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实中..2009-12-01 16:48:50 来源:网络
幽静的《人民日报》社大院内,记者见到了国内在画竹子、画兰花及书法方面人气正旺的青年书画家刘飞先生,并抓住机会采访了他。
为人谦和 沉稳踏实
几分钟的简单交谈后,记者感到面前的刘飞,为人十分谦和;端水倒茶间,记者感到刘先生更属于那种沉稳踏实之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刘先生1962年生于河南第一人口大县,即固始县。她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刘先生兴奋地告诉记者,虽然他的家乡是个曾经的革命老区贫困县,如今却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果菜无公害科技示范县”、“农业标准化示范县”以及“食品工业百强县”。谈到百姓的富裕度,刘先生补充道,也许许多人不相信,但事实上我们固始农村在中部六省是首屈一指的,70%的农户有楼房。
谈到这里,记者不禁猜测,或许革命老区淳朴、善良的民风造就了刘先生谦和、沉稳与踏实的性格。
艺术有天赋 “山外”孜孜求
刘先生放下手中的茶水,接着对记者说,自己小时候,由于受父亲的影响,无论是对诗书画印,还是对古文诗词,都非常有兴趣。父亲见儿子如此酷爱诗、书、画、印,于是就让儿子篆书习“石鼓文”;楷书学欧体、颜体;行书习“二王”和米芾。刘先生解释说,“石鼓文”是先秦书法。从字面意义上看,石鼓文就是刻在鼓形石上的文字,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石鼓共十个,每块各刻四言诗一首,内容是歌咏秦国君游猎情况的。《石鼓文》字势雄强浑厚,朴茂自然。用笔匀圆挺拔:结体已趋方正;章法行列均衡、疏朗。它是秦系文字继承西周书法特点的划时代的优秀作品。历代书家、名人赞誉和临摹者甚多。后来的小篆,就是由这种文字脱化而来。
有辛苦就有收获。刘先生10多岁写的春联,画的年画,在乡里邻里已是小有名气了。1985年,刘先生怀着一颗炽热的进取之心走出大别山,开始了自己重要的大别山外孜孜求索艺术之路的第一步。最初到郑州书画院系统苦学素描理论和国画技法。1987年他又只身来到北京参加北京硬笔书法学会硬笔书法学习。此间刘先生每日笔耕不停,临习法帖,1990年参加天津神州书画进修学院高级书法班学习。1994年在《人民日报》社中外企业家洽谈会组委会负责组织中外企业家文化、商业交流会务等相关工作。在当时,他的书画作品就被部分政界、商界、演艺界名流所称道。谈到这里,刘先生谦和而清醒地告诉记者,当时他内心深处十分清楚自己的“功力”。
教学相长 上下求索
如果说1985年刘先生走出大别山算作自己迈出求索艺术之路第一步的话,那么,1997年。刘先生到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北京第二分校工作,应该算其艺术生命的又一个重要转折年。刘先生对记者说,函大工作期间,他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自己还得到了诸如梁树年、阿老、张世简、吴休、许静等许多名师的亲点和提携。工作之余,他还亲自向中国人民大学的王食三教授学习鸟篆书法,向书画名师焦可群、高北峰学习花鸟、山水画。
大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刘先生边教学边学习,可谓教学相长。也许正是德艺双馨,2000年9月,刘先生出任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北京书画分校校长一职。令他欣喜的是,许多学生已成为各地书画艺术活动的骨干力量。
兰草与墨竹齐飞
现为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经济日报华夏书画院院院士、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北京书画分校校长的刘先生,除书法外最擅长的就是画兰草与墨竹了。许多业内专家评价他的山水画时这样称道,传统结合写实,俊洒飘逸画风,墨法透出灵性与张扬,神韵在隐约中现身。因此,近年来,刘先生的作品多次在全国书画大赛(展)中获奖,也是水到渠成之事。其作品被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等国家及我国的港澳台地区的文化单位及友人收藏,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