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不停止的追求与超越——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员、著名工笔画家孙玉敏
作者:核实中..2010-01-09 15:31:31 来源:网络
时 间:2005年3月17日
地 点:墨岚画馆
被访人:孙玉敏
访谈人:陈媛、吴磊(世艺网记者)
题记:在当今中国画界,孙玉敏的名字应该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因为她是中国女画家中获得奖项最多的一位。孙玉敏以工笔画人物画见长,创作出许多成功之作,成为当代工笔画界最突出的女画家。2004年雅典奥运会举行,中国健儿的成绩举世瞩目,而于同年的3月23日,在瑞士洛桑总部国际奥委会每四年举行一次的“2004年国际奥林匹克体育与艺术大赛”上,孙玉敏的中国画《求》力压群芳获得大赛绘画作品类唯一金奖,为中国体育艺术事业赢得殊荣。我们就此对孙玉敏老师进行了采访。
记:我们感觉您的作品有着独特的风格和创意,在您的作品获金奖的时候,您的切身感受如何?您怎么想到去创作这样一幅作品?
孙:这幅作品的名字叫《求》,不是带王字的“球”,而是追求的“求”。画这张画的时候,我在想体育也是一种追求,奥林匹克追求更高更快更强,要不断超越自己。其实人一生都在追求,追求美好的生活状态,美好的环境,高尚的情操,我们每个人都在这样做,都是希望明天比今天更好。
我的这幅作品,把奥林匹克精神融入到题材之中。一直以来我都很关注中国女排,她们曾经创造了五连冠的辉煌记录,这我终身都记着。女排的姑娘们奋斗、拚搏,所表现出的是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清华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想依靠形象来表达一种文化的状态、一种环境与气氛,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
我去过女排的训练场,队员训练非常艰苦,球不停从筐里拿起来再扔出去,无数次的接球、发球,无数次的跳跃、摔倒,每场训练下来,都是一身的汗水,医生们就马上给她们做手、腿肌肉的治疗与修复,运动员的手关节,膝关节全都缠着胶布,平日,我们只感受到女排辉煌的领奖瞬间,而她们在训练场上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心血又有多少人知道呢?她们的意志力和耐力是多么的坚强,这样的精神感染了我,所以我想在一张画里浓缩所有的感觉,用最简练的语言把所有感觉融合进去。
体育题材的绘画内容很多都是表现运动员在奔跑或站在领奖台上领奖,我觉得太普遍了,于是我的这幅《求》是处在一种静止的状态下的,这种静止的状态一般不被大家所注意,艺术家往往会看到别人发现不了的美,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思索瞬间,其实,人在想超越自己的时候是非常痛苦的,我们任何一个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候。《求》的创作中,采用了中国画线造型语言,塑造了一个双手抱球,将头紧紧贴在排球上,低头思索的女排球运动员的形象,女运动员的黑色头发和白色排球形成一黑一白两个圆形的强烈反差对比,这样思考中的人的头部,与运动用具“球”紧紧连在一起,用最简练的造型语言和符号,突出作品的主题——“人的思考、探索、追求”。运动员手上每个关节都有胶带,证明训练是很艰苦的,追求的不容易,有的时候人的追求主要靠手来体现,球衣上的号码是十二号,因为运动员有很多,数字表现稍大一些,就从她一个人表现出整个团队精神,把所有的精气神都聚集在一个人身上,地上的球有十一二个,还有两个在空中的半球,证明训练场上全是球,中间有位置是半个球,空中有一个半球,证明整个画面都是在动的,画需要表现的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其实越简练的就越难做,画中的每一个形象,每一点,每一条线,每一颜色都要很严谨的仔细推敲、精心打造,一件作品没有细微描写就没有深刻内涵。
记:您创造这样一幅画,是去看女排训练之前就有的想法还是去了训练场以后才萌发这个想法的?
孙:我去看之前就有这个想法,那么多运动题材的画都是在运动当中、在领奖台上,我想亲身去体验一下,到了运动场上,才有了对这个想法的确定。
记:您想过此画会获奖吗?
