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实中..2009-11-11 14:37:27 来源:网络
在当代中国画坛,尤其在西北美术界,在人物画领域,马西光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替代的。
去年以来,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央电视台严格筛选,联合拍摄系列片《中国画画家五十人》,马西光作为大西北几个省区惟一的画家入选。去年中国邮政还发行了《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系列--马西光专辑》明信片。
马西光在当代画坛,是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的画家,他以其强烈的西北地方色彩、浓郁的边塞诗风、意味深长的东方文化情韵以及独到的艺术表现手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受到画家、评论家以及收藏者的广泛好评和注意。
马西光1932年生于山西临猗,1948年考入当时贺龙任校长的解放军西北军政大学美术部学习,1957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后入青海工作。在青海工作的近四十年中,马西光几乎跑遍了青海的区区县县,跟各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创作的高原人物画,像一首首浓酽热烈的西部民歌,又像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生活画卷,既有诗情画意,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现了大西北人民的生活场景和生存状态,讴歌了他们的质朴、纯厚和热情。大西北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粗犷、豪迈、雄健,而马西光笔下的青海高原却是如诗如画,歌舞翩翩,情意浓浓。这可能跟马西光儒雅秀逸的性格有关。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在在西北生活了几十年深爱着那片土地的老画家,马西光对近些年来,一些画家描写西部题材的作品,一味猎奇,专门描写丑陋的方面,夸大西部的落后,很不以为然。他还饱含深情的说,希望能通过他的作品能让人们更多的了解大西北,看到大西北的美,看到大西北的可爱,为开发大西北尽绵薄之力。拳拳之心,让人感动。
马西光在人物画上取得的成就,或者说他对人物画的贡献,不只体现在他作品中所体现的西北风采和气质,更在于他在艺术形式、语言和表现技法方面都有新的创造。其独树一帜的拓墨技法,是人物画技法上的一个创造,几可称为"马氏拓墨法"。这是他从汉代画像砖受到启发,经过反复实践,探索出的一种笔墨技巧。他利用生宣纸洇渗的特性,把两张纸重叠在一起落墨,揭开后留下洇渗的透印效果进行创作。这种墨拓技法可以产生特殊的肌理效果,拓展了传统笔墨的表现手法。泼墨、拓印与勾线的结合,使整个画面在墨彩淋漓中呈现出斑斓、古厚、苍润的美感。马西光的作品的构图方式也是"革命性"的,很有创造性。一般来说,中国画的构图是忌用平行线的,因为处理不当极易呆板。或许是艺高人胆大,或许是受生活的激发而来的灵感,马西光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在其代表作《套牛图》和其他一些作品(如上面提到的那套明信片中的《迎亲图》)中,他利用"逆向平等线"作为构图的骨干,在横幅构图中,两行反向奔驰的牦牛或骏马,犹如对开的列车,东奔西突,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马西光是个有着深厚的学养、广博的学识和勤于思考的画家。修辞上有所谓"通感"一说,马西光却把这种手法运用到他的人物画中。许多看过马西光人物画的人都说,他的画富有一种音乐感和节奏感。他在画面构成中,常使某种形象动态一再重复,在重复中形成基本曲调,在重复中又作微妙变化,形成变奏。这些都是很有马西光特色的"马派"画法。
马西光在艺术上的探索得到美术界的肯定和好评。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姚有多说:"他的每张画都有韵味,不空泛,有内容、有生活情趣,充满对生活的热爱。"中国美术馆馆长杨力舟说:"马西光的画给人鲜明的印象是'雅'和'含蓄'。……总是那么一股感人的人情味。这是马西光的人情味,也是他的艺术美之所在。"中央美院教授张立辰说:"马西交的作品生活气息浓、很美,很有艺术魅力,感染力很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说:"马西光先生长期生活在西北高原,熟悉兄弟民族生活,所作高原人物画细致入微,笔法不同凡响。"
对马西光来说,今天的艺术成就是经过痛苦的修炼和蜕变取得的。1982年前后,他跟李可染、吴作人、刘海粟等大师接触较多,受到很多教益,再加上自己深厚的生活基础和思考,对艺术他似乎有了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觉。于是年已五十,成名已久,时任青海省美协副主席的马西光,毅然辞官归隐,闭门却扫,摒弃杂事,专心修炼。这一"闭关"就是六年。六年后马西光拿出二十张画,这二十张画震动了画坛。1988年5月《书与画》以较大篇幅对他进行了专题介绍,7月他又上了《美术》杂志的头版头条--他是第一个上《美术》头版头条的中年画家。
来源:网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