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实中..2009-11-11 10:46:29 来源:网络
画家简介
范闻泽,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水彩画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洛杉矶大同电视制作公司北京代办处艺术总监。
范闻泽受家庭熏陶,幼时从母学画,6岁便在国家级绘画刊物上发表作品,后经过专业美术学院学习,受教于启蒙嗯师李德珍先生。后师从曹德兆、张世范、纪振民诸先生。其擅长国画山水,兼画花鸟。绘画作品追求寓巧于拙,寓美于朴的美学思想,形成了疏简,虚淡的风格。作品多次国内外美展参展获奖,并被各级博物馆及海内外爱好者收藏。
暗水流花
主持人:范老师您好!
范闻泽:你好
主持人:您的绘画生涯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范闻泽:我最早发表作品是在6岁的时候,那时候不像现在,当时全国只有唯一一家儿童美术杂志——《小朋友》,是上海出版的。我6岁的时候是在北师大附小幼儿园,是邓颖超一开始在工作的地方,因为幼儿园比较有名,《小朋友》就到我们幼儿园去征集绘画作品,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画画,所以在那时候就发表了作品,一直到现在,发表了几十副作品。
主持人:是怎样的机缘让您可以师从李德珍老师学习绘画的呢?
范闻泽:我的成长经历有几个阶段:在小学的时候,学校举办画展我就是主力,我当时画的一组“小猫钓鱼”系列连环画,曾代表学校在少年宫展出;文革之后,我在工厂上班,三班倒,我经常上早班和晚班,早班2点钟就可以下班,时间比较充余,妈妈就问我,是不是学习点儿什么?就这样,因为我非常喜欢画画,就去了河北文化馆,那时李德珍老师是文化馆的美术负责人,我在走廊里徘徊了3天,看到李德珍老师非常的慈祥,就问李老师“我能学画画吗?”,她说“来吧!你来给我们当模特”。
主持人:就此走上了绘画创作的道路?
范闻泽:可以这么讲吧。但是,离开小学之后,这条路走得就非常困难。
主持人:当时您一定还很年轻?
范闻泽:是的,20出头,刚下乡回来。在工人创作组里面跟着李老师学习,我们到天津钢厂写生,组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社会活动主要就是到农村是画工农兵,曾经去了天津周边的很多地区和工厂。
主持人:除了和李老师学习,有没有得到过来自其他老师的指点呢?
范闻泽:说到这个,还真是要感谢李老师,她为我们请来天津美院的教授,都是最好的老师。马汉章、李昆祥、张世范,都是当时最顶级的画家,请他们给我们上课,为更近距离得接触理解绘画这门艺术类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主持人:这样的机会可真是非常难得呀!和您同时学画的画友们一定都从中受益匪浅吧?
范闻泽:当时在天津画坛活跃的画家有100多人,我们的那个组里面就有20个,其中还有天津市艺术学院的院长、李志强是商学院的院长、颜病辉(同音)是美院教授、吴怀清(同音)也是教授,他们都是我们的画友,还有三个现在国外的。
主持人:艺术的门类这么多,单就绘画来说,画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您选择了画山水画,除了喜欢画画外,有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了您的这种选择呢?
范闻泽:在美院的师范系建系之后,我考到美院,师范学校也分专业有油画、版画、水彩、水粉、国画、雕塑,可以学生自由报名。当时年轻人都喜欢画色彩,不喜欢国画,没有人报名。我家里当时有位在美国的亲友,建议让我学国画,我就报了国画。其实这个看似偶然的选择是暗合了我内在的艺术潜质的。人是有艺术潜质的,有潜质之后就特别容易发挥,也容易成才,出成绩。我妈妈早年和宫廷画师学过山水画,在文革时期,对知识分子管的比较严,但是每隔一段时间运动就会放松一些,我母亲心情高兴的时候就开始画山水画,我也是受妈妈的这种影响,所以国画是我特别喜欢的。前不久“美院百年”有一个校友展,我的画被放在了展厅的正中间,当时中国社科院美术研究所的徐韶军(同音)夫妇二人,看过我的画后,他们说,“绘画,到了一定程度还是需要看天分的,有天分就可以继续走下去,如果没有天分就不行。”
明月松间照
主持人:除了一份职业,您觉得绘画带给您的更多的还有什么呢?
范闻泽:文革期间时,由于我的家庭出身不好,生活一度过得比较压抑,在那段日子里,是山水画艺术温暖了我的家庭。有时候,爱好真的能帮助你渡过人生的坎坷和难关,我妈妈就是这样。我觉得,人一生什么东西都可以丢掉,什么东西都可能离开你。只有你的爱好不会离开你,我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绘画,它就是我终生的伴侣。我觉得女同志要对社会做些贡献,比起男同志要困难一些。比如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会有一个在背后默默奉献的女人”。女同志要给男同志做饭,日常生活琐事都要由女同志做,他们像皇帝一样有人伺候,早晨一睁开眼睛就可以画画。可是我就没有这样的条件,亲属帮不了我,每天都要做一些家庭琐事,干完家务活才能画画。我觉得有时候特别冷清,但冷清的生活却给了我不少可以用来思考的时间,思考清楚了之后再做事情,就可以用相对少量工作量创作出更高层次的作品。
美院毕业之后我一直在中学教书,做教师就是像蜡烛,点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我是一个不会偷懒的教师,我们是一个重点中学,孩子们对知识吸收的欲望很迫切,像海绵一样。我希望把中国文化传授给学生,把我自己的对艺术的热爱传递给他们,他们不会每个人都喜欢画画,但是可以让在上我的课的时候感到快乐和放松;我又能把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的个中精华,传授给他们,我就觉得自己的生命没有浪费,这也算是我对孩子们作出的最大贡献。
来源:网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