孙:我在国内参加好多次大赛,获了不少奖,觉得自己对自己有信心,在埃及办个展,得到众多理论家艺术家好评,可以通过它们来理解中国的文化。
这张画的尽心创作,获奖并不是目的,创作好作品才是真正的目的。奥委会每四年举行一次 “国际奥林匹克体育与艺术大赛”,比奥运会早几个月即三月份,就在国际国奥委会的总部开始评选,一个国家有两件作品的参赛权,由国内先评选出来,再去参赛,我感觉这是在为国争光的,因为是代表中国去参赛,而参赛的作品是中国画。
记:您领奖的时候,是不是也像中国女排那样很激动?
孙:作品评选时,画家的国籍、名字等涉及艺术家身份的全部被封上,评委们不知道评选上的作品来自那个国家。当时好多人都觉得这画件作品像东方艺术家家画的,有人认为可能是日本画家的画,当奥委会的网站一开始公布评选结果,我觉得十分的高兴,中国人的画在这样的比赛中得奖,这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北京有媒体抢先报道了出来,标题是“运动员尚未登场,艺术家先拨头筹”的文章。
二零零四年六月份在巴塞罗那国际会议中心特别召开了全球化论坛,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萨玛兰奇先生等亲自到场颁奖,会议非常隆重,获奖证书由罗格亲自签名,并为我们颁奖,当我登上领奖台的时候,背后的大屏幕上就是我的作品,领奖台下面的人们都鼓起了掌,这是对中国艺术的承认。大家告诉我,这获奖证书非常有价值,因为罗格很少亲自签名,要我好好珍藏。
在国外,常常有人问我是韩国人还是日本人?我回答说我是中国人。他们见到黑头发黄皮肤的,总会想到韩国,日本,因为它们经济发达,他们觉得日本艺术代表着亚洲的艺术,要知道中国千年的艺术是很辉煌的,也是因为我们近几百年来经济的落后,文化上还没得到很好的弘扬,我们心里觉得不公平,我们要用作品证明中国的艺术的伟大,这次作品能在国际大赛中获奖,也是对中国艺术的认同,我为祖国而感到骄傲。
这张画的原作由国际奥委会永久收藏的。
记:您准备参加2008年“国际奥林匹克与艺术大赛”的比赛吗?
孙:争取吧,我每天都在想,都在思考。体育是人类文化组成部分,我很爱看体育节目,体育直接体现着一种民族精神,奥运会除了体育还有别的,它也是对历史的一种记载,古希腊雅典奥运会留下了好多优秀的雕塑作品。我们对奥运会的理解不应仅仅是对竞技体育的理解。还有着对体育文化的理解。
记:您创作体育题材的作品多吗?
孙:也曾画过几件有关体育的作品,还搞过一件雕塑作品。
记:看您的绘画融合了古典与现代,您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孙:我作品画册的第一张是我的大学毕业创作,创作历时一年之久,作品要从生活里发现,于是从大四一开学我就开始体验生活,我先到一个特别偏僻的农村,找到一个很典型的小学,发现一群孩子在黑板前做作业,当时还没有提希望工程,教室的窗户是破的,破凳子破桌子。黑板前有个小男孩穿双大鞋,鞋后跟都掉了下来,可他还在聚精会神的写作业,孩子们太可爱,他们的真诚感动了我,就激发了这种创作的欲望,体验生活用了两至三个月,回学校后开始画草图,但制作的时候又有问题了,我画的是工笔画,工笔画在中国唐代非常辉煌,但要沿用他们的材料与画法,全部照搬拿来是肯定不行的。当时是一九八零年,我们是中国改革开放第一届毕业生,艺术教育也刚开始研究教育方式方法,没有谁来告诉我们怎么样去画,这些全部是自己研究出来的,包括造型、颜色,色料,包括黑板的颜色,要知道那块旧黑板很破旧,纯木头的,木头上有木纹,用了好多年开始发白,农村里连刷黑板的墨都没有钱买,这是要画出来的,不是照片拍上去,我经过痛苦的探索,包括那几个孩子的字的模仿,因为几个小孩的字都不一样,全部来源于生活。
当时我是学生会委员,假期里市学生联合会组织学生会委员去泰山旅游,是免费的,我当时很犹豫,泰山挺美好的,我觉得在画画和去旅游之间很难选择,后来一想,时间紧迫,我走了绘画怎么办,后来一咬牙不去了,因为毕业创作只有一次,也是你一生从事创作的一个开端,放假后同学都回家了,我就在学校每天晚上画到一、两点,我独自沉静下来摸索,很艰苦,很痛苦,我现在能画出“球”这幅作品,就是有着这种痛苦的切身体会,没人告诉你,老师也不可能告诉你该怎么画,要找一个新风格、内容和形式,光有内容没有形式是创作不好作品的,我不断的摸索,把所有时间都耗进去了,最后结果是好的,这张画是全年级这届毕业生最好的一幅,八个教授全部给了满分,他们肯定了我的创作。这个作品曾经在八一年参加了一个高校的观摩展,所以后来我去中央美院学习时,系主任说,孙玉敏的作品早就认识了,只是没有认识你这个人。辽宁画院认为我的作品很突出,毕业后就直接分配到院里从事专业创作,成为画院的一级美术师。我从开始就奠定了从事工笔人物画,工笔淡彩画的基础,中国古代讲求境界,诗的境界,文学的境界,艺术的境界,所以创作作品时,我把“境界”作为我最高的追求。我想用最简练的线条和语言,塑造出最简练的作品,多一点也不行,少一点也不行。
记:感觉您的作品较抽象,而且最引人关注的部分是眼睛,这在生活中都有原型的吗?
