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艺术皆向抽象靠拢—专访艺术家李磊先生

        作者:核实中..2010-08-19 14:32:55 来源:网络

        今日艺术网:李老师您好~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和您面对面的交流,最近有什么新作吗?

          李磊老师:最近在忙“今日中国艺术家丛书”之《李磊-楼高人远天如水》这本书的出版,里面收录了龚云表、汪民安的两篇评论,我和刘晶晶的一篇对话,作品主要是集合了我2003年以后的主要的创作,这些创作重点就是介绍了中国文化传统和西方一些抽象艺术的语言,对抽象艺术进行一些探讨,同时也呈现了近20年的学术思想线索及脉络,主要作品是近些年相对比较现代的作品。

          今日艺术网:袁鸿惠老师介绍您的时候用了三个非常.第一个非常:非常好的人,第二个非常:非常儒雅的馆长,第三个非常:非常具有温柔敦厚的古典人文气蕴的艺术家,那我们就从第一个层面上展开吧,您出生于军人的家庭,父母对你的影响是什么呢?

          李磊老师:父母对我的影响很大,父亲从来不打骂我们,在那个时代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很少的。我父亲对孩子们很柔和.母亲是一位性格开朗外向的人并且非常热心,她是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毕业的,在西北的时候,她是当地很好的医生,也是副院长,平时一心扑在工作上,她很不能满足现状,母亲当时给家庭的影响比我父亲还要大些,她鼓励我们说要走出大西北,所以我13岁的时候把我送回到上海。母亲一直认为事在人为,想好了努力去做,努力就会成功。应该说父亲让我们知道了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母亲告诉我们人应该具备大无畏的开拓创新精神。

          今日艺术网:在西北生活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李磊老师:我出生不久父母转业到大西北,在那边的生活比较艰苦,小的时候就跟着父亲每天去挑水,印象很深的是我们家里有高高的煤粉堆,纯粹的煤块烧不起,所以要用煤粉加上黄土搅和了以后打煤坯,做成的煤泥用来烧。自己家里也养鸡、养鸭、养兔子,那里的生活很接近大自然,跟现在城里的孩子确实不一样,在987部队里度过了快乐的童年,也很怀念那时的玩伴,总之是很自然很快乐的生活。

          今日艺术网:小时候经常画海报?是老师指派的吗?

          李磊老师:对。是老师指派的,但是我也很喜欢画画。我喜欢画画的同时老师又给予了我很多机会,参加绘画班就会想到我。那个时候整个氛围不讲融合,但我们家孩子比较懂礼貌,对老师和长辈很尊重,老师非常喜欢我。

          今日艺术网:回顾曾经学画的过程您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什么是比较幸运的呢?

          李磊老师:学习过程当中没有拜到名师是我最大的福气。名师往往会把学生给框架住,大师有一套很完整的思想体系、及教育系统,老师的作品被认为是不可超越的,老师本质的气韵实际上是永远学不到的。从吴昌硕到后来的任伯年、陆俨少、李可染,包括齐白石的学生,这一路走来没有能够超越老师的。不是说老师不可超越,因为他作为一个个体已经登峰造极了,或者他已经在他的绘画语言里达到了一个境界,如果还是按照他的路在同一领域里盘旋,是永远超越不了他的,那就要在学到精髓之后脱离。我的好处就是因为我没有这个障碍,我的老师都不是名家,但是他们都是很好的老师,他们点点滴滴的教育滋养了我,使得我即不被某些流派或者大师框住,同时又能够吸取各方面的营养,这是我最大的福分。

          今日艺术网:小时候画画很喜爱画画,想过要当一位艺术家么?当年的理想和现在的现实是否吻合呢?

          李磊老师:小时候多多的画就是为将来打基础,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那时候画册也挺少的,能看到的画册就那么几本,比如说像门采尔的素描、珂勒惠支的素描、伦勃朗的素描等等,这些素描集给我的影响很大,看到大师们的作品对自己是一个鼓励,总的来说就是这么简单,但是心里知道,要想做成一件事不花精力、不花时间、不动脑筋是不成的。

          今日艺术网:看到大师那些画的时候有没有想他们怎么就成角儿了?

          李磊老师:(笑)看了他们的画很感动的,但是没有想过他们是什么大师呀,就是觉得他们画得好,这些东西我得学,然后就是不断的画,历练自己。一些老人说画画嘛就是画修养,如同中国的文人画,并不刻意在形式语汇上追求发展,而是在人格修养上下工夫,去繁从简更贴近生命本身,后来逐步开始自己的创作,绘画是我们人生实践的一个手段,也具有一种自我修炼完成的精神意义。

          今日艺术网:您开始创作版画,后来为何又转向抽象绘画了呢?

