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镜涵:笔下不当俘虏——访写意楼阁山水大师何镜涵

        作者:核实中..2009-12-14 15:35:28 来源:网络

        问:您现在还常出去参加社会活动吗?
        答:有时候去。
        问:您怎么看待现在美术界的浮躁现象?
        答:画画要讲功底,画家的主要功夫是画。去年院里开春节晚会,王明明跟大伙介绍我说,他六岁时我就辅导他,我也是从小练起的。现在有些画家画了半天什么也不是,让人搞不清楚。有个著名篆刻家给我刻了一枚印"笑觑扛鼎大英雄",也是对当今的一种讽刺。过去让我给人民大会堂画画,反映首都钢铁厂。当时是齐砚铭找的北京市委,市委找的文化局,文化局找到我们单位,单位再研究派我去画,怎么画呢,我到首钢去蹲点,一蹲就是半个多月,回来再画这张画,非常认真。
        问:您进画院时多大岁数?
        答:正好34岁,那是1958年。
        问:当时是叫中国画院吧?
        答:叫北京中国画院,这是周总理给拟的名,后来改成北京画院。
        问:您在画院主要画什么题材的作品?
        答:这得从我年轻时说起。我年轻的时候喜欢群众艺术,我父亲就是画家,家学渊源,有不少新闻记者提供我很好的参考资料,跟很多书画艺人在一起,但我画的不是工匠画,我有自己的想法,年轻时就这样。解放以前所谓中国画的内容就三种:山水、人物、花鸟。特别是人物不是现代人物,是古装人物,谁要是画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就被认为是俗气、低级。我年轻的时候看着不满足,没事就拿铅笔,拿小本出去画速写。旧社会北京落魄得很,过去北京车很少,我们小时候,进北京就是毛驴、大车、骆驼,出去也这些。北京大街上没条正经马路,全是土路,过去常说北京"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我爱画现代人物,画北京三百六十行,唱戏的、杂耍的、剃头的都有。
        解放后,我画现代人物有用了。政府办了一个青年服务部,就等于现在的文化馆。我在那工作,经常画些宣传画,招贴画。1951年,河北省举办首届劳模农展大会,到北京来聘请画家,当时北京画家主要画山水,画古装人物,很少有人画现代人物。正好我在青年服务部画了许多招贴画,都是现代工人,所以他们知道我。到北京找的画家有王雪涛,还有曹克家、曹克黉、吴仲康以及几个美院的学生。由我任组长。工作三个月完成后,省政府派一个处长找我,征求我的意见,问我愿不愿意留在保定,我说,父母都在北京,要回去。
        问:还是回到了北京。
        答:对,当时中国人民保险总公司刚刚成立,我有个同学被吸收进去当美术干部,单位让他再推荐个人,我还没回去他就给我办好手续。但参加工作得有个保人哪,我就找黄均先生,他是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的会长,跟我很熟,就给我写了很长的一封保证书,我就参加工作了。工作了四年,保险公司取消了,我呢,就转到刚成立的建筑工程出版社。
        问:您父亲作为画家,对您有哪方面的影响?
        答:我父亲让我学习诗词歌赋,对我非常开放,十五、六岁就看《红楼梦》、《西厢记》等书,看完之后告诉我学习什么,注意什么,回避什么,《四书》、《五经》我也都读得很熟,脑子里头都是传统文化,所以我画中国画也跟这都有关系。
        问:您去画院时正是反右后期吧,当时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答:经出版社同意,我参加了北京社会上的反右工作。1958年10月,反右结束,会后,崔子范让我留下,对我说:“何镜涵同志,我代表画院聘请你为画师,今后你就到画院来工作。”到了北京画院,每周二去一趟,主要任务是继承吴光宇的人物画,临了7年。34岁进画院,1966年41岁,文化大革命,说我画古装仕女,是四旧,是黑苗子,我四十多岁成了黑苗子了,哈哈!
        问:在画院工作期间除了画画还作些其他什么工作?
        答:讲学。先后在中央工艺美院、美校、远近郊区各文化馆、函授大学都讲过课。教过很多学生。
        问:您在楼阁山水的表现技法和表现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楼阁写意画法,这种创新的缘起是什么?
        答:这得从楼阁山水的发展说起。唐宋时期的楼阁山水画法很精细,到了清代,更是一丝不苟,工笔重彩,金碧辉煌,为楼阁山水的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袁江、袁耀是这一时期界画的代表,他们将这一画种推向了极致,但是,过于精细的描写和界尺这个工具,使界画画面板、刻、结,匠气,呆板,成为一种无法逾越的程式。
        画楼阁山水我很早就懂就会,但没有使用过界尺,我讨厌这个工具。黄均先生我们最熟,40年前我就跟他说过,我说中国画里头有一个问题,我看中国画不论是不是名家画的,谁画的,楼阁山水匠气很厉害。跟笔墨趣味不相符,能不能把工笔的工匠画法改为写意画法,突出笔墨趣味,黄均先生说你这想法挺好,可以试试。我就开始研究古画,揣摩,那时候浪费的纸多了。我就想回避界尺,用写意的方法去表现那些繁复精妙的亭、台、楼、阁,并把它糅合到泼墨重彩的抽象意境之中。
        我这人画画不喜欢打稿。想什么就开始画,笔墨趣味灵动就接着画,不行就不要了。给公安部画丈二匹的画,有我们院长刘春华,一人画一张。设计师给我一设计稿,很具体,我就说跟你们领导说说,我画画不起稿。他告诉当时公安部长余雷,余雷挺尊敬我,说人家是老画家,不起稿就别让人家起稿。后来在北京饭店余雷请我们,跟我说给你出道题,画画滕王阁怎么样,于是就有了后来这张滕王阁。
        问:画楼阁山水,您勾画梁柱檐脊,都可以信手拈来,造型、透视、比例、明暗都能把握得很准确。这跟您在建筑出版社积累的古建筑功底有关吗?
        答:有很大关系。我在建筑出版社时,跟古建筑打了多年的交道,有比较深厚的古建筑功底。对古建筑进行过解剖式研究。我觉得对古建筑不但要画出它们的韵味,而且要有尺寸比例都十分强调的建筑科学性。中国的楼阁亭榭虽属建筑,其实也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典型的东方艺术形式。它的造型,它的比例、它的韵味,它的曲线美,都是独具匠心的。
        有一次有一老头看我画画,说,如果按中国画的笔墨趣味画示意图挺有意思。别人告诉我,他是梁思成。后来建筑科学研究院古建筑系请我去讲了两年课,讲如何用中国线条画楼阁。
        问:作为楼阁写意画法大师,您的作品扩大了中国画的审美范畴,主要突破是什么?
        答:我觉着是将抽象性与趣味性与笔墨趣味相结合,发挥笔墨的黑白、繁简、疏密、虚实、干湿、浓淡对比的辩证关系,丰富了楼阁山水画的内涵,在九曲回廊中融入西画明暗透视,使它表现出在中国画中的运用效果,从而赋予楼阁新的生命和时代气息。
        问:您在笔墨、皴法和造境等方面也有创新,为国画技法融入了新的艺术手段。在创写意楼阁新格局的同时,山石皴擦也显现出大胆着笔、潇洒灵动的风格。这种风格也可以说是您的特色吧。

      Processed in 0.152(s)   6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