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湖·入湘:2016湖湘当代艺术家邀请展亮相

        作者:杨小薇2016-01-02 08:38:02 来源:网络

        展览名:“出湖·入湘”2016湖湘当代艺术家邀请展

        策展人:杨卫

        出品人:唐俊

        展览总监:邓丽维

        参展艺术家:蔡东 陈荣义 党朝阳 邓平祥 段江华 冯放 何玲 何唯娜 何汶玦 胡建斌 胡柯 黄礼攸 蒋华君 坎勒 李彗 李路明 李奇安 凌慧 刘釆 刘大嗨 刘汉军 刘鸣 刘洵 罗湘科 马建成 毛艳阳 毛焰 莫鸿勋 石强 王华祥 魏光庆 文菁 文鹏 吴德斌 杨劲松 易斌 银小宾 岳敏君 张方白 张仁芳 张卫 周巧云 朱冥 邹建平(排名不分先后、按姓氏首字母)

        指导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 湖南省文化厅

        主办单位: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 长沙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长沙天心文化产业园

        协办单位:长沙市贺龙体育中心

        支持机构:长沙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湖南省企业文化促进会 湖南省油画学会

        湖南省湘江书画院

        承办单位:湖南省艺尚源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展览开幕:2016 年 1 月 2 日(周六)上午10:00

        展览研讨会:2016年1月2日(周六)下午2:30

        展览时间:2016年1月 3 日至2016年2月 2 日

        展览地点:艺尚源艺术馆(湖南长沙天心区劳动西路348号贺龙体育场南门六、七楼)

        展览前言:

        出走与回归--关于“出湖·入湘”2016湖湘当代艺术家邀请展

        杨卫

        “出走”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命题,包含了向他者的借鉴和学习,同时也包含了对自我的升华与超越。在这样一个开放的大背景下,湖南的当代艺术也同样呈现出了某种出走的特征。从八十年代早期破茧而出的“磊石画会”,到“85新潮”期间,更为激进的“野草画会”、“0艺术集团”等新艺术群体应运而生,湖南的当代艺术也曾在思想解放的大潮下,演绎出了波澜壮阔的一幕。但是,由于农业大省的背景,缺乏现代性的物质基础,同时,湖南人的倔强与自负,以及勤于思考、善于反思的性格,又使其常常逆流而动,反其道而行。所以,经过激进的出走之后,很快,湖南的当代艺术便与文学、音乐等其它艺术门类携手,整体上转入了“文化寻根”的征途。随着1986年“湖南青年艺术家集群展”在京举办,实际上就已经背离新潮美术的大方向,开始另辟蹊径,走上了自我的回归之路。这使得湖南的当代艺术,整体上被掌握话语权的激进一方所忽略,甚至由此而缺席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展》,酿成了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一桩憾事。

        九十年代以后,湖南的当代艺术虽然刚开始来势汹汹,大有扭转乾坤之势,比如在1992年“首届九十年代广州双年展”上,分别有李路明、毛焰等人获大奖,继而在1994年的第三届中国油画展上,又有段江华获金奖等等。但是,仍然没能改变湖南在中国当代艺术大格局中的边缘处境。此后,随着经济大潮的席卷,湖南的许多当代艺术家都随之下海,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在坚持,或是远赴他乡,到北京或其他地区发展,或是在本土形成某个小圈子,继续艰难的艺术探索……自此,湖南的当代艺术就整体而言,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沉寂期。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新千年以后,才有了较大的改观。

        2006年对于湖南当代艺术而言,应该说是一个节点。这是因为中国当代艺术经历了九十年代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阶段之后,又从国外转入国内,在2005年前后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市场。此外,国家也意识到了文化创意的重要性,渐渐开始把产业重心转入文化。这使得各种艺术机构和文化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于大江南北。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长沙也应时而生,于2006年孕育出了湖南第一条文化创意街----长沙人民东路的“创意西街”,从而形成了自1986年“湖南青年艺术家集群展”之后,又一次湖南当代艺术的聚合现象。我在离开湖南十多年后,也是借着这个契机,开始介入到湖南当代艺术的发展中,与众多师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创意西街”开街之时,我曾在其间策划了一个当代艺术展,展览不仅集聚了一些湘籍中最具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也邀请了一些与湖南有着深厚渊源的外地著名艺术家,如岳敏君、魏光庆、李天元、马堡中等等,并首次提出“出湖与入湘”的概念,将湖南当代艺术导入中国当代艺术的整体格局中,再次促进了一个开放的局面。

