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绘锦绣 悲悯铸画魂——访河北省美协主席祁海峰

        作者:核实中..2009-11-11 11:16:44 来源:网络

        认识祁海峰是从他的作品开始,在天羽画廊,他那些直接切入现实,揭示社会转型时期当代人生存状态的作品,以独特的笔触和具有强烈诉求色彩的表达,给人以心灵震撼。

        祁海峰是一位具有思想家气质的艺术家,他把对艺术的追求与对生活的关怀融合在一起,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大情怀、大气概,让人感到一派大家风范,而他那旺盛的创作力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才华更是令人叹为观止。2006年,祁海峰当选河北省美协主席,成为统领一方的画坛领军人物。

        以油画艺术享誉美术界

        祁海峰198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之后进入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工作,一边积极创作,在艺术上寻求突破,一边尽心尽力地做好美协的工作,一干就是十几年。他以油画享誉美术界,其艺术创作呈现出特色鲜明的三个阶段:早期作品关注自然文化,因为对太行山地域特色的情有独钟,创作出了《山上有朵云》、《惊蛰》、《寻找位置》等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作品;第二时期则由自然文化转向了对内心世界的审视,《红色涌动》系列成为代表性作品。这一阶段,祁海峰的创作仍然借助前期作品中太行山等载体,但更多表达的是个人情感和思想,画面奔放热烈,人物富于动感,内心深处涌动的生命激情跃然纸上;第三时期是在2000年之后,2000年7月,祁海峰开始了他长达4个月的欧洲之旅。在那里,他徜徉在熟悉而又陌生的大师作品前,心情是从没有过的畅悦和满足,真正领悟到了西方油画语言的真谛。之后,他的创作手法较从前有了新的调整,更倾向于表现主义。他认为,绘画的真正价值在于表现和记录时代。画家不仅仅要绘画,更要是艺术家、思想家,能够推进表现手法,引领传承文化。这个时期的作品,题材多为媒体及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像表现9·11、伊拉克战争的《黑色域》系列,反映环境问题的《逝去的世界》等等,用画家的眼睛和手法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体现出艺术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

        祁海峰说,创作需要真情实感,应该尊重自己的感觉,如果几十年画一种东西,这是他所厌烦的。更重要的是,这种变化是在寻找锤炼一种适合自己的绘画语言,“我想把基础打得较大,逐渐往上收,思想和技术需长期磨炼积淀,积累到一定火候,艺术家的风格会自然形成。”

        谈起创新求异,祁海峰说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母校。作为潘天寿、林风眠的隔代弟子,祁海峰所在浙江美院的那几年,正是浙美思想最活跃、最激动人心的几年。那时的浙美不仅成了现代艺术的前沿,更是新潮美术的重镇,当代艺术史中的一些重要人物的重要作品及一些重要美术现象皆发端于此。滋养在这样的环境下,使他养成了一种求新求变和永不满足的品性。可以说,是母校给他注入了艺术思想。祁海峰说郑胜天老师给他的毕业赠言是:“要像水一样,适者生存。”这句箴言,使他受益匪浅,直到今天仍在受用。

        带领河北画家走出去

        祁海峰曾戏言,在美协的这些年,使他少画了100张油画。100张!那是个什么样的概念?精心于美协的工作,为美术家服务,是祁海峰艺术创作之外的另一项繁重工作。他说,在美协,每年要举办十几个展览和学术活动,这占去了他大部分时间。但是“我从来都是把活动当成我的作品来看待,每一次展示活动,我都作为一次行为艺术来把握,和自己的创作关联起来,努力为众多美术家提供宽松的学术氛围和展示自己艺术才华的平台”。

        如今身为美协主席,他说最重要的工作是为会员画家提供交流机会。他认为,画家的艺术水准达到一定高度后,特别需要宣传的平台。河北画家有一定的水平,在全国大展中成绩很好,但是河北的画家需要知名度,他要让河北画家都能够走出去。去年,省美协组织了“艺术河北”上海行、香港行,今年准备进行“艺术河北”欧洲行,另外,个人画展、多人作品联展也会陆续举办,全方位地对河北的美术家进行推介,促进交流,开阔眼界。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我省的美术大省水准不断提高。图为祁海峰2001年在法国巴黎赛纳河畔。

        来源:网络

      Processed in 0.146(s)   6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