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家刘新专访:“太初有道”之自然与心灵的对白

        作者:核实中..2014-05-15 18:03:28 来源:魅艺中国

            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离不开人与自然丰富多彩的关系,人类的艺术其实更多层面上折射出了一种自然与哲学的相互交错。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将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这也是画家们一直所追寻的足迹,在这一过程中,画家对中国特有的自然哲学的思考、理解和表现往往与画作相结合,将自身的感悟寄于笔端,阐述与内心与自然地对话。


             刘新老师的最新系列作品“太初有道”秉承自然与人文的法则,在艺术创作风格上涌现出新的精神层面,把审美视点从对自然的亲近引到心灵对世界的阐释,是刘老师的一次新的尝试,我们具体了解一下。

           记者:在山水画的创作中,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是创作的灵感所在,不同阶段对自然的不同感悟也会对创作风格产生影响,“太初有道”系列是否是您在这一时期的新的感悟?其创作灵感来源于哪里?


             刘新:同大多数有想法的画家一样,不愿只衣食先人,而是力求改变。就我个人而言,在长期的临摹、写生和创作的过程中,会不断的显现灵感,在艺术理论、文学修养和社会哲学积累的同时,会产生对艺术深层次的探究,“太初有道”作品的创作是近期对艺术、自然界以及生活的一种新的感悟,是一种精神的体现,它的创作灵感来自于“道德经”,讲述了自然与社会的一种潜在法则。

           记者:山画水的世界与画者的内心往往是相通的,借山水寄情愫表达出的情感或许更能与人产生共鸣,您的“太初有道”系列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和想要的寄托的情感是什么?


             刘新:“太初有道”系列作品用“道”的思想理念出发,衍生出艺术表现手法对于自然的一种解读,从而变现出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瞻仰和思索,这是画作主要表达的主题;情感寄托其实更多的是近期对自然对生活的一种新的感悟,万物皆有其自身的生存之道,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大千世界,遵守其生存的自然法则,做到用现代意识去融合自然,把握文化脉搏。


          记者:观赏完刘老师的作品之后,给我的个人感觉是对大自然的一种敬畏,一种思考,不知道刘老师您将此系列作品的命名为“太初有道”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刘新:其实此系列作品命名为“太初有道”也颇费周折,本人学识浅溥,对“道德经”的理解不免有些偏差,就作品创作的理念而言,我把单纯艺术手法上升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辩证法则的层面,以客观意识形态阐释出了一种艺术表现和自然联系在一起,共同筑建起了有秩序、有规律的“道”的精神世界。这种“道”的理念与“道德经”所阐释的内容有共通之处,同时也是把中国山水画与哲学进行的一次较深刻的融合。

         记者:在该系列作品中,有一个共同的意象,就是胡杨树,它代表的寓意是什么呢?


        刘新:此作品的主题是以刻画胡杨树的角度展开,胡杨树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她生长在极干旱的沙漠和盐碱地,生命力极顽强。素有“生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杇"的佳话,是中华民族顽强生命力的缩影。胡杨树在画中的阐释的意义与“道德经”的理念相契合,是对本系列作品所要表现的中国文化的一种很贴切的代言。

         记者:山水画的创作可以针对具体景象来进行描摹,也可以再精神的感悟上将山水加以抽象化,您在山水画创作中更倾向于哪一方向?您之前创作的“寻梦桃源”系列与现在的“太初有道”系列所表达的不同之处在于哪里?


             刘新:我的作品总体来说还是以写实为主,描写方法较单纯、直接。对笔墨的运用及钱条表达上可以看出从技巧型向人文气息过渡的迹象。“寻梦桃源”的立意是以文人情怀的士大夫精神,独与天地往来,也能读出老庄的“消遥游”的思想顷向;“太初有道”的思想以较沉重,是一种对人类社会和大自然的解读和寄托。似乎能从作品中读出宇宙和生物共同生成进化,守护着天地间的法则,二者的主要不同之处也是在主题的设立上。

          记者:“太初有道”系列作品整体的布局,以及笔墨的运用营造出了自然的一种独特韵味,在画作的整体结构和笔墨的运用上您是如何把握的?


             刘新:“太初有道”系列作品还是以传统的笔墨手法为主要构图方法,其不同之处在于它结合了现代构成形式,打破常规,标新立意,突显思想性、学述性,给人以新鲜感,耐读感,用新的视觉体验呈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关系。


         记者:“太初有道”可以说是您对山水画的一种新的诠释,在这一创作阶段对于您个人来讲最大的意义和收获是什么?


             刘新:“太初有道”系列作品是一种新的感悟与体会,其最大的意义和收获在于把自已多年的综合积累,以打破常规的山水画的立意与表现手法为突破口,描写成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并得到了当代大家的肯定和推崇,高兴之余也是对自已衷心的鼓劢和鞭策,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创作中能将更多的感悟与画作相结合,继续将自然与生活融入到自己的创作生涯。


             刘新,字新之,1967年生于河北,现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北会员 河北省邢台师范美术系毕业,师从美术教育家周秉恭先生。多次参加全国各类书画大赛,并多次获奖,作品被多家报刊发表,并被海外著名艺术收藏家所钟情。其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军委、总政、国家发改委、中宣部、文化部、首都机场等大型场馆收藏。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图西安版设计者,并制成珍藏邮票限量发行,同时被授予西安市荣誉市民。现就读于中国国家画院,师从卢禹舜、刘牧

      Processed in 0.158(s)   6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