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辉:敦煌艺术现代性转化的新路径

        作者:尚辉2020-11-22 09:13:35 来源:网络

        说法图菩萨像 初唐 57窟南壁

        在探讨敦煌艺术时,我们不能把视线只关注于敦煌艺术本身,应该通过地域与空间横向展开。可尝试拿敦煌艺术与印度佛教艺术作比较,又或是巴米扬佛教艺术。此外,佛教艺术在河西走廊形成了一种中国画的变化风格,它是否可以与别的艺术进行比较?如果把巴米扬大佛与中国的大佛作比较,我们会发现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通过人物造像中衣纹的纹饰、手法,以及莲花座的坐姿等,可以研究出印度佛教艺术的本体。希望全国学者专家可以打开思路,从丝绸之路的路线里、历史的纵深中,来看敦煌艺术的本体,来看中国画的发展程度。

        中国画虽是中华民族自身的特征,但它是否也有佛教艺术的成分?“曹衣出水”作为美术史上的经典,它的形象是否与佛像的塑像有关?中国从隋唐开始形成的工笔人物绘画样式,是否和波斯的细密画具有一定的关系?中国画是线性的,线性是东方民族艺术中共有的特征。虽然中国书法将线条体现到了极致,但线条是东方绘画的共性,不能把它单纯看作是中华民族的,而应该把它当作是在人类艺术发展史上,东方文化所具有的特质。我们应该从敦煌艺术出发,上溯到人类文明有关美术发展的共性问题,这样才能打开学术研究的新视野、新思路。

        本次大会对艺术家个案的研究是具有现实价值的。20世纪的美术史中张大千、关山月以及长安画派的西部之行,具有独特意义。当代学者的工作应该是探寻这种现代性过程及其特征,若能在这些分析之上建立一些共同性的研究和认识,会得到更大的收获。例如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后,对他个人的绘画风格变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张大千对敦煌艺术的创作实质是一种“返古”模式,中国绘画的特征不仅要向前、向现代性转化,而且要以古为新,具备“返古”特征。“返古”模式是张大千从敦煌艺术中获得的最重要资源,实际上也是在现代文人画发展的基础上,去掉了人文的高贵、儒雅,展现了粗朴和质朴、古雅和古朴的审美品格。这是贯穿于张大千一生的艺术理念。我们在探讨传统敦煌艺术在现代性转型的问题上,是否可以把临摹敦煌壁画当作回思传统、守正创新的根源。孙宗慰、吴作人、董希文等油画家通过西部敦煌之旅,为他们的作品提供了有关中国地域色彩的表达。油画是外来的色彩表达关系,但只有深入中国文化的腹地,到了西部地区,通过如此厚重的文化,他们才能从敦煌艺术中的“随类赋彩”里,增强其主观表达的感悟力。

        20世纪中国美术对西方的学习主要是文艺复兴以来的再现性艺术。如何从“再现”转化为“表现”是个重要问题。表现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心境。敦煌艺术让我们看到的是表现有关人的精神,有关唯心主义的表达方法;又或是现代主义表达有关人的平等问题,有关每个个体表达各自精神的问题。这就是我们从敦煌原本表达宗教的艺术内容里,转化为现代艺术的最重要的艺术观念。“敦煌艺术与20世纪中国美术”为传统艺术的现代性转型提供了新的路径与新的变化支点。

        (作者系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35(s)   6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9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