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见——陈迪油画展

          (1/5)观见——陈迪油画展

          (2/5)陈迪 拉面2 布面油彩 90cm×120cm 2010年

          (3/5)陈迪 望志路106号 布面油彩 140cm×185cm 2017年

          (4/5)陈迪 台前幕后3 布面油彩 170cm×130cm 2015年

          (5/5)陈迪 台前幕后5 布面油彩 170cm×100cm 2016年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观见——陈迪油画展
          展览时间:2021/05/22~2021/07/10
          展览地点:[浙江]-绍兴市越城区宝业四季园润园26幢-(英泽艺术馆)
          主办单位:英泽艺术馆
          参展艺术家:陈迪

        承办单位:英泽艺术馆

        学术主持:尚辉

        策展人:康文

        开幕时间:2021.5.22 10:18


        场景与木偶

        □ 尚辉

        人类的社会活动总是在某个时空里进行的,当时间随着人类某个活动事件的结束,空间便遗留下那个活动事件的现场,由此形成抽离原时间的历史场景。人们对历史的感怀往往是由这种失去原时间的历史场景的激发所致,物是人非,空余场景之中的历史之物在提示着人们有关过去、当下和未来。所有的文艺作品似乎都是对现实的历史所触发或历史的现实所生情的精神表述,没有所谓的真正现实,正像没有所谓的真正历史。戏剧是艺术地再现历史中的现实,有如现实中的戏剧永远都是历史的重现。由表演者操纵的木偶戏,或许也最形象地揭示了现实与历史的某种被操纵的关系。

        陈迪作品吸引人的固然有其颇为独特的简约而朴厚的油画语言,但他通过作品形象隐喻出的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更耐人寻味。他擅长描写日常生活场景,这些生活场景无疑有他对生活的向往与渴求,有他对油画形式语言的某种探索,但这些抽离了时间与人物的空镜头却常常给人带来一种过往的幽思。他的《上海客厅》系列以一个个上海现代民居的客厅为描写对象,表现了他乡客对定居像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以及富足安逸生活的向往——那是现代城市新居客厅的装陈格局,古雅的地砖,吊顶的天花板,悬垂的吊灯以及电视柜、组合沙发、书架、文玩、净化器和智能吸尘器等。画家总是以一种淡雅的灰调来渲染这些客厅储存的生活气息,仿佛这些居家的场景不断弥散出书香之中的温馨。

        《上海客厅》所营造的室内氛围是陈迪表现人生戏剧最重要的场景,他甚至也将这个场景延伸到历史的空间,从而赋予这种室内景以更加深沉的意涵。《望志路106号》《新四军纪念馆》《八一起义纪念馆》等这些有关中共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景,被作者以一种看似轻松随意的笔触画出,但那种松淡之中所承载的历史意蕴反而显得更加幽深和沉重——厚涂颜料的墙壁,勾绘的桌椅、门窗,曾经的危难、激烈和紧张仿佛都凝固在这个历史场景之中。即使《三味书屋》《醉白池雪海堂》等那样的文人旧居,也似乎能够让人们感受到江南大户人家曾有的繁盛。在这些已经进入历史的江南故居里,作者仍然以一种洗练的笔触来勾画最有历史含量的场景,简约既是画家的油画语言,也是他浓缩历史乃至社会变迁的方法。

        作者对历史的感怀似乎都浓缩在一种空镜的场景描绘之中,最终通过曲幽的长廊定睛于戏台的绘写。他的《看戏》系列终将室内景的寓意揭示出来——这些构图仍以室内为“看戏”的出发点,仿佛戏台只是画家从戏曲引申到观戏人群的中介,画家观看的早已不止是舞台表演的戏曲,更是那些芸芸众生在各自人生中上演的一出出戏剧。画家对“看戏”表现出来的创作欲望,正显现了他对那些场景不断弥漫的历史情结的发掘。这些画面由明朗而变得沉郁,大面积灰色与黑色的渲染,都表明画家从现实引向历史空间表达的企图。其画面从具象向抽象的转换因此而获得了意涵的深化,甚至厚实的色料与简约的体块,也从审美的装饰性推向了精神性表达的探索。

        从单纯的“看戏”到《台前幕后》系列,他更直接地披露了这些年来其作品呈现的对现实人生的真切思考。《台前幕后》系列一再重复描写那些提线木偶操作者与木偶表演之间的关联,操作者被虚化了的木呆表情与那些木偶精彩的表演似乎始终形成某种反差,出神入化的木偶仿佛是现实鲜活的人生,而冥冥之中都被某种神秘的力量操控着。这些画作显然不是画家对提线木偶表演的真实描绘,而是画家内心世界对某种操控人生力量的探求。这些画面总是灰暗的,深褐色的幕帘通过一根根游丝将表演与操纵连接在一起。画面颇具中国传统壁画的色调,那些操纵木偶的演员也仿佛是古代壁画中的人物。显然,壁画的整体色调与人物造像赋予了这一现实舞台以一种历史的遗韵,并为其油画的平面化埋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台前幕后》揭示了陈迪至目前为止所有的创作理路,尤其是阐释了他早年为何一再创作《拉面》系列。拉面者固然因那一坨不断被展延的拉面而形成舞动的线,从而形成画面主体的形式律动,但那些拉面者也仿佛是戏剧人生的表演者,他们的不动声色既暗示了人生若戏,更表明了社会大舞台的某种恒常,人的渺小微弱就像那拉面者早已沉入历史的长河。或许,作者在创作之初并未有如此明确的寓意表达,但他艺术人生所经历的磕绊早已藏匿在画面的形象与色调之中。的确,那拉面者木呆的面庞、嵌入画布的身影,都仿佛是远古的画像石或墓室壁画。画家在他所描绘的现实形象里,早已进行了历史隧道的穿越和若戏人生的隐喻。

        应当说,陈迪在现实场景中进行的历史隐喻始终是通过空间压缩和表现性笔触对场景的重塑来实现的。他的《拉面》系列几乎将拉面者压缩为纸片人,而在这“纸片人”中探求边线与空间转折的意味。他对暖灰色调极为敏感,浅透的色料因“吃进”画布肌理而形成了坦培拉那样沉着古朴的调性。这种空间压缩均因通过坦培拉似的色层处理而获得了另一种语言的空间表达,《魔术师》《抖空竹》和《台前幕后》等莫不因这种语言制造的艺术空间,而形成进入历史抒发的路径,形与色、空间与平面、书写与堆叠也莫不因此而具备了他油画语体的独特魅力。在《上海客厅》系列里,他放大了从暗沉的色相衍生出的拙朴,并在温馨的调性中求得刮刀平塑与笔性书写的反差,这两者也始终成为他油画语言最富个性特征的标记。

        出生于河南襄城的陈迪,一路向南求学定居,他的艺术人生最终落脚于海上。有关人生、舞台、场景、木偶,或许本就是他自己艺术人生体验的关键词。他只不过将这些艺术人生的关键词变成了一幅幅画面,用笔触和色彩去敲击我们每个人的心扉。

        (作者系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主编、博导)

      Processed in 0.200(s)   6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