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社月刊》和惠先生

        近来得到一套由天津古籍出版社翻印的民国时期的著名美术刊物《湖社月刊》的合订本。这套书的获得使我异常兴奋。它使我又回忆起少年时的学画生活。

           那时学美术的地方很少,书画爱好者大都是私下交往式自学。美术参考书也不是很多,滨江道的图片门市部及劝业场天祥二楼的古籍书店成了我经常关顾的地方。尤其是天祥的古籍书店是我最爱去的地方。那里虽然光线很暗但那里的气氛我非常喜欢。书摆在书架上和木制的台子上任由顾客挑选。人不多,很静。书却很多,除一些过期的美术刊物(如东风画刊,天津画报,连环画报)外大部分为解放前民国时期的画谱印刷品,当然还有古版图书和碑帖。

           喜欢书画自然会往那里跑,一到假日便到那里去买书,说买书不如说去白看书,因为那时家里很贫困,没钱买书。为了看书有时去那里一呆就是一天,忘记回家吃饭(大概也是没有手表的缘故,也便没了时间概念)。后来为了积攒钱买书便拾些废铜烂铁去卖。或是把家长给的早点钱存起来,除了买纸笔外便是买书,于是便有了《海上名人画稿》、《王烟客山水册》、《王麓台仿宋元山水册》、《王原祁临安山色图卷》等十数本民国时期刊印的珂罗版印刷的画册,原定价在一两块大洋。我买时为人民币三四角钱。其实我买的最多的,是《湖社月刊》,一本月刊只要两角钱。且里边的内容异常丰富多彩引人入胜。月刊成了我学画最好的教材。不幸的是这些书和杂志在我文革参军时放在家里,回来后大多已丢失(由于文革的原因)。这次见到翻印的合订本自然倍感亲切如老友重逢一般。

           湖社月刊,为湖社的对外发行的社刊,是民国时期少有的美术刊物之一。当时与中国文学研究会创办的《艺林月刊》同时发行,各具特色,为传播中国文化艺术做出了很大贡献。“月刊”自1927年11日始初为半月刊,后改为月刊,至1936年3月出刊100期,后停刊。创刊的宗旨是“提倡艺术,阐扬国光”。除刊登古今名人书画外,旁及历代金石文器,时贤诗词及画评画论,可说是一本综合性的图文并茂的文化艺术杂志。这次古籍出版社翻印的月刊使我可窥全貌。但仍使我留有遗憾的是,删掉了各期的封面。“月刊”的封面设计非常富有特色,白色为底儿,每册封面请一名家题写刊名。真草隶篆各不相同,艺术气味非常浓厚,封面的中间及下方大部分面积印一幅名家名作。左边由上到下为出刊日期,右边则为各期的顺序号。封二印有广告,其广告以文化广告为主,商业广告为辅。如十七册封二便有山水画家胡佩衡在民国十八年的山水画润例。后面还注有“戊辰立春日第八次重订,蔡元培、贺履之代订”,字样。此刊还登有画展消息及天津老九章绸缎庄及天津物华楼金店的广告。这些为有兴趣研究民国中期文化艺术活动及与商业的联系的人们提供了客观的资料。

           提到《湖社月刊》自然要关乎到湖社的发起人金开藩先生。金开藩号荫湖,为金城先生之子。金城原名绍城。字拱北,号北楼又号藕湖。浙江吴兴人(生于1878年卒于1926年)自幼奇慧,尤好绘事。曾留学英国,获博士学位。民国任北大商科学长,众议院议员。北楼先生以民国初建,画坛衰微乃与友人于1919年建立中国画学研究会被推为会长,周肇祥为副会长。聚徒讲义,成材者甚多。金先生为宏扬东方文化,于日本美术界取得联系在北京和上海举办联合画展并成立了东方绘画协会,由于往返中日旅途劳累旧病复发于1926年7月逝世时年仅四十九岁。金开藩(荫湖)及其弟金开华(述湖)及门人子弟多人,为继承先师遗志于北京钱粮胡同15号北楼先生之墨茶阁成立画会。因北楼又号藕湖,故会员各取“湖”为号。画会取名“湖社”。推中国画学研究会原副会长周肇祥为会长,金荫湖为总干事。

           天津同湖社有着很深的渊源。其中有两人与天津的关系最密切,一为陈先生一为惠先生。陈先生字少梅名云彰号升湖,湖南衡山人。1925年参“中国画学研究会”成为金城先生年岁最小的弟子。但其聪颖异常,画技高超,1927年被湖社派到天津传习书画,跟他学习的有一百多人,天津画界深受其影响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建国后被推举为天津美协副主席。惠先生与天津的渊源其实并不比陈先生浅。但很少为天津人所知。惠先生原名惠均,字孝同号拓湖北京人,满族,1920年入中国画学研究会,拜金城为师,攻山水,1925年升为研究员。1927年与金荫湖、胡佩衡等共组湖社画会。编辑《湖社月刊》历任画会干事、评议、教员副会长及湖社画会天津传习社社长,天津分会会长。解放后历任北京中国研究会常委,北京中国画院艺委会常委,国子监国画补习学校校长,中国美协会员。50年代曾出访印尼,回国后在中央美院办展。由于先生与天津的渊源我的中学美术老师丁秉深先生与惠先生交往很深。1963年丁老师带领四十二中美工组的五名同学去北京暑期写生时有幸拜访了这位惠先生。记得先生住在大甜水井胡同。是座非常漂亮的四合院,院内花草繁茂绿树成荫,正屋为画室。先生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和我们聊天,给我们看他的画作。那是我第一次进画家的画室。大大的画案上摆着笔筒和笔挂、纸砚等文房用具,透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摆设的古玩和字画使人如进艺术的圣殿。惠先生的山水画作,树石古厚浑茫,意境深幽,学古而不泥古,透着书卷气。当时惠先生正在钻研具有时代风貌的新山水画,并做出了可贵的探索。他和古一舟、周之亮、陶一清、何镜涵等合作的巨幅长卷《首都之春》已经发表。他拿出了这件作品的印刷品给我们品读,这幅画很长,画面由通县县城城区至石景山、官厅水库等北京的新貌。前门故宫一带为画面的中心。画面非常精致、和谐,古法与今法相融合,创造了新的时代风貌。这次拜访使我们这些学生大开眼界受益非浅。

           在先生的影响下我们五位同学共同创作了两幅表现北京风貌的长卷。一为《中国美术馆》一为以天安门,人民大会堂及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革命英雄纪念碑为主体的《广场颂》。这些作品参加了市里的展览。据说现在收藏在河西区教育局。近来北京湖社又恢复了组织,由于和湖社月刊及惠先生的情缘,故参加了“湖社”天津分会在天津的成立活动,并加入湖社成为会员。

      Processed in 0.161(s)   6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