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钦松:做美术强省广东还需顶尖大师——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许钦松

        作者:核实中..2009-12-03 17:21:13 来源:网络

          文/本报记者 陈朝旋

          ■人物小档案

          许钦松,广东画院党组书记、副院长、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终身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广东省人大代表。1998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11月当选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大量作品参加各类全国性美展,曾获十多项大奖。作品为国内外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机构所收藏。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和联展。



          ■谈政策

          美术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素质

          呼吁将“审美能力”写进文件

          记者:美术是什么?在许多人眼里,美术就是画画,是一堆花花绿绿的颜色,或几个图案。而美术事业,就是养几个画家。

          许钦松: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比如绘画、雕塑等。这是狭义的美术——小美术。而广义的美术——大美术,包含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眼所见的物体,都有美术的因素。比如自然环境的保护、美化,比如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比如工业产品的设计:汽车、电脑、手机、家具、服装……可以说,美术包含了现代文明的所有门类,是可视的文化,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对个人来说,美术从眼睛进入心灵,潜移默化,能让人受用一辈子。有的城市如纽约、巴黎,有上百个美术馆,除了国家办的美术馆,还有许多私人美术馆,市民可以直接感受到美术近在咫尺地存在着。一个人一出生,周遭的东西就影响着他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决定着他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又影响着他的整个生活。因此,美术直接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公民的素质。审美能力体现整个文化水准。不能将美术狭隘地理解为仅仅是画几张画。

          美术家协会目前还是小美术的概念,需要参与大美术的建设,这块大有可为。比如,动漫是美术的一个科目,这个行业会越来越充满生命力,美协应该介入、参与、推动。

          旁白:

          30年前,许钦松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从此踏上专业美术之路。许钦松显然是用他那双美术家的眼睛看世界的。看到一些富裕乡镇的“垃圾雕塑”,他很痛心:缺的是审美,并不是钱!一个地区的领导人欠缺审美能力,直接影响地区形象。他把“审美能力”视为与“知识水平”、“健康素质”并列的衡量人的综合素质的三大要件。作为省人大代表,他直陈观点,多方呼吁将“审美能力”写入官方文件。

          美术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

          应有政策鼓励自办美术馆博物馆

          记者:动漫正在创造日益巨大的经济效益,甚至已成为日本的出口支柱型产业。而在我国,美术与财富的联结目前还不明显。

          许钦松:美术跟经济有直接关系。我国产品常因包装设计的落后影响竞争力,问题就在美术方面。美术能够带动起经济发展的链条,从文具业到展览业。艺术市场也能提升经济总量。深圳大芬村是个批量生产商品画的基地,很多画商来订制产品,由画工对同一画稿进行批量制作,年销售额过亿元,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我在澳大利亚考察时,去过一家葡萄酒厂。这家厂收藏了很多美术名家的名作,把它印在酒的包装上,限量印刷,限量出售。酒卖得很贵,并且很受欢迎。美术作品被贯穿到品牌中,起了为产品增值的作用。

          许多国家的政府扶持私人收藏艺术品,扶持私人建美术馆。比如日本,艺术品买卖在企业税收中有优惠政策。国外的银行、大学,都收藏很多美术作品。一个普通市民家里会有好几幅画。

          民间美术馆、博物馆应是越多越好,目前在我国就太少,政府应有政策鼓励民众自办美术馆、博物馆。艺术财富能够通过这一载体保存、延续,也让市民随时随地受到美的熏陶。

          一个民族没有艺术的支撑,在世界上会被人看不起。世界上有多少人认识齐白石?美国为什么花大钱搞成了现代艺术中心?这是文化战略,美国人想取得话语权。旁白

          20年前,许钦松去澳大利亚讲学,当地劝说这位30多岁的有为画家留下发展。许钦松回答:我在我的祖国感到很幸福。目睹欧美独揽艺术话语霸权,许钦松念念不忘将中华民族文化向世界渗透。他甚至设想,以后国际声乐比赛可以把京剧唱段作为规定动作,而不是意大利语歌剧选段。

