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中 王镛 张谦 张愚
刘中的绘画作品展将在09年6月在威尼斯隆重开幕,我们请王镛老师介绍一下威尼斯双年展。
王镛:威尼斯双年展是1895发起的,到现在已经办了一百多年了,被称为艺术的奥林匹克。它的宗旨是要鼓励创新,鼓励青年艺术家脱颖而出,所以推出了很多世界一流的艺术家,包括我们比较熟悉的很多现代艺术大师,美国的波普艺术的前卫代表也都是从这里推出来的。我们中国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比较晚,改革开放之后,开始有一些艺术家通过民间渠道参加一些团体的展览,但是像刘中这样一个中国当代青年杰出的艺术家以东方画的形式在威尼斯参展还是第一次。所以这个意义还是非常重大的。而且,这个展览也标志着我们当代的中国画种得到了国际艺术界的认可。而且等于给历界的威尼斯双年展增加了一个新的画展,以前都是绘画和雕塑,以西方的油画、传统雕塑为主,还有近些年来流行的一些东西。但是纯粹的东方的纯粹以水墨形式出现的,还是第一次。所以特别不容易,因为我们一直希望中国的文化向国外推广,向西方推广,但是走向世界的路非常的漫长,也非常的艰难。刘中得到了桑福先生的支持和帮助,这次代表中国青年艺术家在那里举办一个纯水墨的画展,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画走向世界的一步。
主持人:我知道这个筹备过程非常的漫长,双年展那边要求的也很苛刻。
张愚:我们筹备了有将近一年的时间,大体上走过了三个关,一个是刘中老师自己为威尼斯双年展专门精心创作了一批作品,怎么样让自己的作品、让中国画作为威尼斯双年展有史以来第一个办个展的画家,他怎么扛起这面旗帜,挑起这副重担,在绘画的过程中,他自己有很多想法去表达。第二关,从技术环节上来讲,我们要取得威尼斯双年展艺委会的认可,就需要中国政府以政府的名义跟威尼斯双年展艺委会进行沟通。怎么能够得到中国国家政府的认可这是一关。第三关,是要获得威尼斯双年展艺委会的认可。最后一关就是在跟意大利文化中心的桑福先生,因为我们在威尼斯双年展中我们要取得我们的一席之地,要有场馆很困难。因为威尼斯双年展是盛况空前,我们想要在主要的区域拿到一个场馆,也经历了相当一番周折。过了四关。现在总算是过来了。
主持人:刘中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印象非常深刻的事情?
刘中:我觉得能够得到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艺委会对中国画的肯定、赞许,我觉得这对我来讲,不光是对个人,对整个中国画家来讲是很可喜的一件事情,画当然很艰辛,但是能够通过艺委会的鉴定,对于我、对于中国画的创作都是一个激励,一个新的起点。
主持人:这次挑选了多少幅画去参加?
刘中:12幅,主题还是延续我的一贯创作主题,都是人与自然,主要画的是动物。
主持人:今天我们给网友大饱眼福的同时,也请刘中老师来谈一谈其中几幅比较有意思的画。这个是三羊开泰。
刘中:这一幅作品诞生于我到澳大利亚采风时,画的是澳羊,但是我想让中国的传统画像西方的素材一样能够表现出来,它的内涵就是希望世界能够太平、和平。这是中国艺术家对世界的一个呼声。希望通过西方的造型元素,通过中国的笔墨,能够达到中国传统的一种理念。
主持人:我也知道您非常喜欢父与子系列的,您能跟我们的网友说一下这副作品吗?
刘中:这幅作品的取材是我去非洲肯尼亚,在非洲大草原上非常常见的犀牛。这也是中国传统作品里面的祥瑞象征。我在去年6月份喜得贵子,一个画家的生活经历对他的创作也是有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在表现人与自然,对大自然的关爱、亲情,对作品的体现,作为一个父亲来讲,爱心也流露在作品里面。这是09年的作品,我经过几个月的酝酿,作出了这一组作品,这是一幅爱的作品。
主持人:还有一幅是熊猫。能说一下这个背景吗?
刘中:这个熊猫我主要觉得到威尼斯双年展去,一定要有中国元素在里面,中国元素比较有代表性的在动物里面是熊猫,红色的代表中国,是坚强。熊猫是圆润。我换了一个角度,从后面来看熊猫,从艺术的语言上是一个新的尝试,也很美。把那种可爱的感觉画出来,这是我比较满意的作品。
(王镛递上另一幅画)这个也是父与子系列的作品,这张跟刚才的犀牛是一个系列的作品。这表现的是大小象都在奔向未来,有一种动物的感觉。在创作的时候,用了中国的水墨来表现。朝阳从草原上升起,照在大象的身上,以中国的水墨作为基础,适当的借鉴一些西方的元素,可能更丰富中国画的质感,这种表现力。
主持人:几位如何看待刘中老师的作品?
