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二石专访

        作者:核实中..2009-11-18 16:18:06 来源:网络

        很高兴你能接受我们的采访,今年正值傅抱石先生诞辰100周年,许多有关单位都做了相关的纪念活动,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傅:好的,前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拍了部关于我父亲一生的电视剧,三月份就拍完了,还搞了个浓重的首映式。除了北京和南京的三个展览以外,还准备出《傅抱石全集》,到年底才能见世。10月5号是我父亲诞辰一百周年的纪念日,我们在南京还有一个活动,我们是江西人,在江西那面还有一大堆活动。然后还要去台湾,台湾人民对我父亲也很有感情,那里也有很多收藏家为我父亲搞的很多活动。
        在这么一个特殊的日子,父亲已经作古,子女也都成为了老人。身为人子,你给我们谈谈你对父亲的感情和回忆好吗?
        傅:我是傅抱石的儿子,作为一位画家,父亲也是我的老师。我父亲从来没有要求我们以后怎么样,非要我们成为画家,他认为兴趣很重要。很小的时候,那还是抗战的时候,我们住在重庆的金刚坡,很破的几间草房子。除了做抗日宣传的工作以外他总是画画、刻篆刻。篆刻也是我父亲一生的一大爱好,他有磨的很锋利的刻刀,二十多把。住的地方叫金刚坡,那里很破,但是住的人很多,当时郭沫若、李可染他们都在那里住。我们在那里住了八年,在这八年当中,我父亲参加了以郭沫若为首的抗日宣传工作,后来到了当时的中央大学教书。我们住的地方离他任教的学校很远,有二十多里山路,他经常不坐车,很早起来走着去,晚上回来把路上看到的景物画下来。那时候我还是个孩子,在重庆那段时间我从两三岁一直到十几岁,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父亲光着膀子画画,我的工作就是研墨拉纸。当时宣纸很贵,我父亲适应能力很强,就用贵州的皮纸,很便宜很厚。现在造我父亲假画的人就到处找这种纸,哈哈。他画画旁边一定要有一个火炉,上面有一个罩子,用来烘烤画,那么就要有人牵着纸呀,我妈妈也有时候来帮忙,但是她有时候还要做饭做家务呀什么的,那么这个工作大多都由我来做,哈哈。小石也干过,但是他没有我干的多,他曾经还画过一幅当时烤画时的情景,画的很好。因为他那时上高小,后来就住校了。小石一生很坎坷……
        说到小石老师,我们听到外界传闻说,在“文革”时期小石老师把傅抱石先生的一批画的轴头取掉,装箱准备运往国外,传闻说是他要叛逃,后来被政府收走放到南京博物院了。当然这只是我们听到的传闻,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傅:当然不是!当时造反派到处抄家,我们怕父亲的画也被毁掉,为了转移保管方便就把轴头去掉,用两个箱子装了起来。就放在我母亲床底下,并不是像传的那样,说在什么国界线抓住的。小石是在干校被抓的,两件事都挨不上。这个事情要说一天也说不完,主要是当时有人诬陷,我们现在就不说了。
        在那个时代的画家大多都注重写实,我们在看了傅抱石先生的一批50年代的小册页,画中的山水和树都是用传统的写意笔墨来表现的,但是画面中的人是当时现实中人的劳动面貌,只是简单的几笔勾勒,画面的时代气息就出来了。我觉得这就是最好的写实。

        傅:对!他不是简单的造像式的写实,也不是像美院里对着画的写实,他是更高一种境界的写实。我和父亲出去写生的时候很多,我发现他思考的很多,所以他不是一般的写实。
        傅抱石先生人物画魏晋时期的气息很浓,像后来画人物画的都缺少魏晋时期的气息,没有研究过史的人画的气息就是不一样。
        傅:他很注重理论,也写过许多理论著作,一生大概写了200多万字。这是在他同一时代很少见的。
        上世纪有两个创作理论兼工的大师,傅抱石先生是一个,另一个是黄宾虹先生。
        傅:他还对日本绘画就很深,翻译了不少日本绘画理论著作。到了50年代他还翻译了一本日本绘画理论著作,影响也很大。
        在借鉴外来文化上,区别于像徐悲鸿、刘海粟他们借鉴西方的东西。而傅抱石先生是善于借鉴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近的其他东方文化,比如日本。日本文化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后来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傅抱石先生又把他们一些精华的东西借鉴过来,反过来日本人也很喜欢傅抱石先生的东西,也学习借鉴了傅抱石先生的作品。这个工作是很有意义的,也是值得我们这辈画家学习的。
        傅:现在在展览上也有借鉴日本的东西,但是他们没有把借鉴的东西融到传统里面去。这一点我父亲比他们做的高明。
        傅抱石先生画画时也是接近了古人的状态,“往往醉后”是一种真正的醉酒状态下画的,而现在人往往不敢真正喝醉了画画,怕画不好。
        傅:是的,他们喝醉就乱画了。呵呵。
        好,谢谢傅先生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

        来源:网络

      Processed in 0.159(s)   6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