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苦禅 柳石栖雀图 89.5×46.5cm 1950年代中期
2024年是李苦禅先生诞辰125周年,全国各地举办多项纪念活动。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作为绘画传承的重要支脉,文人画存在和发展的上千年中为中华文化起到的巨大推动和延续的作用。本期起特刊发两篇研究文章,深入剖析苦禅先生艺术造诣,探索文人画不朽的艺术价值与传承力量。
文人画由来已久,至近现代陈师曾先生明确提出:“何谓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工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他说“文人画,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的精论已成为专业人士衡量文人画家的圭臬。
由于陈师曾先生的谏言和提携,“木人”齐白石勇猛精进地作为,终于在京城打开了局面,树立了“画吾家画”的新风。
此时,正在北京国立艺专西画系学习的李苦禅,由于各种原因,迫切地需要拿起毛笔,重拾国画,求名师指点就成了首要问题。他说,“我把北京的画家都滤了一遍,就想着拜齐白石为师。他是农民出身的画家,却很有创新的精神,丝毫不懂巴结权贵,深耻巧伪钻营,日复一日,从早到晚,不停地画,靠艺术独立于世。”
1923年的秋末冬初,李苦禅叩头拜师,成为立于齐门的第一位弟子。
李苦禅传承了文人画衣钵,爱国,首当为人品中的第一项。“所谓人格,爱国第一”,他说“必先有人格尔后才有画格,人无品格行之不远,画无品格下笔无方。”他毫不客气地批评:“为名利作画,画格人格越来越低下。”苦禅先生的人品是得到国家和群众公认的。
至于“学问”二字,自古即有“学习”和“问难”之意,苦禅先生双管齐下,一生研学不辍,主张“述而不作”,故而没留下大部头的专著。苦禅先生一生尊孔孟、重儒学,更倾向于对老庄和禅宗的研究。他认为单纯的绘画是小道;上一层是书法,需功力与修养;再上一层是中国传统文学,诗词歌赋,各种文体,需要更丰厚的积淀;再上一层是古代音乐,高雅玄妙,以高山、流水相伴,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天籁之音,甚而化为“无弦之琴”,“无声之乐”;最上一层为中国哲学,老庄禅易儒之本义。他认为若以如上修养作画,则画之文化底蕴必厚。故而苦禅先生常以花鸟题材缘物寄情,阐述哲理。
苦禅先生对“学问”研究的原则是:“渊综广博”,“清通简要”。无论是作画、教学,均非专定一题,深究细论,而是以中国传统哲学统领,提升站位。“学问”融于自身之后,无论在教和学的哪个层面都会表现出难得的从容和瞬间的智慧。
至于“才情”,既要靠学问,又要靠天赐。苦禅先生的“才”多半是靠忘我地努力和勤奋磨砺出的。在老友王森然早年写的文章中,我们看到了年轻的奋发图强的李苦禅在极困苦的环境中,以追求美的最高境界为目的付出的极限努力。
“天才富于同情及群性而为真实之爱,尽力超向于生活之发育与创造,混合个人生命于世界伟大之生命中,艺术即集中之生命所表现。”“他的意识的专一和他的至死不屈百折不回自以为得已的饱满丰富的美的融和,而达与成熟。”(王森然序于故都无数青山拜草庐〈乙亥年即1935年〉。原文发表于《世界日报》的《骆驼》周刊。)
这段描述概括了苦禅先生的“才情”,他不但极为勤奋,更有博大的情怀,两者高度地一致才塑造出了“李苦禅”这位当代艺术家。
至于思想,我们要以陈师曾的时代来解读。
故而研究苦禅先生的艺术成就,特别在分析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时一定要以他的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为依据,才能真正地理解这位当代的文人画家。
几千年来,中国的哲学(哲理)伸展在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老百姓心中,文人学者积一生之学识,为我们留下了不同记录方式。苦禅先生以绘画阐述了他的认知。
下面,我们来分析两幅富有哲理的作品。
《柳石栖雀图》从画面上看很简单,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不就是一只鸟、一棵树吗?但是,对传统哲理有研究的人,一定会在题跋文字中获得启发:
“大界有鸟树,籍以造画图,形色天铸定,无有化有无。”
界,是指一定的范围,大界则是广阔无边的天地之间。无有,指虚无之道“出于无有入于无间”(《老子·四十三章》)。跋文写成现代语言是:广阔的天地之间啊,有那么一只鸟一棵树;我借(籍)着此景画了这幅画儿;形啊、色啊,都是大自然赋予的,我不过是用墨迹把真实的景物留在纸上而已。
在这张小画中没有特别突出鸟的形象,也没有渲染柳树的婀娜,只是表达了对“有”与“无”的理解,并把它画了出来。以竖构图确定了的“大界”的局部,以“画外有画”的方式皴擦勾勒出颇有几分老态的树干,两三条尚未出叶的枝条,呼应着那只小鸟,在如此空灵简洁的画面,它沉浸在思考中。
苦禅先生以“形”与“色”、“有”与“无”的关系,简单概括地诠释了老子美学的观点——美出自然。
作品《春气生万物》的画面很单纯,母鸡孵小鸡的题材很普通,但题跋很高妙:“春气生万物,混沌应时生,无谓卵有毛,动中出之静。”春天是万物生发之际,第二句中“混沌”一词有两个意思,其一为古意,指在天地未成形的元气状态;其二是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不可分割的样子。但“混沌”二字在此处使用含有虽然被寒冷的冬季封冻的大自然却也有生命开始运转的意思,即“应时生”。“无谓”:是指有失于真理,无意义的争论。蛋黄、蛋清的物质形态将要转化了,卵和鸡形成的先后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苦禅先生告诉你:顺应着春天的到来,新的生命形式活泼泼的小鸡即将要从静态的卵中出来了,生命的形态是在不停地转换和变化着的。画中的四句五言诗即阐述了中国的哲学。
苦禅先生认为大写意画中所画,既有它本身之美,又有它之外的美;既是它又非它;或是借此而悟,作者与观者在借物而悟的过程中达到心心相印。
孙燕华(李苦禅纪念馆副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