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临摹:敦煌壁画瑰宝的保护和“再创造”

        作者:核实中..2009-11-14 14:32:56 来源:网络

        敦煌提供了唐代以前的绘画样式

        广州日报记者:请简单谈谈敦煌的艺术价值?

        侯黎明(以下简称侯):首先,敦煌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丝绸之路沿线重镇产生的一个施工群体,它集合了各民族和西域各国的文化,并折射出中原文化的审美和艺术风格。同时,敦煌提供了唐代以前的绘画样式,现代流传的可以传世的作品中,唐代以前的并不多。唐代以前的中国绘画大部分是绘在墙壁上的,而藏经洞出土的绘画文物一个重要特征是,它与绢画和纸画很不相同,风格相对简约,它是绘画从墙上走入纸张和绢帛上的过程的一个证明。

        敦煌的壁画从未得到过文字记载,在当时它似乎不那么突出,无论是艺术水准或规模,它都无法和唐长安的文化鼎盛时相媲美。然而,后世以来,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的东西很多都不存在了,只有敦煌作为一个历史的偶然保存了下来。

          艺术家爱敦煌是因其令人震撼的西域风格

        广州日报记者: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敦煌所保留下来的这些东西所反映出的文化信息?

        侯: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节点,可以从中看出佛教一千年演变的脉络与体系。从艺术形态上来看,我们通常把敦煌艺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多是隋朝早期,中期为隋唐时代,晚期是五代以后。

        敦煌早期的艺术风格多为西域风格,多侧重于我们美术史上所说的凹凸技法。隋唐以后,艺术的逐渐融合使得敦煌的绘画等作品有了很大变化,首先是人物形象的变化,人变得更高大,体形更加丰满和圆润,而服装饰品也更为时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西域传来的文化风格被“汉化”,隋唐以后,壁画这种艺术形式逐渐开始衰落。绘画材料更多的被展现在绢、帛、纸等载体上。

        很多艺术家或者艺术初学者喜欢到敦煌去,一般是因为他们对于早期绘画的一种浓厚兴趣,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找到一种完全不同的艺术风格,一种超出他们艺术经验以外的体验,一种更为令人震撼的西域风格的东西。

        广州日报记者:从一个观众的角度,如何来欣赏这些敦煌瑰宝?

        侯:进入现代后期,我们对于佛教的认识更多偏重于其思辨和义理,而早期,在敦煌壁画中所体现的更多的是对佛教的宣扬,它的故事性很强,画面构成也很复杂。

        此外,敦煌的壁画和雕塑等在各个时期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拿色彩来说,早期梁、北魏等时期,敦煌壁画的色彩多以黄、绿、淡红,色彩非常浓郁,色彩配置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而隋代以后,其色彩多喜用白色,造型变化巨大,更繁复、更细腻;再到晚期,如果留意观察可以发现,有故事性的绘画更少,更多的是装饰性的东西,色彩也为之一变,在朱子理学的兴盛之后,其作品的色彩更为清淡,许多壁画以青绿色为主,后来有些甚至成了黑白色。

        了解其不同类型的艺术特点,有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这些展品背后的人文内涵的变迁。

        为保护壁画彻底禁止一比一临摹

        广州日报记者:能否介绍下你们临摹壁画的一些情况?

        侯:这些作品是从60多年来我们临摹的2000多幅摹本中,精选出的120余幅作品。其中,最能代表唐代风格的临摹是上世纪中期,张大千用近两年时间分两次到敦煌莫高窟临摹的作品,他临摹的作品在重庆展出后引起了巨大轰动,也引起了很多有识之士的非议以及对文物保护的重视。

        后来成立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从那时起,历代画工都在不断总结和研究如何临摹敦煌壁画,以使临摹逐渐达到更高境界。

        过去,更多的是对单画的临摹,现在,几代人的传承,使得敦煌壁画的临摹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以来,开始对敦煌壁画进行整幅临摹,最早的时候,一些临摹是用纸张浸透煤油放在墙壁上拓的,这种方法后来被严格禁止,因为这会给壁画带来损害。后来彻底禁止了一比一临摹。

        后来的做法一般是,先将壁画拍摄下来,变成幻灯片,然后将幻灯片按比例放大到原来大小,再用铅笔勾勒,勾勒出来后再拿到窟内依然用铅笔进行修改,最后在修改的基础上再用毛笔进行白描。

        白描是整个工序中最为费时和复杂的部分,要占到整个临摹作品工序的一半时间,主要是要掌握壁画的线条和造型。白描后再用玻璃板和纸张再进行复制,然后就可以在复制的白描上正式上色。以前的条件非常艰苦,由于窟中光线非常黯淡,为了不损害壁画,很多画工是拿着镜子把光线反射到洞中再工作。

        广州日报记者:敦煌壁画上的色彩一般是矿物质色,临摹时如何最大限度保证色彩的逼真?

        侯:矿物质颜色最大的缺点是不能调制。过去,由于没有条件和经济实力,我们一般就用水粉代替,这次展览,我们也特别展出了一窟以矿物质色颜料复制的壁画临摹品。

        临摹的方法一般有三种,一种采取现状临摹;一种是多元性的临摹,力图使其恢复原来初始的状态;现在,我们大多采取整理式临摹,这也是我们最具特色的临摹方法。它的优点是可以使摹品形象相对完整,比如,对于一些失色和脱落的部分,根据我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或者同洞同窟同时期作品的类比进行复原或恢复,使其形象相对完整,又要保持其现状的历史的痕迹,还要保证它的可视性。因此,在这一展览上看到的内容会比在莫高窟内看到的内容更多。

        此外,临摹品是经过画家的手亲自抚摸过的作品,因此带有艺术家本身对它的理解,也渗透着艺术家本身的艺术修养,因此,不同的人临摹出的摹本是不一样的。

        广州日报记者:在这批展品中,还有一张展现五台山地形的作品是一张以数字手法复制的作品。

        侯:对,这幅作品是先用数码相机拍摄出几百张壁画不同部位的图片,然后用电脑将这些图片拼接合成,然后喷绘而成,它的好处是比以前人工临摹的和原作更为接近,当然速度也更快。

        临摹是一种体味

        广州日报记者:个人的临摹风格和水平对于展现原作的面貌有巨大影响吧?

        侯:临摹是一种体味。只有沉浸进去了,才会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尽可能表现原作。拿壁画上人物的肌理和线条来说,以前有些非常高超的老前辈,甚至可以将第一遍初稿所绘出的线条和定稿的线条等鲜明的区分出来,而他本人也可以充分地体味到当年亲自在岩壁上作画的那位画工的想法和意图。当然,现在很少有人能够再达到这种功力。

        来源:网络

      Processed in 0.216(s)   6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