        记:这次和您一起参加“两会”的画家有哪些人?

        何:画家大概有十几个,都是真正从事艺术的,所以信心很足,对取得的成绩和将来的发展都充满信心。3月4日下午,在将近十位文艺界的同志发言后,李长春同志专门做了总结发言,他讲了很多方面,其中谈到关于大师的问题,说时代需要大师。对我触动很大。以前有些人认为这个时代没有大师了的,实际上是现在文艺发展需要大师,要鼓励出大师。所以我认为应该把消极的态度变为积极的态度。李长春同志讲的时候,听汇报时有位少数民族的同志还专门讲了少数民族都想到培养出大师了,所以我当时感触很深。

        记:我觉得现在就像是艺术界的春秋战国时期,说的好听是多元化,说的不好是混乱。艺术流派和画家的思想比较复杂,在有些已经无法辨清自我的情况下,中央领导提出需要大师的问题,我觉得也是需要的。我们确实需要出现弘扬主旋律的大师。

        何:我们现在的文艺发展是大繁荣、大发展的时期。大繁荣、大发展不是句口号,这里面要有内容。只有多出大师,多出有见地的、有成就的艺术大师才能体现文艺的大繁荣、大发展,否则变成空洞的一句话,这是时代需要。但是大师也不是培养出来的,大师是天才,自然而然会形成,水到渠成。我希望我们的时代多出现一些大师。

        记:而且现在确实也需要。时尚艺术不需要去推广,它的繁殖力很强,就像流行歌曲一下子会传播开来,而传统经典的艺术因为本身有一定的高度,老百姓不一定能体会得到,这才需要艺术家的引导、政府的支持和媒体的宣传。就像你刚才讲的,更需要有大师出来引导。

        何:好的、高尚的东西是要引导的。这十多年来大家对中国画的认识还是比较肯定的,也看到了它在新时期的发展。所以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应该不断地学习,提高思想上的认识。中国画家主要是画思想,思想解放以后才能在画上体现出来。我们的时代精神、主旋律,实际上都是离不开思想。所以我在纪念陆抑非先生诞辰百年的画展上讲“我们学习陆先生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研究到老,奋斗到老”。奋斗到老就是不断地学习,为党的文艺事业奋斗终身,这是一种职责,也是一种境界。文艺工作者不是只学本专业的知识,更需要开阔眼界,学习、掌握国家的方针政策,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其关键也在于思想,在于信仰。思想端正了笔才能正,我们讲气势,其实气也有正歪之分,有的人一下笔就有歪气、油气、俗气,这是心不正,思想不正。只有很正气的人,他画出来的东西才能堂堂正正。那么正气靠什么?正气就是靠学习、靠修养,要不断加强自身文化修养,要有一定的境界,人是要有精神的,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也都要有这个境界,有这个境界跟没这个境界是大不一样的。

        记:从你的画中也能看得出来,所以真的是画如其人,什么样的人画什么样的画。您的学习观可以跟全国广大的花鸟画家共勉,多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画到老,奋斗到老。

      Processed in 0.152(s)   6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