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刘宇一访谈录

        作者:核实中..2009-11-12 10:37:57 来源:网络

        在我国美术界,刘宇一是一位值得关注的大师。他曾担任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现为香港宇一画院院长,是新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艺术家中的杰出代表。

          数十年来,他匠心创作的油画《开国盛典》、《伟业千秋》、《人民万岁》、《良宵》、《渔歌》,一直被珍藏在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纪念堂和钓鱼台国宾馆这几座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里的重要位置。四幅画作《良宵》、《女娲之歌》、《瑶池会仙图》、《良辰》在二十世纪末连续四次在国际艺术市场拍卖上创下华人画家作品的高价位记录。费时五年创作的新世纪开卷之作《和平颂——人类新千年交响诗》受到了世界数十个国家首脑的赞赏,国际传媒称为“美术史上旷古灿今的宏图巨构”,“产生了岳峙般的震撼”。

          1963年,年仅21岁的他创作的《耘天》,在南宁展出后又选送到北京展出,被《美术》、《人民画报》、《人民日报》等报刊以显著版面发表。但围绕该作品却引起一场历时15个月的“雅与俗”的文艺论战,共发表文章42篇,最后由《广西日报》评论员发表长文予以总结。当时,《红旗》、《光明日报》、《美术》等报刊全文转载了《广西日报》的评论员文章。

          今年6月6日,奥运圣火在桂林开始了中国西部地区的传递,刘宇一以火炬手的身份来到桂林,记者有幸对他进行了专访。曾在广西工作过28年的刘宇一,离开广西已经十多年了。他感叹桂林的巨变,言语中自然流露出对八桂大地的喜爱和依恋。他说,作为国际奥委会指定的火炬手,全国有几十个城市可供他选择,然而他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桂林,因为八桂大地曾经孕育了他,尤其是桂林秀美的山水更是他风景画的母体。

          从这位68岁的艺术大师稳健的谈吐、平和的心态中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感受到了他对艺术的执著追求。  

          夙愿:颂一代风流,树千秋典范

          记者:您虽然走过的路曲折坎坷,但却始终坚持创作了大量的史诗式油画,讴歌中华民族的历史与辉煌,并以哲思、诗意和浓郁的中国风情形成中西合璧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被人们称为“热爱和尊重人民的艺术家”。在这之中,您的追求是什么?

          刘宇一:我追求的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是华夏天地的现代精神,要表现出人民的风采和共和国的史诗画卷。这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是一个正直艺术家的价值取向。从《良宵》到《良辰》,从《伟业千秋》到《光华万代》,这些大型的历史画卷,用艺术纪录了我们民族的盛世风采。我希望能在作品中提供一个接连点,将过去的伟大和未来的希望连在一起。我认为,一个艺术家的胸怀无限开阔,是与对艺术的见识和追求相关联的。一个热爱祖国的艺术家,他的胸中能装得下全中国,甚至全世界,因为他的脉搏同亿万人民一起跳动。

          记者:在人物画特别是主题性绘画萧歇的时候,您直面时代的巨浪,描绘神州的风采,画笔饱蘸丹青,越画越大,先是画肖像,继而表现大的主题,心胸之宽阔,以至企图包容整个世界。您曾系统地为中国当代二百余位各界名士画像,后又应邀为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卡塔尔、洪都拉斯、委内瑞拉等国元首和港、澳、台地区的名人作肖像画,您的初衷是什么?

