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学中——97百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导师

        作者:核实中..2023-04-16 21:35:44 来源:网络

          韩学中教授与中国画艺术大师黄胄交流艺术

          关于韩学中人物画风格元素解读

          文/高秀林

          书画是有性格的。韩学中先生的人物画性格,集中地表现为“刚柔相济”。其成因,是由于他“直面生活、唱响时代、咏颂生命、表现和谐”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意识选择的缘故。因而,其作品表现出“生活体验、心灵净化、精神超拔、生命洞达、哲理思辨”之品格风貌。

          2018年韩学中教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与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先生一起探讨艺术

          笔者的这点认识,得之于在几次学术会、笔会、展览会上业内同仁对学中作品风格评价共识的启发。就学中作品“刚柔相济”性的分析,其思想本源来之于对中原传统山水文化的感悟。学中生长于河南,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河南的三山:嵩山、太行山刚,大别山柔;两水:黄河刚、淮河柔。河南地域自然的刚柔相济品质赋予了中原文化同一性品质,这一品质烙印了学中文化审美观念的潜意识。其人物画形式本源,则是由于他溯中国人物传统画之远,由研究、临摹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汉代“T”型帛画及至南北朝下行至展子虔《游春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梁楷《波墨仙人图》、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及至陈老莲、任白年、齐白石、张大千等大家名家的经典之作。由于对传统人物画笔墨关系历史链条贯通的厚积,终使他的人物笔墨风格勃发,成就了承先启后、和而不同的现实人物作品风格特征。自2007年他进入中国艺术院中国画院,至今5年历练,是他的作品风格突破的界点。

          韩学中教授与何家英先生一起受邀参加画展

          由笔墨个性界定特定人物表现神采境界。东晋顾恺之“以形写神”理论标志人物画的标准理念确定。学中人物以唐代人物画“形神兼备”作为作品格调的基本界定,强调特定时空中特定人物的个性精神表现,经营个体人物,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之间关系的形式区别性,在共性之中求个性。在笔墨经营的格调上,他总是持守于“质润”相当的界度,质地不文不火,线条疾徐相应,即便重彩赋色,也恪守于笔墨导领,以色当墨,恰有过度关系衔接的沟通调和,达以墨与色的和谐。无论工写,或是以工兼写,统一地表现为线条匀正流利,圆劲而富有弹性,墨色质地稳实文雅,赋色情调清净隽永。图式侧重于主体人物的体型态势,肢体动感,尤其是通过人物眼睛精写表现人物神志,使得笔墨组合关系流溢出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使欣赏者从外在的形象体态中,感受到人物内在心理节奏的律动。作品《时尚地带》(工笔、纸本183×192㎝ 1999年)、《原野如歌》(重彩填全、纸本 143×367㎝ 2006年)等,均从质润相当处理上使墨、色关系呈现出刚柔相济的品质,使笔墨自身显示了很高的审美品质,当为范例之作。

          由“助人伦,成教化”传统儒学思想沟通时代精神生发文意。学中作品,直面现实生活,侧重于取材社会不同行业的基层人物群体,表现现实主义。他以“志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孔子艺术理念观照现实社会生活,诠释现代国画人物艺术与社会伦理之间的关系;由儒学“冲和”、“中庸”的思想理念,作用于“情理和谐,美善兼得”的审美意识,从而实现了 “表意性”的高层次。无论工笔,还是以工兼写,他都由“写——泻——泄”的情感作用于笔墨表现,从人物个体、群体、不同环境的区别表现社会生活的宽泛度,根据所表现人物的特定生活背景与人物性格、精神以及人物之间,人与自然时空关系之间的特定文化主题、审美情趣的特定需要,咏颂时代精神。从而,从人物主题寓于文意抒发,构成了作品内涵的极大丰富性、深刻性以及艺术形象的感染力和昭示力。比如,作品《和谐家园》系列,无论田间耕作《乡亲》家庭关系(《新房》、《守望》)、邻里关系(《壮乡春早》),还是休闲娱乐(《飘》)等,都是由传统民族黄土文化与新生的时代精神相融合,从自然——生活——人格的层面关系,从现代农民对生活的信心、生活的体悟、生活的享受的角度,极为深刻地表现了“和谐”这一传统儒学“中庸”、“冲和”文化基因对现代社会“和谐”功能的作用力,即,“亲和、谦让、容忍、扶持、协同”的理念对于时代社会和谐现实性的深刻意义。学中先生的这一成功尝试,不仅俱有学术探索性的意义,而且具有时代文化创新的意义。

