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学者李燕教授访谈录

        作者:核实中..2009-12-03 09:39:01 来源:网络

        李燕教授是著名的画家、学者,艺道高超,学问沉厚。李教授的国画作品秉承传统文人画,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邃的哲理,但每幅作品的表现形式、艺术语言却都有自己独特的创新。李教授的作品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其文化内涵使人深思。特别是他的历史人物画,犹如哲人细语,让人在历史的苍茫中体味到人生的空寞与悠远。李教授国学丰厚,多才多艺。他的演讲谈古论今,纵横挥阖,听之,犹如在历史中盘桓、于未来中徜往。每谈及文物古迹,李教授感慨良多,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以实际行动致力于文物保护,被誉为京城保护传统文化"四大铁杆"之一。对于先父李苦禅大师,李教授崇敬有加。其教书育人之良苦、诲人不卷之师心,正得宜于大师的遗德和教诲。而谈及个人的声望,李教授则把自己比作竹子:虚心有节。白居易曾云:竹子"根坚树德"。在与李教授的交谈中,我们会感触到他不时流露出来的文人气度和学者风范。

                               ·纵横恣意 笔下珠玑
          李教授曾经创作了一幅名为《五色土》的作品,他把画面分割成五块,中间黄色代表皇权,左右两侧蓝和黑色代表国家统治的强权机构--军队和司法,上方为一片穿着红袍的官僚形象,在红、黄、蓝、黑的重压之下,用白描手法刻画出各种职业的老百姓挣扎在社会的底层。李教授《五色土》的创作,可以说更形象、更直接而又深刻地道出了五色土的实质内涵。
          1989年11月,印度CCMB科研机构的领导人巴尔加伐教授开辟了一个名叫《艺术与科学关系》的边沿课题,想通过中国驻印大使馆"邀请一位对艺术与科学都有兴趣的中国画家,共同探讨这个课。李燕中选,赴印参与研究。其后,李燕多次在国内外就此课题发表演讲,颇受科技界关注。1997年7月,在与国家航天部门共同举办的一次艺术家与科学家的特殊联谊会上,李教授即兴创作了一幅8尺大画《大鹏图》,百余位到场的科学家和艺术家都在其上签名留念。1999年底,《大鹏图》搭乘中国的第一艘试验载人飞船"神州号"顺利升空,并安然返回地面。由此,该画遂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件飞天凯旋的绘画,成为了中国艺术家与科学家完美合作的一次成功的尝试。作品被正式载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觅食图
          清华大学在庆祝建校90周年的大型主题艺术展《艺术与科学》开幕时,展出了李教授的作品《老子与爱因斯坦》。两位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伟人、思想家,跨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跨越不同的文化和科学领域、跨越不同民族,走到了一起!如果没有高深的艺术和文化造诣、深刻的思想和超人的思维,很难想象能有出如此宏大、意义深远的大手笔,而且再一次引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注意。
        李教授创作题材广泛,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皆能,注重兼收并蓄,不囿于一家一法,画风随画意而多变,而能各得其妙,实谓纵横恣意,笔下珠玑。
          李燕教授在充分汲取传统的文化的同时,也关注时代的新思想、新发展,艺术观念、思想非常活跃。"艺术没有新旧之分,只能以好或不好论之,以是否合乎美术标准论之",李教授说,"50年代以来,隔一段时间关于中国画是否呈衰败之势就会有一次争论。中国画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有机组成,现在,中华民族在复兴,中华文化在复兴,中国画也在复兴"。
          李教授说,国画家要秉承一个宗旨,就是你跳动着的心灵脉搏要与中华文化的脉搏一致,你的美术创作要有时代的义务感。一千多年前,大唐时期的艺术理论家张彦远就说过,美术有它自己的社会义务,即"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所以,中国画要起到振兴民族的作用,我们需要的是能够形成民族凝聚的艺术。
          李教授还说,"艺术创新"应是精神上的创新,精神就是这个时代的精神。面对西方价值观念和绘画手法的影响,中国的画家在感受着东西方文化撞击的同时,也要睁眼看世界,但必须遵循一个根本,那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李教授强调:今天,中国画也要提倡科学精神。我们这个时代的画家在精神上和古代画家是一样的,要为民族发展提供精神力量,并以科学的精神从事绘画。清华大学90年校庆画展上,我的一幅便名为《老子与爱因斯坦》。老子曾说'道可道非恒道';爱因斯坦亦曾说"科学没有永恒的理论"。老子所在的中华重道而轻器,终因挨了洋鬼子利器之重击;爱因斯坦所在的西方则争相把科学引向重器之技术而轻道,正以空前之速破坏自然和谐与人类和平。惟有以道治器,以公德约束科技,才合乎人类生存的科学。绘画艺术为人类生存科学服务,才合乎艺术科学的主要职责,而世界上惟我中华有长篇题字与意象绘画交融的文人画,这是我们的长技。
        李燕教授以一个艺术家的胆识,探索着"人类的终极关怀"。

