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山访谈|关于水墨画的命运

        作者:核实中..2009-11-18 11:43:58 来源:网络

        王非:谈到水墨,首先要解决水墨画的限定问题,在这一点上,您在不少文章中也曾多次提到,但未能明确“限定”的内容。那么,我们如何来把握水墨画的限定尺度和要求?

        李小山:水墨画的限定是有相对范围的,就目前的情况看,许多水墨画家为了所谓的突破,已经消除了水墨画和其它艺术表现样式的界限,例如引入了各种媒材,甚至将水墨画和装置、影像混淆起来,如此的话,水墨其实已是名存实亡了。当我们谈论某个事物的性质,必须以这个事物的存在为前提,否则就失去了谈论的意义。但是,我无法”明确”水墨的限定内容,关于这一点,相信实践与理论的依存关系,任何理论设定都可能和实践本身发生矛盾。
        王非:当代水墨画基本上有两种存在趋势:一是传统水墨画;一是实验性的水墨画。应该说“实验水墨”是在传统笔墨认识上对当代文化的重新思考。这种“实验性”是否还继续下去?您认为“实验水墨”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有哪些? 
        李小山:对于实验水墨,我写过几篇文章,大致上不抱很乐观的态度,重复一下我说过的,实验水墨的要旨在于:一、试图与传统中国画拉开距离,二、与国际接轨,三、突出自身的当代特征。实验水墨的出现和形成声势,有其现实的合理性,表现为它作为民族的本土的艺术走向是当代的必然,它从出现至今时间尚不太长,我们只能期待它的未来。至于从事实验水墨的艺术家,数量很多,各有各的追求和得失,整体的阵容似乎比单个的成就更为显著。
        王非:您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水墨画在保留之后的几百年间成了什么样子?至少在我眼里是漆黑一团。”可以看出,您对当代水墨画不抱任何希望,而近几年您又主持了全国性的水墨大展,比如:在上海举办的“新中国画大展”与在广州举办的“中国当代艺术首届三年展”,也同样吸收了实验水墨画家,用您的话说是在验证过去的“预言”。对此,有何感想? 
        李小山:毫无疑问,水墨画在当代整个艺术领域中仍是比较重要的版块,中国当代艺术不可能完全因袭西方那一套,中国艺术家必然会利用自身民族文化的资源,而水墨画中藏着非常有用的东西,不管是水墨画本身,还是它的附加值,都是艺术家可以顺手拿来运用或改制的资源。另外,我想补充一点,我从来不喜欢”预言”什么,我只是针对现状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而已。 
        王非:当下水墨所处的尴尬境地,有各方面的原因。从艺术批评角度看,理论往往滞后于艺术实践,批评家只能事后评说,而且“评判”的多、“建立”的少,不能完全发挥艺术批评的前瞻作用。应该说,当代艺术批评同样存在一些问题。 
        李小山:批评家永远只是”事后聪明”,因为艺术家的创造在先,批评家的言说在后,永远别指望批评家能给创作提供多少“超前”的”指导”。
        王非:开放的中国,艺术家应具备什么样的创作心态?应如何面对现实?

        李小山:艺术家的心态因人而异,没必要也不应该有统一的模式,艺术家面对现实的态度不尽相同,差异和不同才是丰富性的体现。有的艺术家充满理想色彩,富有殉道精神:有的艺术家很实际,爱财爱享受;还有的艺术家虚荣心十足,爱出风头,等等。这些都是正常的,只要他具有超常的才华,具有创造的活力和激情就行了。

        王非:说到底,水墨画的关键是文化问题,您怎样看待当代文化? 
        李小山:当代文化的最主要特征是多元化、多样性,理解这一点就够了。
        王非:在中国,您认为其它艺术和水墨画的命运一样吗?
        李小山:每一种艺术类别都有自己的问题,只是因为水墨画作为民族的本土的艺术样式长期以来一直是主流的,所以它在当代的滑坡才受人注目,自然当代艺术的兴起会对传统艺术样式起到冲击作用。每个时代都有某种时尚,当代的时尚就是产生在当代社会的那些东西,它不一定有多大的生命力,但事实上它占了一段时间的风流。
        王非:关于生活状况就不多问了。我相信:谁大英雄,能守本色,是真才子,任风流。
        王非:祝一切安好!
        李小山:谢谢。

        来源:网络

      Processed in 0.138(s)   6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