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老头的单纯生活 丁衍庸"最崇高的是中国画"

        作者:核实中..2009-11-17 15:20:19 来源:网络

        丁衍庸先生于1978年在香港去世,在他去世前两年,香港的李洛霞曾对他做过一个面对面访问,访问精彩地呈现了一个奇特的老头单纯的生活。他的生命完全是由绘画构成,性格天真、张狂,随性自然。为此,我们选摘部分访谈,让读者充分了解丁衍庸的思想与性格。

        “昨天就一口气画了50幅画”

        李:丁先生年龄这么大了,仍然教书绘画,精神上应付得来吗?

        丁:我身体很好,也不易患小毛病,昨天就一口气画了50幅画。

        李:(不禁诧异)一天画50幅画?

        丁:(呵呵大笑)你不相信吧,真的,说出来不会有谁相信,但事实确是如此,画了几十年的画,我训练到一手敏捷功夫。

        李:你干吗要画这么多呢?

        丁:也可以说为了应付生活吧,我要么好久不画一幅,一旦动笔却是一气呵成。

        李:丁先生用不着到中大上课去吗?

        丁:我负责的堂数不多,每星期只有几个钟头课。本来嘛,我已到退休年龄,可以专心坐下来作画了,不过,学校里那些学生对我很好,都舍不得让我走,我便留下来了。

        “他们的画是真艺术”

        李:请问你又是怎样爱上国画的呢?

        丁:我既是中国人,自己国家的艺术发展又是辉煌的,我不画国画还会画些什么呢?你看当今世界知名的画家如马蒂斯和毕加索,在他们晚年,也对中国的艺术发生浓厚兴趣,甚至他们到了老年,还在求变。洋画家拼命研究出的理论,并不能真正满足他们的需要,你看毕加索,逝世前的画就像小孩子画的拼图一样,令人难以理解。

        李:丁先生回国后,跟哪位大师学画?

        丁:我并没有跟定某一个人。回国后我就不断的忙,好几个地方争着聘请我。我的国画可说是自己下苦功学到的。

        李:有没有喜爱任何一位画家呢?

        丁:啊,八大山人、徐天池、石涛都是我喜欢的。他们的画对我影响很大。

        李:请问为什么你会特别喜欢他们呢?

        丁:啊,他们的画是真艺术。

        李:你对艺术的看法怎样?怎样才算是真艺术?

        丁:对于艺术,我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美”,凡是美的东西就有其艺术价值存在,画家主要的任务就是将他眼里见到的美用笔描绘出来,让其他的人也能分享。

        李:美的标准因人而异,看法也各有不同,那么就国画来说,是否因此分出了许多画派呢?

        丁:可以这么说,不过,一个人的画风和他本人的教养有很大关系。

        李:但是,就香港来说,以我的愚见,就有两种不同的水墨画,像丁先生这类的画,用不着标题,别人也知道你画的是什么;另外,却有一类近乎抽象的,却也是水墨画,丁先生认为怎样?

        丁:抽象画是抽象画,国画是国画,学外国的格调,在画纸上倒颜料,再加点中国的墨,便自己封自己的画是正宗中国水墨画,你说笑不笑死人,那是虚伪人,那些画也是走错路的,是伪画,是冒牌货。

        李:丁先生,以你的意思,你觉得在当今的中国,有谁可以称为真正的水墨画家?

        丁:(稍微想了一下)大家都知道的林风眠先生啦,还有一位画京剧面谱的关良先生,这两位都是为人所熟知的。

        “看一幅行货画,就像处身在没有窗门的斗室”

        李:丁先生觉得香港人对画的认识怎样?

        丁:香港人爱好画的甚多,不过,香港人对画的观念并不太深,在香港一般的家庭中,也没有谁会在家里挂挂画,摆摆古董,不像我们以前的旧家风一样,这里是洋风太盛……

        李:即使是洋风盛,也不见有几家人在屋里摆设画的。

        丁:是的,香港大多数人不会在家里摆画,无论是国画或者西洋油画,不过,香港目前的画家,也多集中于搞西洋画,在西洋画里,硬生生加插了一点东西,便自己说:“这就是正宗的中国画了。”

        李:据我所知,香港目前许多新潮画家,在外国学到了西洋画法的技巧,然后以水墨绘出,说这就是正宗的中国水墨画。

        丁:(笑)那你信不信?

        李:我很怀疑。

        丁:我也怀疑,因为我两条路都走过,要骗倒我就难了。(说罢笑得乐不可支)

        李:那么,丁先生如何去区别一张行货画和一张真正的艺术品呢?

