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实中的写意——记艾中信的创作历程(作者:钟涵)

        作者:核实中..2009-11-13 15:26:02 来源:网络

         艾中信和很多同代艺术家一样,他的足迹走过了从20世纪初到世纪末的途程,他的人生与艺术都与时世紧密地联系着。要全面认识这样的艺术家,最好是先不要局限在其专业身份上。在回望艾中信隐去的身影时,我们可以突出地看到,作为画家,他是20世纪第二代中国油画家的杰出代表之一,尤其是致力于推进写实主义的一位先驱。

          1946年,艾中信来到北方,以后他就以此为故乡。在“师傅领进门”的良好状态下,人生阅历渐多,加以在上海认真阅读了一批文艺理论书籍,使他在北平的几年,艺术才能得到更出色的发挥。艾中信当时非常活跃,不但反复抒写着古城之诗,还有感于直接反映北方劳动者形象的必要而到京西门头沟地区去生活。他画当时的矿工,有一批珍贵的速写,尤其他着意于沉重劳作下的童工形象,再三为之写照,留下了油画《背煤》等作品。

          解放后,艾中信进入了创作的新天地。用他自己评述中国写实主义之路的话来说,是把现实主义转入到革命的现实主义这个主流上面来了,而他是这一转化的积极实践者,但从中又显示出了个人的特色,多以新时代的景物抒情叙事而自成一格。油画写生和素描速写是他长期坚持不懈的创作方式与基础,在十几年间他能够得心应手地发挥和积累。这时,艾中信的艺术方法上出现明智的出路:他创造性地使用了“全景式风景”,这种样式,构图超宽幅,境界壮美,又把生活中的人事收集其中融为一体,可以说是一种叙事诗式的大风景,但又不仅是风景,而可以是现实生活的大块文章,或是壮阔历史的宏大叙事。在画史上,我国古代绘画中多有此体;西方的罗兰(LORRAIN)、透纳(TURNER)等画家也有气象恢宏的风景巨构。在我国现代油画中,这种处理是作为一种独创性的发挥而令人耳目一新的。显然,这是他的风格技巧和才能在新生活的呼唤面前的产物。

          他的第一幅崭露头角的大作是《通往乌鲁木齐》(1954)。那是国家大建设时期之始,他到甘肃乌鞘岭一带写生,目睹神会,兴奋不已,人民创建新业的局面正在到来。起初他还只想画工地人物,并没有想搞风景。后来受石鲁的启发而悟到,传统山水画体裁在这里正有用武之地。于是张开长幅,浓笔重彩地挥洒,使用传统的“三远”法,在高、平、深三个维度上伸展,用错杂交织而有序的形色营造起他的画中从未有过的宏大气势和壮美风光。不久艾中信又顺着这条路子先后创作了两幅长征中的雪山题材画——《炮兵过雪山》和《红军过雪山》,以大风景手法指向革命历史,与前画相比体制略同而意象迥异。在这个成功的方向上,艾中信的创作高潮一浪高过一浪。他接着创作了革命历史画《东渡黄河》(1959)和《夜渡黄河》(1961),这接踵而至的姐妹篇,被视为他的代表作之首。历史画和革命历史画本来是美术史上常用的体裁,我们在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后可以看到昔日此风之盛。现在中国迎来了突发的兴旺,画家们普遍地被吸引着从事创作,尤其是油画巨大的表现力正好用上,因此成为盛产的热点。艾中信的才能在这里得到了未曾意想到的发挥。后来,艾中信创作的盛期因为“文革”中断了。“文革”以后,艾中信重操画笔,恢复创作,是为他的晚期阶段。画界中人大抵不晓得艾中信晚年的艺术状态,实际上他一直在这样努力着,大小新作不下百件,只是很少以之示人罢了。

          在写实主义领域内,艾中信的艺术特色总的说来是写实中的写意。艾中信在尊重生活真实的基础上,所擅长的写生作品是心中感受与手下处理之间直接自如的转化。而反复经营的大构件作品,则是努力抓住整体气韵而让有机的要点顺势凸显出来。在这里,难得有限的笔墨恰当地与通篇的大经营构成为整体通畅的和谐。写实中的写意属于中国油画在二十世纪中期很多人共同努力的一种创造性探索,其中包括艾中信独到的成果。

        来源:网络

      Processed in 0.155(s)   6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