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女儿一起寻根问祖

        文/孔维克

        小女雨儿从英国返国度暑假了,四年前送她去英国读“伦艺”仿佛就在昨天。一转眼,人长高了些且淑女了一些,有了点“英国范”。她这一走只在本科时回来过两次,都是来度暑假,每到春节,这年过得好像缺点什么。人家英国不过春节,她不放假也不回来。因她考上研究生后学业比本科紧张,去年一年都没回来,为怕耽误她学业,这期间她奶奶去世也没敢告诉她。

        这次暑假她终于回来了。尽管今年夏天出奇的热,比起英国的清凉来有着天壤之别,她还是思念这方的水土、这里的亲人。今天是星期六我推掉了一身的缛务,陪女儿从济南回到家乡,去孔府、孔林谒拜,并背上画夹去写生。这个画夹是女儿考大学前用过的,打开后里面还有复印的一叠《中外美术史的问答题》及已经干瘪的颜料,她看后不胜感慨,因学的是设计专业以电脑作业为主,很少动手画画也几乎不写生了。我刚随全国政协委员采风团从内蒙古写生回来,趁着手熟背起她的画夹拉着她一起走进了“三孔”。

        第一幅是钢笔写生《孔府重光门》。这座门是孔府的仪门,于明弘治十六年建,因悬挂明世宗朱厚熜御赐的《恩赐重光》匾额而得名。平时并不打开,在封建社会只有皇帝驾临时才打开。如今也是一个重要景点。孔府是孔子历代嫡长子的家,由我上数十六世祖孔贞宁就是从这儿搬到汶上定居的,因其侄六十四代衍圣公孔尚贤无后,则过嗣长孙孔衍植从汶上回曲阜做了第六十五代的衍圣公。

        第二幅是用铅笔画的写生《先祖孔子墓》。位于孔林内,这是一座世界最大的私家墓林,占地3000余亩,四周林墙长达15里,坟冢10万余座。其中最大的是孔子墓。孔子墓是衣冠冢,“文革”中墓碑被砸、坟头被挖,里面竟空空如也。如今朝拜者如云,实则是世人的一种对文化先哲景仰的精神寄托。

        陪女儿走进孔林首先去了位于孔林西北角的明代墓群,旁边有个明显标志是“孔令贻墓”,在这墓前面的东南方即是我父母的合葬墓了。墓碑是我亲自设计并撰文书丹的碑文。我告诉女儿,目前为止你爷爷的这墓碑可能是在孔林的4000多个墓碑中最具“文化含量”的墓碑。因孔裔后代的墓碑几乎全是只刻正面且字少而简单,又由于孔子后代辈字统一,取名易重复,所以更显单调。且近代以来书法衰落,当地孔氏族人很少有请名家写碑的,竟然还出现了不少“电脑字”,以及用电脑手段刻的碑,很倒胃口。

        我设计的这尊碑,除正面的主碑文外,两侧分别是我为从医一生的父亲孔德森撰写的嵌名联“杏林德厚惠民众,过庭森严教子孙”。背阴上端是绘制的孔子头像,下面是《孔子谱系传承图》,把从孔子至中兴祖孔仁玉及至第六十二代衍圣公孔闻韶、第六十三代衍圣公孔贞干、孔贞宁,及至我父亲以及与末代衍圣公孔德成的传承关系作了图示。

        女儿没能给奶奶送行,这次特地带她进行了祭拜。看她那虔诚跪拜、默然祈祷的样子,想到了中国人对老人生前服侍尽孝,死后敬祖如神的传统,应该好好传承下去,这是维系一个族群在生命和精神上生生不息的强大文化力量。

        在先祖孔子墓前,我带女儿避开游人给这位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启未来、定乾坤者单独行了大礼。我想女儿不论走向天南地北,还是天涯海角,心中会永远记住这一刻,带着对祖先的敬仰之心、对祖国文化的敬重情怀。她不论走到哪里,都会记住自己的根永远在这里。


        孔林大门

        孔林大门

        孔维克院长在孔林写生

        孔维克院长在孔林写生

        至圣先师孔子墓

        至圣先师孔子墓

        孔维克院长偕女儿拜谒先祖孔子

        孔维克院长偕女儿拜谒先祖孔子

        孔维克院长给女儿讲述家事

        孔维克院长给女儿讲述家事

        孔维克院长在孔府写生

        孔维克院长在孔府写生

        孔府重光门 孔维克钢笔写生作品 2018年

        孔府重光门 孔维克钢笔写生作品 2018年

        孔林孔子墓 孔维克铅笔写生作品 2018年

        孔林孔子墓 孔维克铅笔写生作品 2018年

      Processed in 0.157(s)   6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