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门阵”当代水墨展策展意图

        作者:核实中..2009-08-18 16:11:55 来源:网络

          1,请问一下思言,你是怎么想到要策划一个中国当代水墨的展览?

          前些年我参与策划过一些活动,是关于水墨的,基本上是以传统水墨为主。近一、二年开始关注当代艺术,比如我曾经参与策划过户外雕塑展、“梦想与现实”有关当代艺术类的展览。我作为一个年轻人,有些事情看得比较轻松一些。当代水墨与当代艺术应该是同步的,它不同于传统水墨的作品只能近距离地欣赏,而是可以在空间里展示作品和作品以外的人的状态。我感觉真正能表达中国文化传统精神又不失当代感应该是当代水墨。当代艺术在近几年来已经被追捧的过于膨胀了,而中国的水墨画却是在比较低调的姿态里稳步地前行着所以我把眼光放到了当代水墨这个主题上。

          2,你能具体谈一下这次的“四门阵”当代水墨展的策划重点吗?

          这次展览的四位艺术家,他们已经在这个圈子内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也为当代水墨做出了贡献, 这是有目共睹的。他们的艺术对于后来的新人也有很大影响。现在的艺术家怎样把水墨当代下去,又不失传统水墨中的精神,这种精神怎么才能具有当代性,这是我想考虑的。它不应该在某个时代突然截断,这需要代代人在艺术实践和思考中,能够顺其自然地传承和接轨。这看上去是延续某种形象感或者说是艺术语言,实际上更是一种文脉。我并非是要大家看到他们的师承关系,而是通过这二十几个艺术家在一个大的空间里站成两排,展示着水墨艺术在当代艺术阵营里不可或缺的态势,这也是当代水墨在今天创作、教学比较真实的反映。让我感到尤为可贵的是,虽然不能用师承来强调这两部分艺术家的关系,但是这些艺术家都是在水墨界里敢于面对现实的艺术家,他们都在自己的空间领域里有所作为,这也是真正能打动我的地方。当然,这两部分艺术家能放到一个空间里,展示自己的状态,本身就是一种新意。

          3,这次展览是要对这四位艺术家有所定位吗?比如说是当代水墨界的F4之类的?能具体谈一下他们四位吗?

          这四个艺术家在当代水墨界的状态一直是比较好的。田黎明,李津是五十年代的人;刘庆和、武艺是六十年代的人,这四个人在年龄上正好都相差四、五岁,年龄上阶梯式的差别特别有意思。当代水墨当然是和当代生活有关的,文革时期政治题材的中国画实际上也是反映了当代的生活,只不过当时的生活本身都已经虚假了。文革后很快从伤痕文艺中到一种人文状态,出现了新文人画。但新文人画毕竟是把古人的东西照搬过来,那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水墨画时期。

          田黎明是最早介入到新文人画家行列里的。今天看来,田黎明在新文人画的一系列展览中,显示出来的与其他画家的不同,证明了他是跨越了时代并且引导了时代的艺术家,对于水墨画的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

          李津实际上是从85新潮的时候就开始进入当代艺术里面的人,李津是能够轻松自如地把玩传统和当代的人。面对传统毫不割舍,面对生活大胆示爱,在当代艺术家中极具特色。

          刘庆和是最早把传统水墨放到当代水墨里的艺术家。对于水墨画传统的独到理解,使他悠游于中西方两种文化之间;传统艺术方式与当代生活之间,并引发了水墨的当代话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武艺是把传统的水墨肢解又重新构建的一位艺术家,在一系列看似轻松的作品中,好像是有意躲过了水墨的中心话语,实际是更贴近了艺术的本质,从而为水墨的创作方式和欣赏方式都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4,这次展览的主题很不错,你能谈谈最初确定时的想法吗?

