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著名国画画家张录成:胡杨新视界

        作者:核实中..2009-11-11 17:28:39 来源:网络

        1958年生于酒泉,北京当代中国书画研究会艺术委员会委员、写意画创研室主任,中国文化研究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书画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多次在中国北京、法国巴黎、美国芝加哥、日本东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或联展。《高原的云》、《汗血印象》、《塔克拉玛干野驼》等多幅作品参加全国性美展并获奖。


        以漠野雄风、沙河落日等恢弘场景以及牛、马、骆驼等不屈生命为创作内容的著名国画画家张录成,在大写意的道路上一路高歌猛进时,把目光又落在了被誉为“沙漠的脊梁”的胡杨林上。在北京的骄阳似火中,他激情四射的创作,得到专家学者如潮好评。看着自己笔下或璀璨,或苍凉,或伟岸的胡杨林,他感觉像做了个梦。感动他的,不仅是胡杨顽强的生命力、不屈不挠的精神,还有它们的辉煌和优雅。他还认为,只有大写意,才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胡杨悲壮而磅礴的生命特征。

        记者: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胡杨的?

        张录成:十几年前在部队时,就常到沙漠里看胡杨。胡杨是最古老的一种杨树,6000多万年前就开始在地球上生存。世界上的胡杨绝大部分生长在中国,而中国90%以上的胡杨又生长在塔里木河流域,被当地人称为“神树”、“英雄树”。据说“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十几年里,我看过无数次,每次都画大量速写。

        记者:您当时就想到了以后会画胡杨?

        张录成:作为一名画家,看到动人场景就画下来,至于以后怎么画、画什么,都是一个理想。我近年开始以胡杨为主题的创作探索,觉得自己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该做些更高的艺术探索。

        记者:胡杨最感动您的是什么?

        张录成:胡杨是不屈的生命体,遇弱则弱,遇强就更强。最直观的印象是悲壮,别的植物无法承受的,胡杨都承受了。它们能在风沙、严寒、酷暑、干旱、盐碱等那些最恶劣的环境下生长,巍然屹立,从容优雅。我觉得,用艺术的形式表现胡杨,是极高的文化品位。

        记者:那您怎么表达?

        张录成:画起来非常难。正因为难,才值得探索和付出。画胡杨是前人没有的,只能自己摸索。胡杨不仅是树,更有着丰富的精神和文化内涵。我每画好一批,就请专家、同道学者评说,他们看了也激动不已。

        记者:您在创作中有哪些突破?

        张录成:首先在构成上有所突破。其次是笔法和墨法。我用焦墨加干笔,皴擦出胡杨荒寒老辣的枝干,再用泼洒加自然流淌的方法绘画枝叶,自然生动。第三是色彩。我用厚重的黄色和透彻的蓝来表现金秋时节,胡杨林辉煌灿烂的时刻,这都是一种新的尝试。

        记者:您最喜欢画什么季节的胡杨?

        张录成:一个是冬季,严寒霜冻下,巍然伫立。一个是金秋时节,生命最辉煌的时刻,还尝试各种表现方法。想画成系列,就得用多种表现手法,而且有生命之间的相互对比和惊叹。全部用中国画材料完成。

        记者:您觉得大写意适合画胡杨吗?

        张录成:大写意本身就有大气象,体现了创作者的胸怀和大气,这正与胡杨肆意纵横的生命特征和恢弘壮阔的气势相符。虽然画起来很难,从技法到表现形式都需要进行无数次的探索,但胡杨千年不死、万年永存的精神和气节,是我们用毕生精力都无法全部表达的,为此,付出什么样的艰辛和劳动,都是值得的。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会坚持下去。最近,我还要回去看胡杨,再去观察体验一番。我创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加丰富中国画艺术,作为一个美术工作者,我感到无比欣慰。

        来源:网络

      Processed in 0.157(s)   6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