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赫六法”与张大千的学画经验

          (1/7)张大千——拈花仕女图

          (2/7)张大千——荷花

          (3/7)张大千——拟石涛山水

          (4/7)马啸天——拟张大千《拈花仕女图》(2018年)

          (5/7)马啸天——西樵观瀑图(2018年)

          (6/7)马啸天——红叶幽禽(2018年)

          (7/7)马啸天——溪山晴翠(2018年)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文/马襄

        吉林省博物院在20世纪60年代初收藏了100余件张大千绘画作品。这批作品从分类上有山水、花鸟,人物,从技法上有工笔和写意,不仅品类齐全,而且风格多样。主要作品创作于1923年至1948年年间,是研究张大千早期绘画不可多得的材料。张大千是一位个性独特的画家,他从未纠缠于“传统派”与“革新派”的论争之中,一心只在传统绘画领域中临习探索,最终成为一代大家。

        张大千先生成功于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大千先生认为:“绘画必须从临摹入手,有如念书样,临摹就如念‘三字经’,如没念过书,无论写古文也好,写白话文也好,同样是写不出来的,临摹有了深厚的根基,才能谈到创作。”他在《大风堂名迹序》说:“临川、衡阳一师所传,石涛、渐江诸贤之作,上窥董、旁猎倪黄,莫不心追手摹,思通冥合。”同时他也要求自己“学习古人,要进的去,出得来,师古而不泥古,要不落前人窠臼,要有个人风格。”

        荆浩《笔法记》有云:“夫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日墨。”……

        “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采自然,似非因笔”……。

        “凡笔有四势:谓筋,肉,骨,气。笔绝而断谓之筋,起伏成实谓之肉,生死刚直谓之骨,迹画不败谓之气。故知墨大质者失其体;色微者败其气,筋死者无肉,迹断者无筋;荷媚者无骨,”

        荷花一直就是张大千所喜爱的题材。张大千认为:“中国画重在笔墨,而画荷则是用笔用墨的基本功。”画荷主要在于画荷叶及荷梗。画荷,最易也最难。易者是容易入手,难者是难得神韵。

        由于张大千对荆浩的《笔法记》认识很深刻,所以他才将中国画的笔墨学习放到了最重要的地位去研究体验。张大千说:“我国国画最重要者,为用笔、用墨。若要不入工匠气,须在笔墨上留心,至于色泽当然也是重要的。”

        说到用笔之法,首先要研究线条,纵观中国美术史的传世作品的第一发现就是线条。这说明线条在中国传统绘画历史中是处于最重要的位置的。而张大千对于线条是及其重视的,他在《画说》一文中:“要画画,首先要从勾摹古人名迹入手,把线条练习好了,写字也是一样。……”张大千又对女儿张心智说:“中国画无论山水、人物、花鸟、工笔或者写意,都很注意笔法。不管是勾线、皴擦、渲染,都有个用笔的问题。勾线要用中锋,皴擦就要用侧锋,而渲染则中锋和侧锋都要用。”

        对于不同笔锋的功能也有深入的认识,他在《课徒稿》有云:“用笔拿中锋作中干,侧锋则去帮助它。中锋把体势建立起来,侧锋来增加它的意趣。中锋要质直,侧锋要姿媚。勾勒必定用中锋,皴擦那就用侧锋。点戳是中锋,渲染则是中锋侧锋都要。”

        张大千认为中国画自明清以后,画家对于墨法的重视远低于笔法,他与谢家孝说,“古人说过,墨法比笔法难,因为笔法还可拿方式做准则,而墨法只有用笔蘸墨在纸上的一刹那的感觉,只能自己去体会,很难说得出道理来,所以说墨法较笔法更难。”正是因为他有了这样的体会。所以他对墨法的重视才会高出时人。张大千对墨法演变有所梳理,他在《题雨山图》中说:“元章衍王洽破墨为落茄。遂开云山一派,房山、方壶踵之,以成定格,明、清六百年未有越其藩篱者,良可叹息!”他认为明清人在墨法上已经没有创新,走的是完全因循的老路,因此感到遗憾,又在题《泼墨泼彩山水图》中说:“自王洽为泼墨,米老承之,以为云山,后有作者墨守陈规,不离矩步。不知风气既移,不容不变,似是不是,不似者乃是耳。”他又在《谈画工笔山水》中说:“画工笔山水时,先用淡墨勾出轮廊,然后皴擦渲染。画树要点夹相参,浅绛中着一二青绿夹叶,或红树一株,更觉得有趣,夹叶树的树身,不可着色,愈觉自然。”

        谢赫六法与张大千的学画经验

        唐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述了谢赫六法“昔谢赫云: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

        张大千一生临习石涛与八大山人的作品较多,提倡“传移模写”是为了重点强调他在学习传统的过程中训练自己的方法。除此以外,他也一直在学习唐人和宋元的宗法,因世人见识不够,误以为是他自己的风格。尤其是他在晚年,因糖尿病并发眼疾,病眼失视,而另一只眼睛也只能在距离四英寸时才可以看清物品,因此才多以泼墨泼彩的方式,凭着自己深厚的传统基础功力跟着感觉作画。

        以下是张大千先生自己总结的学画经验:

        一.临摹是为了学习勾勒线条来规矩法度。

        二.写生则是为了解物理,观察物态,体会物情。

        三.立意人物、故事、山水、花卉,虽小景要有大寄托。

        四.创境要自出新意,力去陈腐。

        五.求雅则需读书养性,摆脱尘俗。

        六.求骨气,去废笔。

        七.布局为次,气韵为先。

        八.遗貌取神,不背原理。

        九.笔放心闲,不得矜才使气。

        十.揣摩前人,要能脱胎换骨,不可因袭盗窃。

        十一.传情记事,如写蔡琰归汉,杨妃病齿,湓浦秋风等图。

        十二.大结构,如穆天子传,屈子离骚,唐文皇便桥会盟,郭汾阳单骑见虏等图。

        “谢赫六法”是中国人从古至今学习传统绘画的绝对标准,也是品鉴评价画作的重要标准。我们从上述的大千先生自己总结的学画经验中不难看出,他也是完全按照《谢赫六法》所指引的方向发展成功的。当你有了一定的书画基础和传统功底以后,最重要的就是要参悟明白“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六法”之“气”,是指画作中的书卷之气,也是“天地人”三者在作品中展现的一种“和谐之气”与“自然之气”。六法之“韵”则是指画作中的“境界”和“韵味”,实际上也是作品个性风格的表现形式,是一种“特定的符号和印象”。但最终要使作品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佳妙境界才能实现真正的“气韵生动”,而这才是“六法”的精髓所在。

      Processed in 0.188(s)   6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