王镛:我们都很喜欢他的画,尤其是我。他从小就喜欢动物、养动物、画动物。而且他小时候得过国际奖项,被誉为神童。我还写过一篇评论,叫勤奋的天才。他现在已经是成年人了,仍然是这么的关爱动物。他笔下的动物最大的特点是充满了人情味,不是纯粹的动物写生,而是把人的情感放在动物身上。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父子亲情、夫妻感情,充满着爱,是一种很大的大爱。超出了动物题材本身的精神。 他的主题在这次53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命名为《大自然的赞歌》,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人的赞歌,因为在他的创作理念中,人和自然是浑然一体的,不分彼此,相处得非常和谐。
他的笔墨技法我认为是新潮的。他从中国的传统理念中提炼出最有表现力的线条来造型。虽然是借鉴了西方的一些造型,但是整个韵味、意境还都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内容。所以,为什么威尼斯双年展会选中他,也因为他真正代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前卫探索。跟现代中国市场常见的前卫艺术相比。现在市场上常见的有夸张、变形、怪诞的、还有很多荒诞的,这种东西很多,被冠以当代艺术的名义。但是我觉得刘中的画在某种程度上和他们不太一样。他的造型奇特但是不怪诞,夸张但是有节制,尤其是他赋予他的寓意非常的深刻又非常的亲切,让儿童看了也非常喜欢,老人看了也非常喜欢,大家只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比较正常的审美感受能力,都会喜欢。我们作为一个美术人,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他是在当代中国水墨动物画上,有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主持人:刘中老师的画作特色其实跟成长经历也是密切相关的。我也听说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画家禽了。一岁多的时候就送到奶奶家?
刘中:对。我父母都是画家,但是在我一岁半的时候父母很忙,就把我送回奶奶家。一直到四半才回到北京。这一段童年的生活,是刚刚产生记忆的童年的启蒙阶段,我受到了两个影响。一个是在农村,周围的鸡、狗都有,周围的动物成为了我的朋友。另外,陕西西安有着深厚的民间艺术的积淀,我奶奶本身就剪纸、做面人,小孩也好动,就把自己看到的、或者是奶奶做的画出来。农村也没有纸,我就拿着木棍在地上画。我觉得也是一个启蒙。回到北京以后,看到了大城市,又很新鲜,因为父母回到北京,家里也有笔和纸,我把在农村见到的画下来,把在城市见到的新鲜的也画下来。自然而然的踏上了绘画的道路。就形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主持人:虽然是出生于艺术世家,但是父母亲并没有一笔一笔的教你画,而全是你自己的感悟。
刘中:我觉得我最大的受益是生在一个艺术家的家庭。但是我父母对儿童教育这一块又比较有研究,路子比较多,不像现在填鸭式的,他们给我纸和笔,随我去画,所以保持了我的想象力和对艺术的热爱。你要非让他画得特别像,孩子烦了,他对这个烦了,对画就烦了。所以他们培养的思路让我特别庆幸。父母的教育方法很好。
主持人:差不多到六岁的时候就被人称为是神童?
刘中:六岁的时候就因为一张作品,获全国少儿绘画比赛一等奖,从那个时候有了一定的影响。
主持人:后来十几岁的时候就去法国,因为画了一张画。
刘中:没有。当时我是初中在五中读的,五中文化课要求特别严,我没有时间,但是中国少儿活动中心在官园,他们组织了中法建交二十周年,说中国孩子画法国,法国孩子画中国。这么一比赛,中国画得稍微弱了一点,说还有什么能参加这次比赛,在全国又重新选了一些,就选中了我。当时确实没有时间参加,还给五中学校写了一个假条,我拿出一天的时间去那儿,上午看片子,法国使馆提供片子,中午就开始画。他们说也可以拿回家画,我想我回家都没有什么时间画。我说我当场画。而且小时候我参加比赛经常得奖,很多人都说你父母是画画的,是帮你画的怎么着。我当时就想,我也别拿回家画了,我当着你们画。我用了三个小时,用三长40乘50的纸接在一起。把我对法国过去、现在的印象画下来。现在这幅画在法国。
主持人:这是不是最初建立了你对法国很好的印象,才是你后来到25岁时去留学法国的重要原因?
刘中:有这个原因。当时对我比较有吸引力。原来一得奖以后就发一个速写本、一个铅笔。84年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第一次组织这样的儿童交流。得奖一等奖可以去法国访问,这个对我的吸引力也是很大的。没有想到得了一等奖,代表城市画家,一个城市选一个,北京上海广州郑州。我代表中国去访问了15天。这个访问肯定是看一些画,这对我有很深的印象。但是我确实是走马观花,我记得最后一天要离开法国,最后一天晚上,陪同我们访问的老师就说,你们回去以后想干什么?我记得在电梯里面,我记得我说第一要学法语,第二我十年以后要到法国来学习。我觉得法语挺美的,但实际上当时我不愿意学法语。过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后来终于到了法国真的开始学法语。
主持人:在法国呆了三年,拿了一个学士和一个硕士学位?
