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实中..2009-11-18 11:32:50 来源:网络
近几年来,以地域为名的各种画派在全国各地发展壮大,各画派的展览也通过各种形式在全国大力宣传。作为一个美术大省,如今的四川国画却没有形成一个知名的流派,处于一个略显尴尬的局面。针对这种现状,不少国画家开始呼吁要打造“四川画派”。那么,画派是如何形成的?画派是可以打造出来的吗?四川国画需不需要一个画派呢?本网记者就此专访了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美术评论家黄宗贤。
四川美术网:首先请黄院长谈谈,如何才能称之为画派,画派的形成是否须具备什么条件?
黄宗贤(以下简称黄):形成画派必须具有如下几个标志:首先,一定是在一个特定区域里面形成的,具有稳定性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在创作的主张、理念、艺术趣味,乃至风格和技法等方面有趋同性,同时这种趋同性能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其次,在这个群体中一定要有领军人物,领军人物可能是一个或几个。历史上,或者当下任何一个被称为流派的群体,它都具备这样几个特征:由群体组成,有领军人物,在艺术上有着共有的一种面貌或者说美学趣味。比如长安画派,从早期的赵望云、石鲁,再到他们的学生,都是以表现黄土高原那种苍茫厚重的景象为主,形成了大西北特有的雄浑、古健的艺术风貌。
四川美术网:上海有“海派”,浙江有“浙派”,江苏有“新金陵画派”等,可为什么我们四川没有形成一个“四川画派”?
黄:不管是叫成都画派还是四川画派,的确现在已经没有人认可这个概念了。如果说有的话,那也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概念。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当时以四川美院“伤痕美术”或者叫批判现实主义(也有人称为乡土写实主义)的画家群体,还可以被称为四川画派,
当时的这个群体有共同的创作理念,共同的风格、技法以及审美情趣,他们创作的一批作品在中国美术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成为当代美术的一面旗子。但是后来,“伤痕美术”逐渐消失,包括批判现实主义的风潮也过去了,商品经济的大潮使这个群体的创作倾向发生了转移,即使在四川美院,也难以寻觅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痕迹了。因而我觉得在今天,四川有一群活跃的创作群体,但是不存在一个什么画派。
四川美术网:您刚才说的是油画方面,那么国画呢?
黄:我觉得国画更不存在什么画派。
四川美术网:但历史上成都的“西蜀画派”是很出名的,为什么现在的四川国画反而没有画派了?
黄:在成都,历史上确实出现了以黄荃父子为代表的“西蜀画派”。黄荃当时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传承方式影响了一批人,形成了一个画家群体,这个群体绘画风格是非常鲜明的,注重写生,风格工致雅丽,体现了一种有别于其他区域的艺术风貌,这种风貌经由黄荃的儿子及学生的传承,对整个北宋的宫廷花鸟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所以我觉得“西蜀画派”是当之无愧的画派,它有领军人物、开派画家和独特的传承方式,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它具有画派的几个标志。
而我们目前的四川国画界,虽然也有不少优秀的国画家,但我们发现这里面还没有称得上开宗立派的画家。开派画家一定有他独创的风格,这种风格一定是在艺术界具有创新性,甚至是独树一帜的。并且他要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和传承方式影响一批人,形成一个风格鲜明的艺术群体,但在我们四川,这几十年里没有出现一个开派画家,没有出现一种在中国画坛上持续不断的有别于其他区域的艺术面貌。
四川美术网:那您觉得,四川国画从历史上的盛名,到现在的有些默默无名,造成这种断层的原因是什么?
黄:这与中国的历史与社会的变革有很大的关系,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我们先来谈谈为什么会形成西蜀画派。唐代的“安史之乱”导致整个中原大乱,于是中国的大批文化名人,包括大批画家都聚集到了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这里安稳的社会生活环境给艺术家们提供了优厚的生活和艺术创造条件,此时的成都可以称为一个文化与艺术的重镇。因而,唐末到五代晚期,四川文化发达,各种艺术创作,包括宗教艺术都很活跃,这种氛围能够产生一批优秀的艺术家,也为形成画派提供了条件。
但是五代以后,随着整个政治的中心重新回归到中原,大量的文人画家又纷纷回到中原,或者说聚集在中原,文化与艺术的重心也移至中原。在中国人的整个文化意识里有明确的中心观念,一般都是以京城为中心,中心的文化与艺术的影响力呈辐射式状态。离中心越远,影响力越弱。入宋以后,四川在中国的政治与文化版图里又成为了边缘地带。四川是个盆地,周围的高山意味着空间的阻隔,这是阻碍人们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个远离中心的边缘地带,要想谋求文化的兴旺发达不太可能,要形成有全国性影响的画派更是不易。
在交通与通讯不发达的时代,四川每当在整个中国动乱的时候恰恰才有新的机遇。唐五代能够产生西蜀画派,是由于北方或者中原的战乱,文化人和艺术家纷纷聚集四川所致。当中原社会安稳以后,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四川也就失去了这种机遇,重新回到了边缘。
历史进入到现代,特别是抗战的暴发再次使四川成为文化、政治的重心。因为战争爆发后,上海,北京、南京,武汉、广州沿海城市和发达城市相继沦陷,中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军事中心全部西移。中国的美术界绝大多数画家都迁徙到了四川大后方,他们主要集中在成都、重庆两个地方。这个时期可能是四川历史上第二次艺术最辉煌的时期,近现代许多艺术大师,都曾经在成都或者重庆生活过几年。艺术家们在四川生活的这段时间里,不仅使他们寻找到一种安稳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他们的艺术观,使他们的艺术风貌产生很大的变化,国画的傅抱石、林凤眠、张大千,油画的徐悲鸿、吴作人、唐一禾等等,他们都在四川生活了好几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第一次真正体察民情,关注社会,创作了许多重要的作品。这个时期,四川的艺术是兴盛的,可以说中国的艺术文脉不仅在这里得到保存而且有了很大的发展。
四川美术网:但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四川仍然没有形成一个画派?