          由时空纵横贯通的兼容并蓄表现个性形式。学中作品,无论工笔还是工写相兼,其表现重彩、填金、白描等形式的丰富性,建构了作品人物主体、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生活、人物与自然等笔墨关系多样形式的极其丰富性。其上行南北朝至唐人物画的线性风格和重彩情绪,下行将宋以降至近现代人物画“线势”的宽泛性纳入笔中,乃至将西画色彩技法移情于国画经营思维方式,以色当墨,将西画光影化为计白当黑,一切技法、技艺终归于“线”之经营。故而,他的“以线成势,以势呈像”恰应了南北朝张僧 “笔才一二,象以俱焉”之说。他以“刚柔相济”理念整合笔墨关系,在“形”的基础上“遗貌取神”,着于力于特定人物、人物群体内心世界的揭示沟通故事情节,这样,既表现了作品笔墨意境,又表现了现实社会生活和生命精神的深刻性,因而反映出了生动的审美形式和深刻的社会意义之双重品质。

          由气律贯穿经营寓寄诗情画意情趣。学中将表现现实生活作为他精神寄托情志抒发的载体,以他的个性“元”气吐纳溢流诗情画意,是学中人物画审美的又一格调。他以阴阳相克相生,黑白分割营造气场,以线条变势呼应气律,以墨色相容生发气韵,作品以“一口气”生化了由文化理念,审美意识、情感抒发而寓寄作品的诗情画意;他由宋代绘画“格物”说,以仁善为文意,以和谐美为用笔、施墨、敷色,恰显“和”气之情绪,注意线条组合中交接、变势、呼应关系构成的自然而然情绪在情理之中,绝无虚妄、粗野、怪异之处,给人有轻松愉悦的欣赏,又有昂扬向上的诗情气画感受;他以音乐韵律情感作用于人物线条的情感节奏力度、施墨赋色的质地情绪和布置关系,以“行气”之意赋于用笔,力求把音乐的音符、旋律移情于绘画元素的表现中,从而使欣赏者从对线条粗细、曲直、刚柔、轻重、呼应,抑、扬、顿、挫等组合的关系中体味到诗情画意。

          概而括之,学中先生人物画所呈现的刚柔相济性格品质,是其作品风格的本元。我以为对这一理念的厮守,并努力实践下去,则可能是艺术不断突破的基石,愚见而已。

          2011年7月26日于清和斋

          (作者:美术评论家、国家文物艺术品及书画、司法鉴定人)

          韩学中 1961年9月生,祖籍河南,1978年考入河南大学美术系,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97年由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评为 “ 97’ 中国画坛百杰”。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重彩画研究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理事、兼书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现任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专职画家, 美术创作研究员,研究生院导师、教授, 研究院高级职称评委, 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展演中心主任, 中国画院教学部主任。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郑州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厦门集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研修班导师,荣宝斋画院韩学中工笔重彩画与综合材料创作工作室导师。

          只能说为了健康的理由而画画,因为画画能给我带来快乐,快乐过后又很苦恼。这样在永远而不可自拔地不断的快乐和苦恼中,我获得了身心的锻炼,所以我健康,感谢世上还有一个如此好的职业让我义无反顾地从事着。

          学画伊始,对油画也有过相当的痴迷,但最终选择了以女性题材为主的工笔画创作,原因我想大概还是源自对女性典雅而幽静之美的膜拜和神往。曾有画界同仁调侃,学中笔下的美人皮肤具有触摸感。这兴许与我天生对女性形象敏锐的感受力有一定关联吧。女性细腻,男人雄野,女人的身上有一种天然的美,女性题材能充分表现绘画艺术独有的雅致,吸引我为之着迷。目前一边画画,时而教学的生活,我非常的喜欢,也十分幸福。

          我国史上早有画师供职于宫廷,周朝称为画史,唐代分为供奉、待诏、祗侯,五代开始建立组织这些御用画家的专门机构,称之画院。这种传统沿袭到北宋,并因皇帝的喜好而达到鼎盛。中国画院是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的展示窗口。我作为其中一员,荣幸的同时深感责任重大,人到中年虽技艺日臻纯熟,我也明白“看山跑死马”的简单道理,但我依然相信有一天“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感言:

          只能说为了健康的理由而画画,因为画画能给我带来快乐,快乐过后又很苦恼。这样在永远而不可自拔地不断的快乐和苦恼中,我获得了身心的锻炼,所以, 也得到了些健康,感谢世上还有一个如此好的职业能让我义无反顾地从事着。

          学画伊始,对油画也有过相当的痴迷,但最终选择了中国画,也缘起中国画与中国文化的同源、似乎可天人合一 , 这样一边画画,一边应天,使我有了幸福之感。

      Processed in 0.379(s)   6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