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留夫绘屈文台像

        屈文台(1857-1938)天津民间艺人。“刘海风葫芦”创始人。天津市武清县人。1857年出生。汉族。

        自幼喜好武术,爱玩空竹(俗称风葫芦或闷葫芦)。13岁起,即娴于此道,所用空竹,先是自做自玩,后又自做自卖。

        民国初年从武清县移居天津,在宫南宫北大街当中的天后宫山门外的“张仙阁”旁开设“修竹斋”风葫芦店,从此以制售风葫芦为专业。他采用我国民间传说“刘海戏金蟾”的图像作为商标,故名“刘海风葫芦”,曾名噪一时。



        屈文台所创制的“刘海风葫芦”早年除在“修竹斋”出售,每逢春节前后,还在天后宫大殿前月台下右侧临时设摊售卖,摊案上方书有“刘海风葫芦天下驰名”九个大字。中间悬挂屈文台本人像片,右边是价目表,左边是创造经过的启事,两侧上角各挂着两个黑色大风葫芦做幌子,案上和地下园笼内放置成品,出售时还代顾客挑选试抖,终日应接不暇,一时非常畅销。逐渐形成了天津有特色的民间工艺精品。

        “刘海风葫芦”的特点是:选材精良,以檀木为轴,取其滑润,风轮外围刻槽,用苎麻鱼鳔缠绕,做工精细,坚固耐摔,因此在同行业中独树一帜,无与伦比。“声眼”位置安排准确,内部竹哨深浅合度,声音响亮。分为“双轴”和“单轴”两种。双轴的由6响到38响,单轴的由3响到28响,响越多,声音就越高、越好听。而且每逢卖货亲自解说,并亲自示范,教授各种抖法,因而深受顾客欢迎。在销售旺盛的二十年代,“刘海风葫芦”曾被杂技艺人王雨田搬上杂耍舞台,节目叫“抖空竹”。吴桥县杂技团添设的抖风葫芦节目,也是由屈文台提供的“刘海风葫芦”。五十多年来生意不衰,曾远销海外,与天津“泥人张”、“风筝魏”相媲美。

        1938年屈文台逝世,时年81岁。其子屈绍先、孙子屈德武继承祖业,继续制售“刘海风葫芦”。后宫南宫北大街重修后改称古文化街,虽恢复了“修竹斋”字号,但屈文台所创制的“刘海风葫芦”已成绝响

      Processed in 0.162(s)   6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