        自此以后,大批过去活跃在本土的湘籍艺术家,如段江华、蔡东、刘鸣、邹建平、莫鸿勋、吴德斌、贺大田、党朝阳、坎勒、刘采、李奇安、易斌、刘汉军、周巧云、陈荣义、蒋华君、石强、何唯娜、张仁芳、李彗、文菁、何玲、文鹏、凌慧等等,纷纷都到北京建立了工作室。他们与邓平祥、李路明、张方白、何汶玦、张卫、朱冥等先前入京的湘籍艺术家汇合,很快便在京城艺术圈形成了一个让人不可小觑的“湖南帮”现象。不过,命运多舛,湖南的当代艺术似乎注定了不是一帆风顺。本来,这些湘籍艺术家移师北京,是试图进入艺术中心,改变原来的边缘处境。不想,事与愿违,他们中的许多人,不仅没能在北京打开局面,反而经历了流离转徙。以最早集聚在“酒厂艺术区”的艺术家为主线,他们后来集体搬至“东营艺术区”,再后来又迁往“宋庄艺术区”,几乎每到一处,不是面临拆迁,就是面临涨价,抑或还有别的原因,总之,是阻碍不断,挫折重重。这逼使他们中的许多人,不得不重新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和艺术,从而再次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

        2012年又是一个契机,一方面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兴起,湖南已是今非昔比,不仅涌现出了不少当代艺术机构,有了诸如“艺术长沙”等颇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活动,也逐渐形成了本土的当代艺术市场,拥有了一定的欣赏群和收藏群;另一方面,官方也不再拒绝当代艺术,而是将其作为一个文化引擎,相继成立了油画学会、湖南实验艺术委员会等与当代艺术相关的协会。正是在这样一种新的形势下,许多漂在北京的湘籍艺术家,都结束自己的“北漂梦”,选择了回湘发展。我所说的“回归”,在现实层面,指的就是这次集体回撤现象。当然,这个现象不尽然都是现实造成的,其背后还有更为深层次的心理原因。而这个原因,才是我想挖掘的价值和意义,也是我现在策划这个展览的动因。

        追溯湖南的当代艺术,实际上一直隐伏着一条自我回归的线索。正如早在八十年代湖南的当代艺术,整体上便脱开“新潮”之群,走上“寻根” 的歧路一样。这既是湖南人的倔强性格所致,同时也是他们在席卷而来的现代化浪潮中,对自我的一种文化确认。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种文化一旦烙印在一个人身上,便会左右其人生。所以,我们看到湖南的当代艺术家们自新时期以来,几次集体出走,又几次集体回归,大体上都是因为文化的作用力。当然,这并不是说湖南的当代艺术家就不会变通了,事实上,当年那些湘籍艺术家集体挥师北上,就是为了求新求变,打破现实的僵局。而经过中心文化的沐浴,有了这样的“北漂”经历之后,再度回归,无疑也要比原来更具有了开放的胸襟。在我看来,这正是艺术最为重要的两个元素:一个是变;一个是守。用湖南话说,就是“灵泛”与“霸蛮”。如何将这两个矛盾因素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作用于自己的人生和艺术,将是每位湘籍艺术家面临的课题,也是我策划这个展览的思想初衷。

        为了能够充分展开变与守、开放与回归,以及“灵泛”与“霸蛮”的话题,十年之后,我又一次选择了“出湖·入湘”为题来命名这个展览。同时,除了邀请到邓平祥、李路明、邹建平、杨劲松、毛焰、张方白、何汶玦、段江华、蔡东、刘鸣、银小宾、张卫、朱冥、莫鸿勋、吴德斌、马建成、刘洵、胡建斌、党朝阳、坎勒、刘采、冯放、李奇安、罗湘科、黄礼攸、易斌、刘汉军、周巧云、陈荣义、蒋华君、石强、何唯娜、毛艳阳、胡柯、张仁芳、大嗨、李彗、文菁、何玲、文鹏、凌慧等进出湖南的湘籍艺术家参展之外,还邀请了岳敏君、魏光庆、王华祥等并非湘籍,但却与湖南素有渊源的艺术家参展。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和安排,就是想在变与守、开放与回归,以及“灵泛”与“霸蛮”等话题之间,寻找到某种摩擦的张力。其实,出走也好,回归也罢,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种进出之间,通过相互的刺激作用,真正释放出创新的活力。而这,不仅是当代艺术的意义,也是现代社会的要求。

        2015.12.12于通州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41(s)   6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