          刘宇一:“文革”之后,我用了很大精力从事肖像画的创作,一连为二百多位名人画像,其中有文化界、科学界和政治界的著名人士。因为我觉得,这些人都是为民族之崛起,为国家之腾飞,为人类文明之进步,贡献各自的精力和心血。他们是当今时代精神和民族风骨美的体现。我对他们衷心钦慕,决意要借丹青华彩为之传神写照,将他们的容止风范,绘成彩色的信史。颂一代之风流,树千秋之典范,这是我势在必酬的夙愿。

          画了大量的肖像画,不仅是有利于人物造型的娴熟把握,也是对人物风采的深刻表现。一个画家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修养和基础,才会产生后来的一幅幅史诗般的作品。从事人物画创作,贵在进行主题性、情节性的构图。虽说主题不分大小,情节不分繁简,然而一些重大题材须要有大的结构,画家所付出的精力和劳动是不一样的。我在青年时代有志于此,并开始在这方面的探索。早在1963年,我的油画《耘天》就引起了社会的反响。从那一刻起,在我身上好像缠了一根红线,一直维系至今天,即使我后来定居香港,也没有改变当年的初衷。 

          七年构制百年奥运图

          记者:在全人类迎接新世纪到来之时,您完成了一幅巨幅油画《和平颂》(200X1000cm),代表了世界人民的心声。听说您目前正在创作一幅奥运献礼巨作《圣火颂——百年奥运图》,能谈谈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及进展情况吗?

          刘宇一:《圣火颂——百年奥运图》是我跟女儿合作的作品,目前创作工程已接近尾声。这幅作品长112米,象征着奥运会走过112年的历史;高5米,象征着5环、5大洲。这幅《清明上河图》似的长卷,从1896年首届奥运会画到第29届奥运会,人们将从中一目了然的纵览奥运的百年历史。

          记得那是在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的那晚,我跟女儿便萌发了要为奥运创作一幅作品的想法,一定要为奥运会做点什么事,要用艺术形式为奥运增添新篇章。当晚,我们便创作出一幅《龙飞凤舞荡神州》。直到2003年,我们才形成最终的成熟构思,画一幅名为《圣火颂——百年奥运图》,经过3年间5易其稿,从最初的碳笔画到水粉画再到油画,2006年夏天作品基本定稿,开始放大创作。为了创作这幅作品,我们在北京租了一个十亩地的场地,将一个网球场改造成一个画室,正式开始了这项重大艺术工程的创作。 

          倡导“惟肖惟妙”的艺术境界

          记者:您曾说过,正直的人不一定会成为画家,但正直的大画家必然具有“真”与“善”的追求。那么,在年复一年的以有涯逐无涯,以有限孕无限的艺术劳作中,您是否始终秉持着一种真诚,用您独具个性的“艺术语言”表达着艺术所要表达的一切?

          刘宇一:说到“善”,是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对祖国、对世界的责任感,我要求自己做一个立足于祖国土壤,直面世界的画家,与此同时,将艺术家的社会良知、善良尺度、审美情趣、艺术技巧等等真诚地表现出来。在我看来,人格的真诚便是艺术的真诚,是一种信念,基至是一种信仰,而且更具有超验的价值意义和永恒之美的光照,也就是说,它从根本上是真善美一种新的结合。

          在画艺上,我重视透视关系,甚至重视到被某些新潮派斥之为“俗”的地步。我始终主张“惟肖惟妙”,而不是“惟妙惟肖”,因为,只有在“求肖”,也就是在“求真”的基础上去“求妙”,才是不盗名欺世的正直画家。我自己的艺术探索过程中大抵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肖”,在这个阶段中,我罄力将对客体物象的审美感受,点点滴滴、毫发无遗地倾注在笔触和色彩之中,力求做到“猎微穷至精”。第二阶段是“不肖”,在这一阶段,我更注重表现,至于“再现”的客观性和逼真性则成了次要的东西。第三个阶段又回到“肖”,在这一阶段,我更注重与表现的高度统一。也就是说,我不再满足于将再现性当作单纯的手段,而更注重表现的真挚——那些被画家的笔触、色彩甚至目光所覆盖的画布,都变得有了温度、情感和生命,在透发出画家对那些他情有独钟的客体物象的微妙体语和深情对话。

        来源:网络

      Processed in 0.150(s)   6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