                               ·艺于艺外 德于心中
          李燕教授博学多艺,不只是书画吸引广大读者的关注,李教授的文章、主持的电视节目,也都成为读者、观众的热门话题。李教授的大型学术演讲,少则一百多人,多则上千人,而且经久不衰。有时持续时间三小时,甚至最长时间六个小时中间不间断,从来没有几个人中途退场。听众是唯一的权威,他们热烈的掌声,是最好的评判。"最重要是注意群众",李教授说,"他认可你了,那就是最大的安慰。我不想信,那种画得人眼所看不懂的就是最高艺术"。



        群猴百卷图
          李教授读书、研究都非常广泛,从中国的儒、道、十三家、三大派,到佛教、禅宗;从共产党三个版本宣言,到资本论,从西方的各种思想流派,到影响较大的各个宗教,李教授无不广泛涉猎。李教授说:"我研究佛教文化在中国形成禅,怎么影响中国文化,形成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的合理内合在那里,如何用禅来激发人的思维"。而且,李教授经常把最新研究成果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思想切合实际,增加了教学的理论深度,深受学生的欢迎。按学生的话说就是:"听李教授的课是享受'文化大餐'"。李教授还广泛研究历史、中国近代史,以及人类社会的整个思想对历史的影响和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李教授说:"闭上眼睛,我大概就有一个中国的历史坐标;没有历史坐标,历史人物就无从谈起,历史评价就无从谈起。人们的任何思想都是由意识形态决定,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不尽相同。因此,真理要与时俱进。
          广泛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反过来滋养了李教授的艺术创作,因此当我们欣赏李教授的作品时,才有一种非凡的艺术感染力。李教授说:"诗人不是专业的,专业的诗人做不出好诗人,像李白,并不是专业的诗人"。
        工夫在诗外--古人说得不错。

          李教授赢得了很高的社会美誉,但却非常谦虚。李教授说:"现在国家形式好了,称蒙错爱,让我当了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中央教育文化委员会委员,跨两个政协,在这种形式下,不免会听到过奖之誉,意美之词。但人要有自知知明。 作为一个从事艺术专业的人,不管是画画,写字,还是唱戏,如果唱出,画出、写出一点风格,给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这可以叫家。一家之言,一家之作,一家之见,称为画家、作家。鉴于这一点,我对自己的定位充其量就是这几样:一我是画家,继承先父苦禅老人的大写意,创自已的风格,我不是跟老一步一去完全继承他的风格,我是美院八年科班加上家教与自己的努力,现在已经快花甲之年了,也算是一个画家了,我想免强叫作著名画家,因为已经有自己的读者和观众群了"。

          李教授还是被誉为京城保护传统文化的"四大铁杆"之一。 李教授常说:"没有北京的文化,就没有李苦禅,没有老舍,没有齐白石。传统文化不代表陈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创新的基础,它就在你的血液里,在你的遗传基因里。"作为李苦禅大师之子,李燕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有一种痴迷之情,对"以德治国"更是深有感触,"中华民族历来是以德治国,它既符合新形势的需要,又是传统文化的延续"。

          谈及李苦禅大师的人品艺德,李教授崇敬之情溢于言表。李教授说,最近经过中宣部审批,拍了一部关于我父亲的片子,分气节篇,表现他如何保持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气节,以及他在抗战时作日本鬼子的监狱,中共北平地区的地下工作。他喜欢画竹子,竹子是气节的表现,他曾拿着两米长的大笔,在人民大会堂画了一张最大的竹子。
        口碑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中央美院门口有一个烤白署的,原来不知道先父是干什么的,后来认识了。有一次说苦禅先生你是画画的,也给我一张行不行,结果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从袖筒里拿出一张画给了他。因为他自己是劳苦大众出身,上学的时候,拉过洋车,挣学费,勤工俭学,受过苦,也挨过饿,他对下层群众的立场始终不变,对下层老百姓有同情心,越穷的跟他要画越不要钱。反过来说,有些画店,把画家分为三六九等,说李苦禅的画好求,所以就把它列到二流画家,难求的列在一类,我父亲就会高价或者干脆不理他们。
          大师的气节和艺德深深影响着李燕教授的从艺之路,并一直把它奉为自己的人生准则,藏德于心,行德于外,赢得了广大读者和学生的广泛赞誉。


                               ·为人师表 教学相长
          李教授谦虚地称自己为“教书匠”。从小我的父亲跟我讲,你看那干铁活的铁匠,干木活的木匠,盖房的泥瓦匠,咱们家是教


        范进中举
        书的,跟他们一样是“教书匠”。实际上,李教授还是有一定知名度的教书匠,有两次获优秀教师奖状,当然是学生背靠背投票选出来的。
          到现在为止,李教授一直遵循父教,提前一刻钟到教室,扫地擦桌子。这种为人师表,使得学生很自觉地整理教室,不会搞得乱七八糟。李教授常说,身教胜于言教,孔夫子两千年前就教导过。学生迟到了,李教授从不责怪他们,而且非常客气地让他进来。李教授说,他在门口很尴尬,你请他进来,那么他的耻辱之心就重了,明天就肯定要早起不会再迟到。是的,人一旦耻辱之心调动起来了,就会自尊自爱、自敬自重,有了此心之后,还何必费心去管?quot;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教书育人思想,是李教授的一大特色。