黄:因为全国的美术力量聚集到这里,只能说这时的四川是一个文化艺术的重镇,但四川本土并没有产生一个与外界不同的一个画派,只能说这个地方成为中国文化、艺术的复兴之地,保存和孕育了未来的艺术力量。当战争结束以后,这种聚集又分散了,艺术名家们又各自回到了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四川又落入一种艺术的边缘状态,又成为一个不太被人关注的地方,艺术家们在四川获得了惠泽,并没有留下一个所谓的画派。
四川美术网:可是在江浙有金陵画派,有延续下来的浙派,这些画派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黄:因为江南地区从唐宋以后就是经济文化发达之地,聚集了大批的文人。而唐宋之后,中国的文人占据了中国艺术的主流地位,他们的思想、审美意趣,艺术创作或者艺术批评的尺度也就成为了绘画界最重要的尺度。所以在这些地方可能会出现金陵画派、扬州画派、海派、浙派、松江派等等。唐宋以后,随着整个文化政治中心转移后,四川在文化上被边缘化了,在艺术上并没有出现有影响的人物。你看中国的艺术史,能点出名的只有几个。
四川美术网:有文同、苏轼等。
黄:对,苏东坡也好,文同也好,虽然他们都是四川人,但他们在绘画上的成熟以及后来的影响并不是在四川产生的。文同后来到了湖州,他画竹叶,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形成了墨竹一派,又称之为“文湖州竹派”;苏东坡的艺术观念、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也很大,但苏东坡在四川也并没有形成一个东坡画派。
四川美术网:那由此说来,四川没有形成一个画派是由于人才的流失?
黄:有这个因素。自古,在中国的文化观念里,或者说四川人就有这么一个观念,觉得一个人要想获得功名成就必须要出川,只有跨出四川才有一个更大的天地和发展空间。这说明在传统社会里面,交通不发达是阻碍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个文化经济不发达,在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区域里,要想获得巨大的艺术影响,要产生很多出名的艺术家是不太可能的。
其实在中国的文学史、艺术史上,有很多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都是出身于四川,但他们无疑都是在少年时代、青年时代或者在他们艺术快要成熟时就走出了四川,走向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在当时传统的社会里面,这种走出去的方式,是不少有抱负的文化人的一种必然抉择。
四川美术网:但在如今的时代,已经不存在空间阻隔的问题,可四川国画仍然没有走出去。
黄:当然现在空间阻隔已经不是问题了。可是在当下,我觉得我们再来呼唤一个四川画派意义不是太大。
首先,我没看到四川有产生这样一个画派的可能性。因为没有看到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创造了、构建了在整个中国艺术界独树一帜、不可取代的艺术风格和艺术体系。
其次,在当今的资讯时代,由于信息的发达,我们要以地域为特征来构建一个独特的东西更加困难。资讯的发达,使得我们所有人包括艺术家都置身于全球化的语境之中,我们关注的,或者说是艺术家们关注的东西往往不再是一个局部的、区域的问题,大家关注更多的是全球化的问题,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比如说: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社会阶层的差异问题;种族、民族、性别之间的共存互动问题;城市化进程和个人的生存境遇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全球化的。而区域性的艺术流派,在一个开放的时代要构建起来是很困难的。
再就是在开放的时空里,文化艺术的同质化倾向更加明显,要使一个区域保持一种独特有别于其他区域的艺术面貌谈何容易。而且我觉得在今天也没有必要去强调要构建一个什么四川画派,任何一个画派的形成绝不是通过口号喊出来的。
四川美术网:那您是怎么看待近几年各个地方画派越演越烈的趋势,什么办展览,开研讨会,有些画派声势还做得挺大。
黄:不管是哪个地方,尽管他们目前还在以画派的名称作为旗帜,这与我们说的历史上的画派都不一样了。当下自称为画派的群体,其实共性的东西很少,多数时候只是用一个称号来代替一个区域团体的名称。比如今天说的浙派,我们还能从中找到多少共同的东西?但历史上的浙派,他们的风格、审美趣味是有非常多相近相似的地方。所以,今天更多的是以“画派”名义来开展活动而已,其内涵已经不是历史上画派的意义了。
四川美术网:您是说现在的画派只是一个外在的称呼?