        丁:一幅纯粹的画自有其本身的艺术价值,你看着它时,只会令你情神向上,它非常纯粹,一如一杯非常陈年的白兰地酒一样;它的价值也非常高,完全没有杂质,就像你忽然看到了好天色,天朗气清,令你的精神为之一振;但是你去看一幅行货画时,会令你感到发闷,就像处身在没有窗门的斗室,甚至在地牢里一样,动也不能动,令你难堪,甚至有窒息的感觉。

        李:在香港也有一些画家,一方面他是为艺术而作画,另一方面去也为生活而作画,他们可能是同一个人,那么,丁先生又如何看他们呢?

        丁:嗯,这种人,也许他们有一部分会成功。不过,我觉得,一个人总不能一只手既画行画又画艺术,人到底不是机器,即使是机器也不能一边生产幼细昂贵的东西,同时又出产粗糙廉价的东西吧。

        李:但是,并非每个画家都能幸运的,天生衣食无忧……

        丁:当然,当然,一个画画的人要生存,所以他必定要画那种东西,那时一种生平,我们也不会因此责骂他们,说他们的不是。在环境不好的情况下,那也是没办法的,我也认识这样的人,有时还会请他们吃顿饭。

        “一天不死一天仍然要努力”

        李:丁先生觉得在香港、中国台湾、中国内地三方面,哪里的水准高些?

        丁:我分不出来。台湾把个五十多岁书也没念过的洪通捧出来(大笑),内地则是大量集体生产,香港则多的是冒牌货。

        李:你觉得国画在今天的世界画坛上,地位如何?

        丁:全世界各种画艺中,最崇高的是中国画。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维多利亚博物馆下个月中开幕,请我到那边演讲,也希望我能去看看他们搜集到的收藏品,我并不想去,或者只是送他们几张画就算了。你看到了,假如我画的是西洋画,肯定没有人会注意我,他们大可以找个外国人。

        李:到现在为止,丁先生是否觉得自己在当今中国画坛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地位和成就?

        丁:我自己也很难说,像今天,一早6点钟,我便起来画画,你约了我访问的事也忘了,我在尝试另一种新技巧,再说,我的画也很有名,法国巴黎的博物馆,日本以至澳大利亚,都收藏了我的画;这不单是我,也是国家民族的光荣,但是,你要是问我是否满足呢,肯定不会,如果我自己觉得已有成就,那不如现在就死了,省的多糟蹋米饭。

        李:那么,丁先生觉得什么时候,才是一个艺术家真正成功的时候?

        丁:(长叹一口气)我觉得学无止境(说罢大笑),其实,这句老话谁都这么说。

        李:那么,是要等到艺术家死后,才由别人盖棺定论了?

        丁:对。一天不死一天仍然要努力,所以,到那一种地步才算是功德完满呢,我也不知道。我还未到老的要死的时候。毕加索在80岁那年还结婚,而我只有70多岁罢了,大概还可以活一段时候,到时也许在水墨画上,有另一种境界呢。

        我是绝对不认为现在已是成功的。今天早上我起个绝早,昨天晚上我画到12点多钟,一口气画了50幅画,卖出了7幅,哈哈哈。如果我已满足自己的画,大概不会如此用功了。

        李:目前香港的青年人虽然也有热衷美术的,但香港不是个创作的地方,例如水墨画许多时有名山大川,但是在香港哪里有磅礴的地理环境,所以,一般人的水墨画仍然只是山和水的画,那真是自欺欺人了。丁先生认为怎样?

        丁:香港差的就是这一点,年轻人没见过大山大川,胸襟狭小,有气势的画就画不出来。再说,许多人家一家8口挤一张床,容身的地方也没有,哪里还可以作画呢?如今我觉得自己很幸运了,有这样一间房屋,有一个让我工作的画室。我是今年才有钱搬进来的。记得初来香港时,我身无分文,住在一个小房间,每天要看包租婆脸色,因为我画画至深夜,用的电也多,又时常有学生出出入入。那时候可真困苦,相反,住在华丽别墅里的人,有地方有时间,却成天只是锦衣美食,毫无创作动机,比起来,世事就是如此不公平啦。

        不过,画家在最穷困的时候,可能会有真正的好画,毕加索最穷时,连颜料也没钱去买,享受奢华、酒色之类全都轮不到时,只可整天在屋里画画,那时候,是真的一条心绘画,反而有好作品。我的画,也是经过了多年艰苦的生活,磨练而来的。香港年青的一辈,其最大遗憾的就是根本没有机会可以看到好作品。外国的名画,如果没钱到外国,就一张也看不到。中国的古画呢,这里流传的又不多,因而两头不到岸,再加上如果认师不当的话,很容易走上歧路。

        而且,香港艺术发展的困难,和学校的教育也有很大关系,学校对美术不看重,学生只是流于画些五颜六色的图案,甚至有的学校连美术、书法的科目也没有,学生根本没有发掘自己艺术潜能的机会,你说,这又怎能产生优秀的画家呢?

        来源:网络

      Processed in 0.160(s)   6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