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楚雄:稳定中求完美

        作者:核实中..2009-12-14 15:34:08 来源:网络

        方楚雄:1950年出生于广东汕头,197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


        名家点评:
        方楚雄精于勾勒填色,也善于水墨直写,其着力点则集中于“兼”字上,色彩与水墨、双勾与泼写、细绘与粗画如何有机统一,是其特别致力之处。这种致力始终让工致画法唱主角,即使写意笔法也常带有“工”的味道,作品的整体面貌总是精而非粗,繁而非简,静而非动。方楚雄的风格与他的内在个性相一致,这内外一致是自然生成的,也有某些风格策略因素。这体现在他对观者趣味的适应,以及作品在取得了一定“名牌效应”之后出现的风格化趋势。他目前所致力的,似乎是在稳定中求完美,以及审慎的、小心翼翼的变异。 摘自郎绍君《关爱自然生命——读画札记·方楚雄花鸟画》

        问:你以花鸟画闻名于中国画坛,能否谈谈你在花鸟画学习和创作过程中的一些心得?
        答:我在进美院之前,受教于岭东画家王兰若、刘昌潮,学习海派花鸟山水。70年代考入美院后,师从黎雄才、杨之光、何磊,分别学习山水、人物、花鸟,这一阶段打下了比较坚实的素描造型及色彩基础,而且认识到了要去生活中写生,发现题材的道理。毕业后,80年代我就几次去鼎湖山、海南岛写生,开拓花鸟画素材,感受大自然气息。让花鸟从花园里跳出来,回到大自然中去,这样就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画面意境,花鸟画创作的新面貌出现了。我经常下乡,因而对乡村生活情趣深有感悟。我力图表现出花鸟蓬勃的生命意志和乡村的泥土气息。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开始,我对动物画产生了浓厚兴趣,最早是画一些一般鸟兽,如松鼠、狗、猫、羊、猴及各种家禽飞鸟等等,对如何将它们入画仔细研究探索,以达到雅俗共赏。后来逐渐画一些稀有的猛禽猛兽,如虎、狮、豹、秃鹫等,我每去一个城市一定要到它的动物园看看,增加对动物的感性认识,再加上平时看电视时悉心注意一些动物形象,认真揣摩创作。


        问:有评论家称,你最大的成功在于调和了海派与岭南画派的技术语汇,能否谈谈关于这方面的体会?
        答:这是我学画过程中的重要经历。对于海派,我主要是学习了它的笔墨方法,而对于岭南派则主要是接受了有岭南派背景的学院新水墨,强调直接写生的方法。我力图在这两者之间把握好分寸。


        问:对于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学习,你强调从宋画中寻找支持,那么你是如何看待传统和创新的关系的?
        答:宋代工笔花鸟是传统花鸟工笔画的一个高峰,学习传统理应从最为精华的东西入手,但学习宋画不是完全套用它的形式,还要保持对当下生活的鲜活感受。我一直认为不能割舍传统,我不是那种经常否定自己的画家,一下子把根切断,持“破坏即创造”的逻辑,而是讲求渐变式的演进方式,稳定之中慢慢完善完美,从传统中来出新,成功的路子比较艰辛。当然在现在百花齐放的画坛,全新的前卫型创作方式也是合理的。

        问:花鸟画的描绘对象几乎是限定的,这就使得它很难直接描绘当代生活情貌,那它的现实意义又体现在哪呢?
        答:我的花鸟画创作力图获得一种亲切感,让人得到美的享受,给当代人以心灵上的陶冶。我觉得花鸟画本身的题材和特性,就限制了它不能直接反映当代的人与社会,尤其不能传达特定的政治信息。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将政治命题强加到花鸟画创作上,结果丝毫也无益于花鸟画的发展。虽然花鸟画的描绘对象没有什么变化,但通过画面的形式以及画家投入的时代情感,可以传达一种时代的气息和留下时代的思想烙印。


        问:你是较早进入艺术市场并获得成功的艺术家之一,市场行情对艺术家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你是怎么处理创作与市场的关系的?
        答:我觉得,如果完全照着市场跑,没有自己的艺术主张、见解和品味,那么迟早也会失去市场。艺术家创作应该首先立足于本身的基调,有自己明确的艺术追求,不能被市场牵者鼻子走,但也不能完全没有市场,陷入孤芳自赏的尴尬境地。艺术家要把握好这种尺度,既拥有自己的风格品位,同时又被市场所接受,这样艺术生命才会长久。并且艺术市场也有不同的层次,有些商品味浓一些,有些又更注重艺术性一点,与哪个层面的艺术市场打交道也关系到艺术家品位的高低。

      Processed in 0.159(s)   6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