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实中..2009-11-12 15:25:01 来源:网络
吴宪生水墨人物画展昨开展,本报记者专访这位新浙派人物画家
“欣赏中国画要了解传统文化”
他是个注重艺术实践的画家,在他的画里处处是写实的笔触;他教书育人、埋首创作近30年;他谈到自己只有寥寥几句,谈到创作却滔滔不绝。他就是中国美院博士生导师吴宪生教授。7月25日到7月30日,深圳宜雅画廊举办吴宪生教授水墨人物画展,展出吴宪生近年创作的76幅作品。
在吴宪生的笔下,关注的人物大都是普普通通的角色,工人、农妇、渔民……饱经风霜的脸、复杂深邃的目光,无不表现着这些平凡角色的悲与欢。昨日,吴宪生教授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纵论传统水墨人物写真画在今天的命运。
写实人物画是一条难走的路
记者:您是第一次到深圳来办展览,这次展出的76幅作品是不是您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吴宪生:这些主要是我2000年以后的创作,我的早期作品比较偏重大写意,近几年的创作则更偏重写实。这次展出的作品包括三个系列,一是当代写实人物画,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大多是以当代人物形象为主要题材、根据下乡速记的作品创作的;第二个系列是人体系列,用中国画的笔墨表达人体美,这是一个新的课题,我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这方面的探索,曾经在法国举办展览;第三个系列是传统题材的人物画,这是继承传统比较多的作品。
记者:您长期在中国美院,对深圳水墨画界的画家有没有了解?
吴宪生:深圳的很多画家是从杭州过来的,他们在来到深圳以后,画风发生了一些变化,吸收了一些岭南画派的特点,我觉得这对中国画的发展是一件好事。
记者:您个人是怎样走上中国画人物画创作道路的,是个人爱好还是有什么特殊的机缘?
吴宪生:可以说两者都有吧,我从小就喜欢涂涂画画,小时候在学校常常出黑板报。那时候画了很多领袖像、工农兵像,后来走进大学就顺理成章学了人物画。其实写实人物画是一条很难走的路,对造型能力、笔墨功底要求都非常高,没有扎实的素描基础,很难画好。
创作“中国的现代的”中国画
记者:在艺术表达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作为新浙派人物画的第二代代表画家,您认为“水墨写真人物画”的发展空间是不是还很大呢?
吴宪生:艺术应该是多元的,“水墨写真人物画”有存在和发展的余地,这一点我坚信不移。“水墨写真人物画”的发展方向可以用六个字概括:中国的、现代的。所谓“中国的”就是要有别于西方,所谓“现代的”就是要有别于传统,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吸收各派所长,形成自己的风格。近一百年来,徐悲鸿、任伯年、林风眠等大师都在这条道路上做出了很多探索性的努力。
学习中国画应对传统加强理解
记者:现在全国美展上出现了用乙烯创作的中国画,对此您是怎么看的呢?
吴宪生:我不大以为然。一种艺术形式一方面可以吸收外来文化,一方面也是有它的独立性和封闭性的。比如京剧,如果没有西皮、二黄就不再是京剧了,可能是话剧,可能是黄梅戏,但肯定不是京剧。中国画的立足点在中国传统,审美的主导思想、基本的表现手法,这样本体的东西不能丢,吸收外来的技法是有一个底线的。基本的形式美,笔墨形式、线条形式丢掉了,就不能称为中国画。
记者:作为美术院校的老师,您在中国美院从事美术教育近30年,担负着教学和创作的双重任务,对当前的美术教育、中国画教学,您有什么看法?
吴宪生:从中国画教学这方面来说,我觉得我们的学生对传统和传统文化的理解应该加强。现在的学生接受的都是快餐文化,对流行文化比传统文化接受的多得多。而中国画是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如果对传统文化不理解,就不可能在中国画的创作上有很大的提高。我们常说画画到后来靠的不是手上的东西,而是修养,是读书。一个画家的审美判断、审美表达都需要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来培养。比如这次展出的传统题材的人物画《画眉深浅入时无》、《深锁春光》等,如果连这些诗句都不理解、没听过,怎么能理解这些画呢?
来源:网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