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实中..2009-12-28 14:25:35 来源:网络
记者:我们知道张院长画里面有唐朝仕女系列?
张谧诠:我画室那部分画应该说是2005年时候画的作品。
画那些画当时觉得传统的东西仍然深深地在当代艺术家的气质里面还存在着,后来有人说中国出现过一种文化现象——新历史主义绘画。画这样的画可能中国人是希望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上找到自信特定的时期想的一些事情,但是我最近已经从06年、07年开始《日行千里》系列的创作。
我自己觉得可能日行千里和我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及和看画人的距离更近,其实我也是希望在人生的行程里有更多互相了解和感知是这么一种情况。
记者:张院长的画是对传统文化、古代文化的阐述,您为什么选择唐朝的仕女作为题材,而没有选择明清、魏晋的呢?
张谧诠:中国现存及留下唐代文化可见的东西非常少,一直在教科书上有唐代文化很发达的时期,但是由于中国绘画的材料采用大量的纸本,纸本的东西中国不是特别好保存,所以说我们能够看到的盛唐文化的东西也是非常有限的,可能雕塑保留下来好一下,纸本的东西太少了。像那个时期的《捣练图》都是很难保存的,这可能和艺术采用的材料有关系。
所以至今我们对盛唐时期绘画艺术的造形包括人物,画面的一种文化智慧和它造形上特殊的东方角度的思考我们了解还是非常少的,但这个时期的文化一直在鼓励着中国人,中国盛唐文化的兴起在今后还会出现的,所以说很多中国文化人在个人情怀上是有这样一个情节。
现在中国又处于一个文化高速发展或者说规模性发展的时期,我觉得这种文化是否是中国盛唐文化的后产状态,画了一些婴儿,这种文化应该是来自于骨子里人们对于文化崛起的追求和呼唤。
现在我画的作品是两个系列,《日行千里》其实就是因为我工作室在北京,来北京的时候在路上有一些感觉,我曾经和杨卫合作做一个展览叫做“赶哪算哪”。在那里边我写过一篇文章实际上就是每一次进关和出关的感受。
因为山海关把关里关外作为一个界限,每次进关、出关都有一些感受,这种感受就来自于现在人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日行千里”,一天之内可以行程一千公里这样的速度感,这种速度感在历史上古人有一种理想,骑快马可以日行千里,现在想一匹快马怎么跑一千里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今天这个信息和工业这样的一个时代,那么这种技术实现实际上古人所说的日行千里是一种理想的行程境界,这种境界也绝非在路上本身而在于心态本身,在于内心世界的追求本身对距离的追求。
实际上等于画得是现代路上的行程,但是借用语言是日行千里的传统文化。
这种画面里边又画了一些雨天,艺术家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情怀就是体验。如果我们坐在这个房子里边外边下雨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很容易走神,其实人走神的状态过去写过文章叫做“精神出走”。
其实我选择雨天行程就是人精神出走的状态,包括选择红色汽车尾灯闪动的状态,其实在行程中、经历过程中一种紧张和特定环境下造成的心理状态,也是人们对希望的一种视觉捕捉的状态,人在行程过程中对未来的不可知性。
但是由于不可知更去追求、捕捉,现在我又在画日行千里的第二系列《夜走八百》。
记者:是和日夜时间有关系?
张谧诠:日行千里是白天,晚上由于是黑天要走八百,所以夜走八百。
记者:黑天的画面会是什么颜色、什么样?
张谧诠:因为都是卡车在夜里急行的状态,如果晚上开车在高速公路上会发现很多大卡车都在夜间走,白天它们休息可能是为了夜间赶路,但是路上给我一种力量的感觉,还有一种车水马龙的感觉。
它给人的不简单是一种归宿感了,给人更是一种在生命行程中的负重感,背负载物的状态。
记者:谈到行程、日、夜,最后还想问一下张院长您来北京建工作室,以及在北京感觉到当代艺术的气氛是怎样的?
张谧诠:北京应该说是我们国家文化的中心,这是大家共识的情况。
另外,在北京可能我们会有更多参与的可能性。比如说我们做的一些展览,和国际上一些文化机构的交流会有更多这样的机会。
北京居住了很多中国当代艺术家,我们对他们的了解和相互间的交流以及相互间的影响、相互间的合作都会更便利一些,所以每年我也会利用寒假、暑假、五一、十一在北京从事一些文化活动和艺术创作
来源:中陶古艺术品收藏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