          ■谈市场

          广东只算美术大省不算美术强省

          投入应前移到“苹果树”未种之前

          记者:广东美术界在全国相当有影响力,近代以来,几乎每个历史时期都曾“青史留名”。建设文化大省,广东美术界会大有可为。

          许钦松:以广东美术界队伍的人数、水平,称得上美术大省,但不敢说美术强省。我们普及性、群众性的美展搞得很红火,一年有两三百个;全国各类美术大展,广东的入选数、获奖数遥遥领先;全国十届美展,广东承办了九个展区中的四个,投入财力不少;但广东很少拿到大展金牌,有震撼力的作品也不多,因此说不强。

          近年来,老一辈艺术家一个个走了———林风眠、黄新波、胡一川、关山月、黎雄才、赖少其、王肇民、余本、古元、李桦、罗工柳……但有很大影响力的画家并未出现。广东美术界要“呼唤大师”,呼唤拔尖的、在全国占有很重要位置的人才。

          灵动、巧妙、轻快、抒情,是广东美术创作的特点,但能引发对社会、对历史深层次思考的震撼性力作,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精品,思想深刻、直面现实、经得起推敲的大制作,却是不多。

          其中一大原因,是政府行为的投入还不够。精品是需要大投入的,10年前广东抓过一批近代革命历史题材的绘画,成果丰硕。投入应该前移,苹果树还没种就应该投下去。要组织有能力的画家,用若干年时间全力创作。等待自由出作品再收购是被动的方式。西方的许多名作就是教会出资,请画家来创作的。建一公里高速公路的钱,能搞出不少好的美术作品;投入几千万元,就能留下相当丰厚的文化积淀和艺术财富。

          美协打算拟出若干选题,如广东近代革命历史题材,大力投入。这既可冲刺全国美展,又为广东留下一笔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为后人留下点什么,别让后人讲起我们来“乏善可陈”。盛世如果不能产生大量的优秀美术作品,则有愧于这个时代,也难以立足世界民族之林。民族形象往往就是文化形象,是那些影响力巨大的文学家艺术家和丰富的艺术品。外国人看中国,还是要看文学艺术。我们难道总是靠地下挖出来的辉煌来感染外国人?我们就拿不出当代有创新、有说服力的东西?

          国际交往中,艺术家是很受尊重的。现今外国人说起中国艺术,往往说不出作家或作品来,因为他们不了解。文化竞争力非常值得关注。这是很沉重的话题。旁白

          50年前,澄海农民的儿子许钦松小小的心灵,刻下对“饿”和“冷”抹不去的记忆。直到现在,许钦松还不能容忍浪费行为。他说自己“有很强的平民意识”,一听拖欠农民工工资就会火冒三丈。他也不能容忍外国人鄙视中国。听许钦松从容论道,不时触及“沉重的话题”,不难感受到这位儒雅之士那颗雄赳赳的中国心。

          广东书画市场成交总量只有全国的1/50

          广东老板“雅”不过江浙老板?

          记者:近年广东的GDP总量,约占全国1/10;而近年广东书画市场的成交总量,大概是全国的1/50;当然更无法和发达国家的艺术品市场相比。

          许钦松:我国的艺术品市场还很不成熟。市场不规范,影响投资者的热情。在西方,经过长期的市场培养,已经形成画廊、画家与评论家三位一体的典型的投资市场。画廊与画家签约,负责展示、出售作品;画家一心画画;评论家一辈子就研究为数不多的三五个画家,成为某一画家的评论权威。画廊、画家和评论家都有强烈的经营意识。法制环境也好。一般画廊和画家都会以合同的形式签约,大家严格分清责权,利益分割比较明确。而我国目前还处于“三缺乏”状态:缺乏三位一体的机制,缺乏法制的背景,缺乏向艺术品交易倾斜的政策法规、税收制度。