孙:在埃及办展时,他们说我画中人物的眼睛非常传神。我说中国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他的灵魂就在眼神里,反映着内心的世界,我画人物没有固定的界定,我画的是人,比如说“纪念反西斯战争六十周年”展览,题材是“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战好多事件中,我选了七君子,他们是中国最优秀的人材,他们本来可以很安逸的生活,但他们却自动投身到民族解放中去,我绘画强调的是中国人的民族精神,这在每个人身上都体验到了,比如“七君子”中的沈钧儒,他拄着拐杖,表情很坚定,李公甫背着手从容自信,史良优雅从容、笑对一切的那种大度,我看过资料,史良所有的照片都在微笑,笑对一切的感觉泰然自若,这些故人我无从与他们面对,我只能面对他们的史料去研究。我画秋瑾、宋庆龄、赵一曼时把秋瑾、宋庆龄的传记都拿出来读,能找到的史料我都去找了,我要读懂她们,从他们的历史中将他们的形象浓缩提炼出来,宋庆龄曾说过“我的一生是和妇女儿童联系在一起的”,秋瑾在就义前曾写出“秋风秋雨愁煞人”的诗句,这是因为当时很多国人没觉醒,尤其中国的女性没有觉醒,秋瑾被捕之前,已得知消息,可以走,但秋瑾说我要做第一个为中国革命流血的女人,要用自己的鲜血唤醒国人的觉醒。这几个伟大的女性,她们每个人的美都不一样。
记:我觉得您的作品是介于在极度抽象与真实两者之间的?您自己是怎么看待的呢?
孙:作品本身就是在是与不是、像与不像之间的,就像古琴,它同钢琴不同,钢琴有黑键白键,可古琴没有,全凭感觉去弹,绘画也一样,这个“形”由你自己去把握。
记:您认为这种绘画的变形是根据什么?变到什么程度到一个度?
孙:人本身就有形,绘画只是概括精练而已,这个度由画家自己把握,比如脖子的形,手的形就是一个整体,绘画要达到气韵生动,这个气韵就在画里,这样“度”全在画家自己手里。
艺术简历
孙玉敏,女,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员,主要代表作品有《天天向上》、《静静的桦林》、《春蚕》、《三个女性》、《清茶》等,作品赴法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展出。获得《中国青年美展》《中国体育美展》《中国画中华杯大奖赛》《中国建军六十周年美展》《‘94新铸联杯’中国画油画精品展》《第八届全国美展》《加拿大枫叶杯国际水墨画》《首届中国重彩画大展》《第二届奥林匹克体育与美术大赛》《2004国际奥林匹克体育与艺术大赛》等十多次奖励。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加拿大水墨画研究会、国际奥委会等机构收藏。多篇论文发表于《中国画研究》《中国美术家通讯》、《美术大观》、《美苑》、《东北中国画理论研讨会论文集》等刊物文集中。1997年首次举办个人作品展,1999年赴埃及参加阿斯旺国际雕塑艺术研讨会,举办《孙玉敏埃及写生作品展》,2000年赴法国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主办的《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大展》,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孙玉敏作品集》,辽宁画报出版社出版《埃及浮雕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古代人物线描丛书,魏晋时期人物线描摹本》,作品被收入《中国美术全集现代卷》《中国当代工笔画精品集》《第八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集》《1900—2001百年中国画集》等大型画集中。
来源:世纪在线中国艺术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