刘中:拿了一个法国教育部造型艺术硕士,一个法国教育部法语学士。
主持人:刚开始的时候有没有去语言学校读一年?
刘中:没有,我就读了半年。因为要上国立学校,就必须要过语言关,我就读了半年。从会说、会写到会看。
主持人:你学的还是非常快的。
刘中:压力大。94年的时候啊,留学生很少,我去的时候得到法国美协主席的邀请,又得到法国文化部长的特批才去的。到法以后给了我半年的签证,如果我考不过去,就得回来,这是我们都不愿意的事情。
主持人:您觉得法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刘中:巴黎是艺术之都,法国是艺术的国界。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博物馆,大中城市都有几个博物馆。它能成就大师,也能使很多的艺术家的眼界开阔。是艺术家一生值得去学习的地方。
主持人:当时在法国一直都是画国画,还是也会去学一些油画?
刘中:我在法国画画主要是两种形式,我觉得也是比较有幸,邀请我去法国留学的法国美协的主席安利塔夫人,我的法国奶奶,她跟毕加索原来是邻居,她在法国南部,我上学的美院在尼斯,法语学院在加拿大,瓦罗贝司在这中间。瓦罗贝司相当于一个镇,我跟法国的艺术家在谈油画,我觉得画油画干得太慢,所以以丙烯原料为主。他们中国的国画还是挺感兴趣的。
主持人:所以,这段精力后来也影响你的绘画创作,也就是融合西方元素,但还是以中国的传统国画打底。
刘中:对。
主持人:现在的作品都是以动物为主,为此我也知道你走了很多个国家,包括你刚才也说到,好几幅作品中描摹的动物,都是在非洲肯尼亚。能跟我们的网友说说去了哪些国家?看了哪些动物?
刘中:肯尼亚、埃及,欧洲地区的很多,去澳洲、去南美,巴西,亚洲的泰国、韩国都去过。我比较庆幸的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有很多我可以画的素材,到国外有一种感受,中国这三十年改革开放发展得非常快,不像肯尼亚那么原始,真是的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完美结合,在那里,人只是动物种群中的一部分。而且我们当时去肯尼亚就到马赛人的部落里面去,他们和狮子相安无事,狮子也不进他们的村,进了它们也知道活不了。反正就是这么几百年,他们就是靠养牛为生,自己种点菜,他们不侵犯大自然。我相信,这就是几百年前中国的感觉。另外他们对于动物的保护,有自然保护区,他们对自然的保护对我也有启发。我画动物是一个懵懵懂懂的过程,因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关注动物是用另外一个角度去关注我们自己本身。这是是很现实的问题。
主持人:刘中老师的水墨画在这次威尼斯双年展上展出,同时,我觉得他的水墨画也为中国画走向国际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力。张谦老师能不能从您个人的角度说一下,这对我们的艺术市场形成什么样的冲击力?
张谦:因为我做艺术品的市场投资已经很多年了。跟刘中老师虽然认识不多,但是他的作品比较深的打动了我,也是这次我们合作的比较好的机会。在这里我首先要祝贺刘中老师能够光荣的入选威尼斯双年展。 刚才张愚老师也介绍了,如果没有这个国际最顶尖的艺术策展人的推荐,没有政府对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的推荐,没有威尼斯艺术评审会对刘中老师作品的认可,同时,没有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年造就了我们国家现在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有一定的眼光和财力促成这么好一个机会,就不能在这么顶级的国际艺术展上展示我们中国的水墨作品,我们能够参与到其中也感到非常的荣幸。
第二,我个人非常偏爱我们中国传统的水墨画。这是因为我认为这是最能够体现中国文化的一种承载的艺术品。通过他的绘画,你能够深刻的感受到刘中对自然界包括对人类终极的思考。刚才王镛老师也说了他的作品体现的是一种家庭式的和谐与温馨。上升到人类怎么能够在这个地球上最适宜的生存和发展这样的高度。既能够让人类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和大自然其他的生物进行和谐和共处,这个问题是非常深刻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因为我从他的作品读到了很多他在这方面的思考,看到了很多他的尝试。所以我认为将来刘中老师的艺术品会在市场上有稳步的提升。这是从艺术的角度来看。
另外,能够以宣纸水磨的表现形式参加这一期的国际艺术展,说明中国的国画作品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开始登上国际顶尖舞台。这对于推广中国的文化产品,包括独特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都是非常有好处的。所以,这也是我之所以能够坐在这里谈论这个事情的意义。这个意义很重大。
主持人:我们也非常祝福这一次策展能够很顺利、很成功,同时,也谢谢四位嘉宾的到来。谢谢你们!
来源:搜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