          为人师表,以德育人;教学相长,不耻下问。
          李教授在向大自然扑捉形象的基本功上,还在下学生时的工夫,现在经常到动物园速写。李教授说,先父曾讲"一辈子不能丢了速写本",我现在做一些学生做的事,比如画动物速写,我13岁正式受美术训练,14岁考入中央美院附中,现在快60岁了,还带着学生画速写,这是基本功。
          李教授还很注重语言,字典从不离手。李教授说,没有人赶说所有的字全认识,因为我是教书匠,你的一字只差,就会误人子弟,古人一字之师",先父就是这样带学生。就像圣经上讲的,教学相长,相互促进。先父讲过,从事教学,老是和年轻人在一块,你就不会落伍,脑子里经常保持着新的东西。另外学生对新问题非常敏感,经常提一些问题,但不是有意为难你。老师和学生的区别在于,一方面你的知识比他厚,否则你怎么当教师;另外,你接受新事物比学生要慢,所以教学相长是古书《尚书》上的话。有一次,不常用的成词语我用了一次,一个女学生说应该还有别的念法。我马上就明白了,我刚才是口误。如果你和学生之间有隔阂,他是不会给你指出来的,那你一辈子就会念下去。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画的一些趣味很好的画,有时候也启发我,并非是老师永远让学生学。过去白石老人就常鼓励我父:英杰过我,你超过我了。当然这句话是对我父亲过誉了,这说明白石老人他非常虚心。他看到学生的好稿子,他要学,其中卢光照画的一盏油灯,画的特别好,白石老人就在画上题了:你在这方面也超过我了。白石老人一辈子怎么成为大师,因为他老人家联系群众、虚心,所以他就大。


                               ·静以致远 功到自然
          知行相和,动静有常。李教授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不但研究颇深,而且把它融入到现实当中,指导着自己的教学实践、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



        狼犬
          李教授说,中国的主流文化是儒家文化,即知与形要相和,知与行要相悖的话,就不能做一个文人了。美在其中而发于四肢--这是易经的话。美好的东西在你心里--美之智也,这就是最美的事物,要得到它就要付诸于行动。像西方现代派的主流,闭着眼喝醉了酒,拿支笔弄点什么颜料,随便乱涂,涂一张就是一张丑术作品,这属于先天生物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需要后天去学。像我们要从事美好的东西,必须去刻苦的学,刻苦的去探索、总结。所以我总是学习竹子,他虚心有节,竹子的心若是实的,它长的就不会那么高。
          李教授对中国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李教授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存软件,一个民族的种种物质形态都是软件的物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能强调自由,要强调自律,自律的中国传统文化是长治久安。中华文化是唯一一支时间最长、没有断代绝种的文化。因此,一个多民族、人口众多的国家,人要自我限制自己,作为基本的美德。人不可以过分强调自由,自由在人间带来的灾难太大。

          李教授说,作为一个画家、学者、教书匠,以平常心做平常事做平常人,执行"三平主义",不能人人都要做大事。老子讲"圣人不能为大故能成其大"。历史上推动历史进步的都是一个个普通人所做的小事。正是有那么多的普通人堆起的金字塔,才有金字塔的高度,如果都要当金字塔最顶上的石头,底下的石头无人当,就不能有金字塔的高度。现在很多人引用西方的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当军人就当元帅,不当士兵,全是运筹帷幄之内,那么谁决胜千里之外,这是没有文化根基的。
          李教授还说,中国最高的境界叫自然为道,最高境界就是自然而然的做到,做到三合:合理合法合情。事情做到最佳,那么就到了最最境界。这就是理,理就是人之间最完善的关系,儒家强调的是最高层的关系就是理的关系,那么达到理智了,就是政治的最高境界。
          也许,正是汲取了这种传统文化的滋养,才使李燕教授的艺术追求、人生感悟达到了这样一个最高的境界。


          李燕,男,汉族,1943年生于北京,李苦禅之子。自幼随父学画,后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毕业后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创作题材广泛,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皆能,注重兼收并蓄,不囿于一家一法,画风随画意而多变,却能各得其妙。1976年起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在报刊上发表,主要作品有《黄帝选像》、《周文王》、《老子》、《孔子忧道图》、《楚山女神图》、《五色土回想曲》、《启航图》、《群猴图》、《猫菊图》、《乳虎图》等。亦擅书法,业余喜诗文,习《周易》。其事略被载入1987年--1988年英国《世界名人录》和《远东澳亚名人传记》。李燕现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李苦禅纪念馆"副馆长,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风》栏目特邀主持人,"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国际周易学会"会员与"中国周易研究中心"特邀副研究员等职,是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他创作的历史上第一部《易经画傅》以中、英、法、德、西班牙文发行于世。现在正策划、主持介绍北京曲艺历史、曲种的十一集电视系列片《胡同古韵》。其夫人美术教师、学者孙燕华是他事业的最佳协助者。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乾乾"精神谱写着自己的艺术人生。

      Processed in 0.159(s)   6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