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实中..2009-12-07 11:23:11 来源:网络
报载95岁的季羡林老刚在301医院和医生护士们一起度过入院3周年的日子。从照片上看,季老神采奕奕,谈笑风生。
季老已是几出几进301医院了。2003年入院后迄今已整整3年,季老未曾离开过医院。现在尽管双腿已痊愈,也能站立、行走,但毕竟年事已高,医生不让他多站。我们进病房时,季老正坐在病榻旁的沙发上,笑着对我们说:“咱们是老熟人,我就不站起来了,你们随便坐……”
沙发前有一张特制的小桌,上面摊着几页稿纸,他在写文章呢。李秘书告诉我们,季老吃饭、输氧、打点滴……看他不声不响,实际上脑子里都在构思,待一坐下来,铺上稿纸,再不见他冥思苦想,那一篇篇文章便从笔尖上“流”出来了。除了个别错字需要改正之外,从不见他涂涂改改。季老笑着说:“我虽是‘四半’之人——半聋、半瞎、半瘸、半拐,所幸脑子还管用。说是回报社会也好,发挥余热也好,人活着总要做些事情。别的干不了,写写文章还可以……”我们深为季老的精神所感动,也为他重病后恢复得这样好而高兴。季老讲:“我从未想到我能活这么大岁数,最初我以为只能活四十几岁,像我父母亲的寿限。米寿时,听说巴(金)老和臧(克家)老相期活到茶寿——120岁,我说我也入伙。但前些日子,读到一位科学家的文章,论证人的寿限可以到150岁。所以,当人们问到我时,我说我给自己订了一个新目标:活150岁!”季老对生老病死看得很开,他笑称自己信奉陶渊明的诗: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他说自己在北大并不是最年长的,林庚教授今年106岁了,张清廉教授99岁,侯仁之教授与他同龄,还有两三位比他大的。他戏说自己:“排着队,朝前走,不加塞儿,不落后……”他说:“欣逢盛世,活得长自然好,看见了‘神五’、‘神六’升空,看见了国家越来越强大……”
季老的豁达、乐观、爽朗,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也是他长寿的秘诀吧。季老说:保持好心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信念。“文革”中,他认定自己并没有错,也认定那一伙人倒行逆施绝不会长久,他不仅抛弃了自杀的念头,而且每天清早还躬着身子练“喷气式”。更令人感佩的是,他还坚持不懈地用了5个寒暑,把长达8万余行、被誉为世界著名史诗的《罗摩衍那》译成了中文,为中印文化交流又添一座丰碑……这需要多么坚定的信念和多么坚强的毅力啊!
季老总称自己是杂家,涉猎领域很广,但我们怎么也想不到季老竟写出80万字的《糖史》。不料季老却说:糖原产自印度,后来传播到中国和西方,一部《糖史》,实际上也是一部文化交流史……
季老博览群书,过目不忘。李秘书说,春节、端午、中秋时,季老总要背古诗,有时还要“考”她。李秘书不得不提前备“考”,有时故意背错,也“考考”季老能否察觉,而每次季老都给指了出来。
现在不少人对青少年追星看不惯,季老却说是好事,至少说明国家经济实力提高了。只是千万不能让孩子们只知影星、歌星,而忘记“两弹一星”。
按说,到医院探望病人,总少不了说些宽慰与祝福的话,然而,面对季老却没法这么说。301医院历来要求是十分严格的,连看过的隔日报纸,都必须收进抽屉里,桌面上不许随意摆放书籍、刊物。而与季老病房相连的晒台上,一二十个塑料整理箱摞得像一面墙,里面分门别类地存放着各种书籍、资料,以备季老随时查阅。季老的病房俨然也是他的工作室。住院3年,他写出的文章不下几十万字!谁能说这九五高龄的“四半老人”是病人呢?!护士进来为季老测血压,结果是60—120,比年轻人都好!
一脸灿烂的笑容,哪里像是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呢?!(信息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彭龄、章谊)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