          把艺术市场做大做强,有利于艺术财富的积累、民众审美水平的提高、艺术创作的再发展。美协应该做些推动工作,把画廊联动起来,纳入美协的工作范围;通过画廊的介入,推动艺术创作。这也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但是美协不会参与经营,而是利用资源优势,引导艺术市场的壮大,包括维权、打假、鉴赏,提升收藏家的眼光。美协应当有组织地、有权威性地予以参谋。这也是画廊需要的。收藏家投资哪些画家及画作,怎样进行前瞻性的、超前的投入,都需要专家参与。画家要成为收藏家认可、愿意投资的对象。这方面,美协大有可为。

          目前,广东艺术品市场没有北京江浙旺,价格也不高,正是投资吸纳的好时机。投资者应该具有前瞻意识。江浙企业家是把文化投入当作企业增长点来看的,而广东企业家显然比不上江浙企业家。目前企业资金保值赢利的途径,只是加大投入,扩大产能,以致市场面临无法消化巨大产能的难题。企业能否通过购买书画艺术品保值增值?购买书画艺术品能否计入税前列支?贷款抵押能否用书画艺术品?发达国家都有较为成熟的政策和操作办法。我国目前操作还有困难,艺术品市场的完善和成熟,也有赖于政策创新、政策支持和法规建设。

          现在国际艺术市场很认同我国的两类作品,一是抗战的,一是文革的。民族生死关头催化了很好的作品,沉甸甸的东西。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中国的画作也会在国际市场不断升价。如果国内有经济实力的买家能够购藏国外的优秀作品,使之聚集到中国来,那时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国家的确很强大。旁白

          20年前,日本出现这么个现象:逛艺术馆、画廊的人,多于逛超市的人。这一现象至今没有改变。美国超越“世界工厂”的角色后,经济发展越发“形而上”,文化成为引领经济的先锋。作为画家,许钦松对此有更深切的感受,因而对壮大艺术品市场的呼吁更为急切,而话题总会落到一个基点上:强国利民。

          ■谈创作

          画家当了领导,创作有何打算?

          意识流后现代充实版画时代感

          记者:你既是版画家,又是国画家,画作越来越为人瞩目,也越来越受市场欢迎。市场也好,社会也好,都极为关注你担任美协领导职务后的创作。

          许钦松:担任领导职务,需要业务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和牺牲精神,要开很多会,做很多服务工作。美协要带动队伍建设,通过多办展览扩大会员队伍(作品参加三次省美展才能申请成为省美协会员),为中青年画家提选题,引导创作,努力出人才、出作品,确实花去不少时间。

          我不会放松自己的创作。我会继续锤炼个人风格,坚持个人的审美见解和追求,完成从技术型向学者型的转换。

          版画方面,我打算创作一个系列,表现自己对近年城市建设的印象和思考。我会尝试在古典技法中加入意识流、后现代解构等因素,让画面的构成更富现代性和时代感。还准备举办一次较大规模的版画展。

          版画一向与国画、油画并列为“三大画种”。在当今改革开放、社会生活和审美多元化的大环境中,一方面是画家追求个人情感的表达,版画在技法、构图上不断丰富和进步;另一方面,版画又逐步淡出社会最前沿,离大众越来越远。

          其实,版画可以复制,更适合进入百姓家庭。按国外的通行规矩,版画在500张之内算是原作,每张有编号,印到500张就毁版。由于这原作并非唯一,市场价格可以降低到2000元左右,很多人能够接受。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美化公共或个人空间———例如装饰公共场所、楼盘样板房,以及个人收藏,版画应该大有施展空间。旁白

          60年前,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的人群中,有一小群版画家。他们的画作深入人心,成为抗战的战鼓和投枪。他们中有不少人属于广东画家群:黄新波、胡一川、赖少其、刘仑、古元、李桦、罗工柳、蔡迪支……而在版画遭遇时代尴尬的今天,作为广东画家的后来者,许钦松仍在版画这块板基上孜孜刻划,其创新精神和探索勇气,赢来一片喝彩。