          李磊老师:转向抽象绘画实际上是一个内在的需要,90年代中后期,当时我的一些思想在不断的转变,从一个比较专注于社会现实表象的观察角度,逐步转向为“去观察人生的、社会的、自然的本质问题”,我观察这些本质问题在寻找答案的过程当中,我就觉得艺术方式不足以直接表达我的体验,因为一直在很多它是体验性的,但是我个人的生命体验来体悟现实和人生当中的一些问题。这种体验有的时候是非常感性的,没办法用一个具体的东西来给予描述,我另外一种说法就是一种生命的直观的体现,生命直观的体现我逐步发现就是用一些非限定性的、就是非现实形象限定的一些办法,这样表达更直接、更有力。

          今日艺术网:您是如何看待“抽象”这一概念的?

          李磊老师:我看抽象,抽掉现象看本质就叫抽象。在具像绘画当中这些本质也是存在的,只不过人们看它的时候往往被现象所覆盖,我们在看具象过程中往往看到是表面的现象,画面有人物、有故事、有情绪、情感等等,但是这些方面抽掉以后,它就是抽象了。具象绘画是对表现对象的再现,而抽象绘画则不能直接分辨出物象的轮廓等特征,这里面当然有层次水平高低的问题,观者没有被框架于某种具体的事物,大脑被解放出来,这才有可能使得存在于空间的细微感觉,与新鲜的场景,透过自由的氛围,跨过我们的眼睛,进入我们的心灵。

          今日艺术网:抽象绘画的语言相比写实艺术理解起来难度大,有人要求您帮忙解读自己的作品吗?您怎么看这件事呢?

          李磊老师:我觉得实际上没办法解释,比如我们看到一个杯子,有人要我告诉他为什么叫杯子?如果一定要我告诉你“为什么叫杯子的话”,我会说杯子是一种器皿,这个器皿可以承载液体,因为液体是流动的,所以它需要有一个衡量的造型,它的造型可以是方的、可以是圆的,材质可以是铁、也可以是铜的,我只能这样解释了。实际上我们长期以来固定了一种思维方式,我们看到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在表达感受时可能会更注重它的故事、它的情节、它的情景性,而脱离了这些情景性以后往往就是无从着手,实际上如果我们去分析一个情景性的时候,你可以尝试着把有些表象性的东西进行脱离,脱离了以后看看它最后还剩下什么,比如大卫画的《拿破仑加冕礼》,我们在人群中看见主教庇护七世、卡普拉拉红衣主教、皇帝的母亲—她和其他妇人坐在背景的包厢中,而在包厢上方,则是画家大卫自己和他家人、朋友孟格丝、维安和格雷特里。皇后若斯菲娜跪在拿破仑脚下,正在接受后冠。画面鲜艳夺目,色彩光线掌握适当,气氛庄严严肃,为什么这幅画给我们一种恢宏的感觉?我们就要从图象学的角度去研究这个图象的构成,画面的构图拥有巨大的气势,结构上有竖线和横线,那么我在抽象绘画当中,简化物体精细部位的描绘,而使对象呈现如符号般的状态,以彰显物体最后的原相与不可取代性,甚至物体在色面的接缝处,或线条上得到巧妙的暗示,包括考虑到色彩块面的和谐性,在画面中处理关系,而不把它画成具体的人,转为一种情绪化的灵性的现象,这不就是抽象画吗,这就是本质呀。我们叫做抽掉现象看本质,就是抽象画的精髓。

          现在实际上真正会画抽象画的人也很少。要么瞎画,要么就是哗众取宠,反正大家都看不懂,看不懂就瞎画就叫抽象画,驴尾巴画我画彩色,也能卖个高价钱,这就是取弄人家观众。那么观众确实也不懂,因为没人告诉他,我给你说了以后,你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去看所有的艺术。一旦有机会大家认识到这个问题,他自己都会判断。抽象画并不神秘,看抽象画也不神秘,无非就是转变一个思维角度、转变一位思维方法仅此而已,没有什么悬而又悬的东西。

          今日艺术网:抽象画给观看的人很多想象的空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这个本质是观感一心,自己体会?

          李磊老师:那是当然,但大的方向应该是一致的,但是具体思维的感受肯定都不一样。有些人往往以为艺术谁都能说,艺术当然不是这样的。哲学也同样,平时我们不在这个语境和积累当中,突然讨论一个美学问题哲学问题,没有讨论的共同基础,是无法探讨的,同时也可能会被别人误解,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今日艺术网:您在做抽象绘画的时候加入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做中国的抽象艺术,和西方想比是否有所不同?

