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源流里感悟 从自然中升华——王明明访谈录

        作者:核实中..2010-01-05 15:36:41 来源:网络

        在源流里感悟 从自然中升华——王明明访谈录
        作者:宛少军 康征

        访谈人:宛少军 康征
        访谈时间:2008年3月25日
        访谈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

        宛:您的这批画主要以手卷为主,从现在国画创作的情况来看,从事手卷这种形式创作的画家似乎不是很多。我知道您从1988年开始创作第一幅手卷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年,而且每年都有手卷创作出来。然而八十年代特别是八五新潮之后,现代艺术开始在中国大行其道,很多中国画家都受到现代艺术思潮的冲击和影响,大家都在着力寻求创新,寻找新的表现形式,许多钟情中国传统形式的画家感受到很大压力,而您在当时这个氛围中却主动选择手卷这种极具传统特色的国画呈现形式进行创作,为什么?
        王:这批手卷是我这二十年来一直在做的一些创作尝试。我对传统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从无知到慢慢重视到最后非常尊重,而且不遗余力地要打进传统,向传统学习,这里有一个认识的过程。我们这一代人在文革时期经历了主题性创作、基本功训练的锻炼。在八十年代之前对传统一无所知,而且也采取了批判的或者不去关注,不去吸收的态度。八十年代初开始我做一些传统题材的创作,比如《杜甫》、《招魂》等。当时主要想追求风格上的突破,想跟我的老师拉开距离。要有自己的风格面貌,我就首先想从题材上拉开。这样对传统做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并且创作出几张作品,这是我认识传统的开始。重要的是,1983年我第一次出国,尤其是去法国的十几天,看了法国现代和古典的艺术,以及西方经典的艺术,当时最突出的一个感觉,就是作为一个中国画家,在创作方向上不应该迷盲。回来后我产生了一个非常明确的认识,以后更加坚定:作为一个中国画家,必须要踩在自己土地上创造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作品。从1983年确立了这样一个信念后,慢慢地就开始接触传统,比如去故宫看展览,研究一些印刷品,向一些老先生请教,逐步地进入状态。1985年以后,关于中国画的争论非常热闹,这个时候也有很多画家问我怎么画,我说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想进入传统就进入传统,要创新就创新。我以为 “进”和“出”的问题是画家自己应该把握的问题。我当时也创作了很多现实题材的作品。不管画什么题材都要有感而发,而不是被动地随着潮流走。审视这二三十年,包括文革前一些对中国画的争论,实际上对很多问题我们采取的就是运动的方式,把艺术的问题变成了开展政治运动,不是你压倒我,就是我压倒你,没有真正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应该按照自己的思路走。一个艺术家关键要把握住自己,任何时候都要按照自己的信念走。就像挖井一样,有人挖十个坑可能不出水,因为挖得很浅,老觉得找不到水就再挖下一个。如果挖坑,就要一直挖到底,挖到底的时候早晚会找到水。所以艺术家应该深入地研究,去思考,可能会有更大的收获。
        宛:就是说手卷这种形式是您对传统文化认识的一个主动选择的结果。
        王:手卷是一种很特殊的形式,其实这种形式的作品在古代很多,我也做过一些研究。那个时候看的传统东西很少,故宫的东西也不多。当时北京画院藏有《南画大成》,民国时期日本出版的,里面有很多手卷,看了之后非常激动。因为手卷的形式是中国的一个特殊艺术形式,能够表现自己的心境和追求。当然,到清末以后这种形式慢慢不太被采用了。对于这种形式如何展出,我并不太关心,我在乎的是自己寄托的感情、自己的一些想法能够在里边体现,那么,一种情思也好、对于传统的认识也好,都在其中逐渐深化,慢慢地形成自己的一系列想法和追求。这些手卷有二十年的跨度,有些作品现在不在我手里,可是基本上保留了几个不同阶段的作品。…

      Processed in 0.143(s)   6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