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之梦--画家许仁龙访谈录

        作者:核实中..2009-12-25 11:33:48 来源:网络

          许仁龙,湖南湘潭人,1954年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

          1991年,许先生创作的国画《大塬》被台湾山艺术基金会收藏,2002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待大厅创作巨幅国画《万里长城》,崇高宏壮、气势磅礴。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说:“这幅画气势很大,是人民大会堂最好的国画,代表了我国文化艺术发展的新水平。”2007年,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授予中央美术学院许仁龙教授 “促进民间外交特别贡献奖”。己丑初夏,我们受民族画报社俄狄史卓女士之托,到京郊许先生的画室釆访了他。

          曹宪、李建丽(以下简称曹、李):自从1998年四月在中国美术馆见到你的大型个人画展,后来又听说你为人民大会堂画了巨作《万里长城》,本以为你会趁势火起来,没想到你竟如冬眠一般,什么动静也没有。

          许仁龙(以下简称许):和今人比较多了就容易攀比,就会耐不住寂寞。和古人相比较就能心虚气和,时时知不足。我们要想把前贤这炷薪火承传过来,除了努力学习,磨炼功夫之外,别无它路。

          曹、李:十年前你运用新的形式语言,新的绘画材料取得了突破,当时在学术界和艺术市场普遍看好的情况下,你突然回归传统,淡出市场,这是为什么?你又在追求什么?

          许:绘画的形式、材料、风格属于表象,而深层的东西是精神,是一个国家、民族长期形成的最具生命力、最优秀的文化内涵。如果我们不把中华民族最优秀、最本质的东西挖掘出来并展现在世界面前,我们的美术对世界将不会有贡献。基于这种认识和忧患,我在十年前毅然谢绝画商的签约,谢绝各种展览、出版的邀请,有计划的深入学习传统,寻找中国的精神元素,略有收获。

          在学习传统方面,主要是通过书法这一途径。中国书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和文化现象,它集美学、哲学、文字学、文学于一体,掌握书法就掌握中国艺术的精髓。在寻找精神元素这方面,我不断的到祖国大江南北去写生,进行实地考察体验。我取黄河流域的平实、苍茫、雄浑、古雅;取长江中上游的奇谲浪漫、散淡天真;取大西北、西南、新疆、内蒙、西藏的辽阔旷达;取江南的宁静秀润;感受自然,感受宇宙,感受生命。中国文化精神滥觞于黄河、长江,几经历史的沿革,各民族的文明不断融合,形成了今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做学问,搞艺术,要具备胸怀、学养、悟性、功夫和胆识。没悟性不能感物,无胸怀不能立志,无学识便不能取舍,缺功夫笔墨无力,无胆识则不能求险。这十多年来,我比较主动的把学习研究的方向放在寻找民族精神的支点上,形质易求,精神难觅。形质是艺术语言的样式和个性,精神则是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共性。对于画家来说,体会到了一点民族精神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要把精神融汇在作者的心灵之中,转化成看得见的艺术语言,这是古今真正的艺术家共同追求的精神之梦。
          曹、李:俗话说十年磨一剑。这些年来许先生在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两个维度上下了大功夫,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我们衷心希望你能尽快在这个新的高度上再树大旗,让中国艺术在世界艺坛中取得应有的地位。

        2009年5月

      Processed in 0.146(s)   6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