         

          李磊老师:艺术的本质就是提升,提升到最后实际上是一致的,没有东西方的差别,所以说我们不要过于强调东方艺术和西方艺术,因为艺术达到一定层次大家都是相同的,这叫艺术。比如音乐,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一样让我们感动,<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也能让西方人感动,我们的佛教音乐也能让西方人震撼,为什么?因为它体现的是人类内心本质的东西、共同的东西,但是东西方文化的发展有着各自的轨迹,西方文明建立在古希腊的传统之上,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则建立在深受儒教和道教影响的东方传统之上,所以在思维方式上有所不同,我们可能会更加感性一点、更加直观体面一点,而西方的更加逻辑性、理性一些。

          中国人的智慧,西方人的严谨。在艺术创作中两方面都借一点,能够对自己有所框架、有所限制,同时又不拘泥于此,这个是靠我们自身的智慧进行这样的尝试的,能把握这些是很不容易的。

          今日艺术网:找到理想的切合点,感性 理性和灵性合理的结合。

          李磊老师:对,感性、理性和灵性。

          任何一个艺术创作,都离不开感性、理性和灵性,无非就是它配置的比例如何,一幅能够感动你的作品,一定是有灵性的,所谓灵性就是内心最深处接近于人类本质共同认知的情感,而这份情感平时是被现象和理性所覆盖着的。

          人在进入创作状态时,有时会有灵性的展现,就是所谓的灵光乍现,感性和理性方面很重要,灵性也很重要但是任何倏忽的灵感事实上不能代替长期的功夫。

          整个社会一直是在这种平衡过程当中,一个政治和艺术实质上是一样的,我们实际上是寻找这种平衡的过程,任何政治,比如国与国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地方治理的关系,就是在一个框架下面寻找这个平衡关系。创作也是一样的。你这么考虑的话,抽象画和做人,抽象画可以治理一个企业,抽象画可以治理一个国家,都是一样的。

          我曾经在一个研讨会上,关于抽象艺术研讨会上我发表了一个意见,它核心的一个意思就是说抽象和具像是没有区别的,然后就受到一些学者的反对,说抽象和具像有明显的区别。那么后来我就说我们考虑的层面不一样,我们考虑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他也没错,他考虑的是一个表象层的。那么你说我们如果要是谈论到结构性和心理对应的时候,我跟你分析<拿破仑加冕>和我如果在这样一个结构形式下面我创造的一张抽象变奏曲,你说它的本质是一样吗?我想它的本质是一样的。它只是形式转化了,所以这就是抽象和具像之间,它们之间应该是一个辩证的关系。

          今日艺术网:您作为一位艺术家,又是上海美术馆馆长。怎样处理好创作与现实生活中的职责和身份问题,您能否就这方面谈谈您个人的心得体会?

          李磊老师:在设计公司的时候抱怨没有时间画画,时间安排不过来。我发现抱怨是没有用的,抱怨并不能改变现实,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那么所谓努力的话,就是要合理的分配时间,你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别人用于娱乐的时间我就在家里搞自己的创作,我没有那种通常的娱乐,我不上卡拉OK、也不喜欢打麻将,不抽烟不喝酒,感觉很无聊吧,但是我把这个时间放到我自己喜欢的一些创作上,两者并不矛盾。

          今日艺术网:上海美术馆在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上,在传统和现代的交叉口上,扮演着怎么样的角色呢?

          李磊老师:上海美术馆是国家拨款的一个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我们的定位就是收藏、研究、展示等等,为中国近现代艺术,或者比较粗略的说法是说1910年民国以后的艺术是我们主要研究和整理的对象。

          今日艺术网:上海美术馆在展览、馆藏方面会有倾向性吗?例如倾向海派画家的作品?

        李磊老师:我们是一个地方美术馆,当然会呈现一定地域的艺术,有上海特色的艺术,同时海外艺术也是我们主要研究的对象,因为毕竟是上海嘛,但是我们还是立足于全国面向世界,我们是一个很国际化的平台,我们的展览还有很多国际性的展览,况且全国的展览我们也都在做,很多全国的艺术家也愿意在我们这个平台上面展示他们的成果,所以没有特别的风格或者特别的局限及要求。

          今日艺术网:今年9月,第六届上海国际美术双年展是以“超设计”为主题概念的,那下一届会以什么为主题呢?

          李磊老师:现在还不知道,因为主题设定不是由某个人来设定的,我们是由委员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讨论、选择,最后才能确定下一届的主题。这个主题的确定比较花时间,现在还没有定。

          今日艺术网:谈一下上海美术馆将来的发展吧?

          李磊老师:美术馆下一步工作重点是在社会教育这方面。因为美术馆我们作为一个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最终是服务于市民和大众的,那么怎么样给大众提供更好的艺术展览服务,比如系列讲座、系统的出版、社区活动、学生艺术教育、艺术普及等等,这些方面我们现在也在做,以后会注重更这方面的发展。

          今日艺术网:很感谢您接受今日艺术网的采访,谢谢!

          李磊老师:谢谢!

      Processed in 0.145(s)   6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