          我前面已经说过,我做事情没有什么负担,这个展览是基于一个与水墨有关的展览项目而产生的想法。和几位老师在一起聊天说到当代水墨的话题,就自然有了这样一个展览的雏形。后来与范迪安先生聊起来后他很感兴趣,就起了“四门阵”这个名字。从展览的参展阵容,展览场地等等都是几经调整,最终到现在的展览进程以及它的影响力等,已经与最开始的预料差距很大了,我作为一个年轻人同时也觉得,无论怎样克服困难都是对我的财富积累,我会终生受益的。另外我也在想,与其说来自多方面对我的支持和鼓励让我感激不尽,更不如说是当代水墨本身的魅力和此次展览新的角度和切入点让更多的人加入和关注。目前我已经完全投入到紧张的备展状态之中了。
          5,很多人认为当代艺术作品没有一个确切的评判标准,价格已成为唯一的衡量尺度,你是怎么看待的?对当代水墨的追捧也在逐级升温,你认为这是一种必然还是偶然?

          价格确实能够主导一些人们的认知,但是却不能说明一切。什么事情的发生和存在都会有理由的,当代艺术的追捧,实际上也是这几年的事情,我觉得重要的是艺术家应该保持着清醒,什么事情都可能物极必反,相对于被炒得火爆的中国当代艺术,中国水墨画一直在较清醒的状态之中稳步运行,并不是消极的反而是积极的姿态,慢慢地被追捧和关注也是必然。

          6,你对“都市水墨”是如何看待的?

          从90年代初都市水墨开始被更多人所注意,这里也有一些理论家的关注和推动。像批评家鲁虹老师直到今天还是很关注都市水墨这样的话题。我也和一些被称作都市水墨画家的艺术家聊过,隐约感觉到都市水墨这样的话题,是有别于其他题材而称谓出来的。题材就人的创作状态而言可能仅仅是作为一种借口,当一位艺术家把人的生命的体验和对于文化精神的把握当作创作动力的时候,题材这样的话题就成为退到后面的话题了。都市题材不应仅仅是在一种符号和表面现象里做文章。都市文化是在人脸上呈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关键是看谁能抓住这些形象的本质,谁就能把都市文化演绎成当代文化。

          7,此次展览最终想要向大众传达出什么样的声音?

          大众可以说是圈内的事也可以说是圈外的事情。被人认可的中国当代艺术包含了一些很复杂的含义,这里面有虚有实,无论是当事人还是旁观者都有一种推背的感觉,也许哪一天这种冲动的力量没有了,当代艺术可能会更真实些。所谓当代艺术的主流,必然是由多个真诚地艺术思考和艺术实践来汇总的,个人的力量当然是有限的,但脚踏实地工作和艺术家的真诚努力,自然就会慢慢地掏掉虚假表面,应酬之作而出现将来都值得保留的作品。也许这正是给大众的交代和引导了?这个展览的主旨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空间里,展现出中国当代水墨所走过来的一段历程.虽然在整个水墨发展的历史中,它是一个短暂的时期,但它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它代表了中国的开放之后文化冲击和自身的成熟,和水墨趋向上的延续与活力。也就是要展现一个经过梳理后的具有学院学术气氛的严肃的当代水墨现象,这也是我本人和参与这次展览的艺术家的共同期待。

          8,当代水墨近些年的梳理和发展是否也在预示着当代水墨作品收藏时机的到来?

          这次展览的最开始推进就得到了许多艺术家的支持和理论家的肯定,一方面是由于几乎是两代人的艺术家,在一个展示空间里共同的登台亮相这样一个新的构想,同时也是艺术家多年来致力于当代文化的思考,在当代艺术领域里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反响,特别是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对于这次活动的鼎力支持,进一步表明了当代水墨作品以其前沿的位置为收藏界所关注。尤其是这四位艺术家,虽然在他们的名字后面并没有什么可圈点的职位来表明身份,但他们近些年的稳定市场和收藏拍卖超过百万的骄人成绩,早已说明了中国当代水墨的的学术价值和收藏前景是非常积极乐观的。此外,紧随其后的二十位艺术家大部分也都在市场方面逐渐形成了稳步发展的态势,很令人关注。我相信,中国当代水墨艺术是会被一路看好的。

        来源:网络

      Processed in 0.152(s)   6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