黄:对,只是一个外在的称呼。这些画派每年办画展都是靠外力来推动的,比如近年来的“金陵画派”,不只针对本土,还做成了全国性的展览一年办一次,今年办油画,明年办国画等等。这种行为并不是说金陵画派还有多么的稳定,这只是地方政府以这个名称在打一张文化的牌,推动文化强省,或者是增强自身的文化力量而已。其实如今的“金陵画派”本身也不成立,南京有这么多画家,还有好多画家的作品具有个性又有鲜明的金陵面貌呢?画家们都是各有各的风格,特别在这个追求个性的时代,我们很难还能看到以某个城市、某个区域代表的非常稳固的画派了。
我认为,画派不是喊出来的,也不是自我标榜的,是在历史的进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它有一个历史积淀的过程,有着非常明晰的传承关系。而今天这种明晰的传承关系正在被削减,艺术的风格、式样、语言变革的频率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所以形成一个稳固的画派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四川美术网:如果我们不提“四川画派”这个概念,您觉得四川国画要如何做才能振兴呢?
黄:首先,我觉得四川的艺术家要有开放、创新的意识。尽管在这个资讯时代,通讯、交通已经不是问题,但四川画家还是应该有一种超越盆地的意识,更多的去关注整个大艺术发展的潮流,去把握艺术发展的动向,而不要拘泥于、局限于自我的笔墨趣味的玩味。我们四川的中国画,当下缺乏顶尖级的大师,缺乏领军人物,我们的创作语言、创作风格也缺乏革命性的探索。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对一山一水一花的描摹,满足于某种现有技法的传承与玩味,我们的绘画是不可能在全国产生大的影响的。
其次,要加强四川的艺术教育,着重培养新人。由于重庆从行政区域上划分出去了,原来的美术教育的重镇已经不在四川。四川的高等美术教育体系可以说是这十多年重新构建起来的。重新构建起来的院校必须要经过历史的积淀才能真正成熟,他们培养的人还要经过一个周期才能成长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四川艺术要有新的艺术突破、发展,还必须要指望整个四川的艺术教育来培养造就一批新人,使四川的艺术创作能有新的气象。不要让人们说起四川就想到五六十年代的版画,想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油画,而说到当下我们什么也没有。
其实眼下我们四川曾有的优势都正在丢失,如四川的版画、雕塑在当今的美术界已经不再处于领先地位了,油画方面虽然有大批活跃人物也有不少艺术活动,但是,其整体实力与其他区域相比也不容乐观。四川虽然还是一个美术大省,但可能算不上是一个美术强省。
再次,我觉得四川的画家要增强大局意识,不要满足于现有的一种状态,更不要用短浅的眼光来对待人和事。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一定是把艺术视为生命的,而不是把艺术作为一个维持生活的手段。在我们四川画界,有不少的画家满足于自己的作品还能在市场上获得一点小利,缺乏创新与突破的能力与勇气。
四川美术网:我们在接触一些画家时,有听他们谈到四川国画没走出去是由于政府的支持和媒体的宣传不够,那么您觉得政府在推动四川美术界的发展方面是否也要做一些努力?
黄:政府的宣传、扶持是很重要,但我认为艺术的影响,画派的构建首先是艺术家自身的崛起。作为艺术家,如何提升自己的艺术造诣,是否拥有在全国艺术界的话语权这才是最重要的。政府也好,媒体也好,只能做推波助澜的作用。政府是不可能扶持出一个画家一个画派的,这点我们一定要清楚。艺术创作、艺术探索是艺术家自身的事情,能否形成一种整体力量也是画家自己的事情,从来不可能说靠行政方式把艺术推到一个高点。要说政府的支持,没有哪个时代哪个国家有我们的今天的政府扶持艺术,你看,每个地方都有靠纳税人的钱养起来的专门从事艺术创作的美协的、画院的专职画家,但是,艺术家的成功绝不取决于政府提供的条件是否优厚。
另外,四川美协在推进四川美术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责任。但我感觉到,今天美协的凝聚力、影响力、组织力已经被弱化了。不少艺术家也不再把参与美协的活动和展览看成是走向艺术成功的重要途径了。
造成这种局面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中国的艺术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艺术家寻求艺术发展的道路已经多种多样,已不像以前只能通过美协的展览才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今天的艺术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画廊或其他,民间的体制之外的形式获得成功。
另一方面,美协应该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如果美协只是成为一个安置人、聚集人的机构,而不是一个探索艺术的机构,就没有什么意义。因而,美协自身也到了必须要改变的地步,如果不改变,就算将来四川画派能产生,将来四川能产生很有影响的画家,那也一定不是因为美协,一定是在民间,一定是在院校产生的。在我看来,美协只能是一个美术家的服务机构,而不是领导机构,更不是养美术家的机构。
来源:四川美术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