          版画家国画家双重身份形成新特色

          要画一批“大画”支撑自己

          记者:在国画的变革更新中,版画曾经起过冲击、点化、嫁接作用。你从版画转向国画,国画山水备受瞩目,这方面一定会有新的打算。

          许钦松:我要画一批篇幅巨大的山水画。一个山水画家,一辈子没有“大画”支撑,是说不过去的,60岁前我要完成这件事。这也是合理安排我的生命,合理开销精力。山水画我投入了大量时间,有了新的探索性想法,需要实践来突破,来完善。

          艺术要在不同种类的交融中获取新的养分。我在山水画创作中,运用了版画功底和木刻技巧,融入了水彩、水粉的色彩意识,甚至平面设计的构图方法,为的是体现自己心中的自然之美。这形成了我的山水画的鲜明特点:一是构图,变传统山水画的散点透视为焦点透视;二是用色,改变传统国画推崇的纯水墨,画出自然界色彩的丰富变化;三是光感,改变传统国画画面的散光,将山水沐浴在自然光的笼罩之中。

          国画讲究意境,意境是画家本人对自然的真切感受,哪怕一点颜色,一朵云,都是触动心灵的。不是在画面上加上一轮弯月、几句唐诗就是意境。我的画一直注重画外的思想的表达。我觉得,大自然的生命力才是最永恒、最感人的,人在大自然面前显得很渺小。我想,我会进一步增强画面的形式感,将眼中的世界更强烈地转化成心中的世界。旁白

          10年前,许钦松去尼泊尔讲学,乘一架直升机,从高空俯看崇山峻岭,深感震撼:南方画家惯用的小景山水的画法,怎能尽情表现眼下的壮阔气势对心灵的撞击?许多年来,他几乎每年都要出外写生,足迹踏遍长城内外、天山南北、青藏高原、大洋彼岸。大胸怀孕育大山水,难怪许钦松笔下的山水,被评家认为既有北派的雄浑厚重,又有南派的秀润灵动。

          梦里写美文,希望记录画坛轶事

          会不会再多一个作家头衔?

          记者:美术家写作是近年很有意思的现象。像黄永玉、黄苗子、丁聪、林墉,都是文章高手。你的文章写得漂亮,“玩票”定然精彩。

          许钦松:当作家是我的一个梦。有时候,我在梦境里写文章,醒来后竟然还记得一些句子。

          我喜欢散文。写散文,要喝着功夫茶,听着小雨声,心里没有惦记的事情,有一分闲适的心情,这时候,脑子里会冒出一串串奇特的文句。

          我很想把多年来的艺术体会、创作经验,通过文字记录下来。也打算把多年来发表或未发表的文字,汇集成书。

          过几年退下来后,我还想把这些年在文艺界所见所闻的趣事轶事,一件件写下来。

          我写文章,写好后会出声或不出声地朗读,读不顺的地方一定要改。

          写作也是一种抒发方式。版画难以表现我心中的山水时,我可以画国画;美术难以表现我的思考时,我可以用文字。旁白

          10年后,某日,一个广东画家作品大展正准备开幕。门前早已挤满了前来观展的市民,他们知道,多家企业早已为“抢购”画作而摩拳擦掌。开幕式后的拍卖会上,广东画家的作品成交价创下新高。天河出现了一个国际化的动画创作基地。广州街头,画廊随处可见,民间博物馆也涌现出来。早茶市上,茶客闲谈着刚从许钦松的书里看来的画坛轶事———以上是记者的畅想。其实,前月在顺德大良镇看《新时期中国油画回顾展》时,挤满展厅的人群已经让记者不由“看”到了10年后的盛况。这,该是许钦松这位美协主席的奋斗目标吧。

      Processed in 0.156(s)   6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