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来最大规模国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作者:核实中..2009-07-29 15:17:05 来源:网络

        来源:网络

          汇集当今中国最顶尖的近200名画家;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画取得的空前成就;研讨未来百年中国画的创新发展之路,《2008·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将于12月8日至14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国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厦门当代置业集团、厦门复文美术馆承办,是近30年来,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学术性最强的中国画邀请展,必将对今后的中国画艺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回顾30年国画发展成就



          画展组委会主任王春风介绍,举办本次学术邀请展的主要目的,是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画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30年,是中国经济腾飞的30年,也是中国画艺术高速发展的30年,高水平画家大量涌现,带有显著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对当今的中国画坛进行一次梳理,将其中最精华的部分,展现给社会各界。同时,我们也要找出不足,认清弊病,研讨中国画艺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创新之路,希望每一位画家,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2008·中国画学术邀请展》组委会秘书长孙克介绍,这次举办的邀请展集中了国内近200位知名画家,包括老、中、青三代,约400件画作,占用了中国美术馆5个展厅。其中老一代画家历经波折,改革开放令他们的艺术更煥异彩;中年画家是当今画坛骨干,30年来中国画的辉煌主要由他们绘就;年轻一代画家更是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雨露下,绽露出他们的才华灵气和广阔前程。无论从总体的发展和成就的宏观方面去看,还是从画家个人创作进程和成就的个案来看,30年来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对于中国画这一艺术品种的繁荣辉煌,无疑是最为决定性的因素,届时,参观本次画展之后,观众会对此有深刻的感受。



          孙克说,30年来中国画发展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但是,去除掉多年的束缚,画家们意气风发,像“中国画“穷途末日论”,“笔墨等于零”等等唱衰中国画的议论,不但不能阻挡中国画的发展,反而使广大画家头脑更清醒,传统艺术的道路越走越宽广。通过本次展览,大家会对中国画的发现现状,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学术顾问团队异常强大



          王春风透露,本次大展对参展作品的学术性要求极严格,为此,中国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在画展组委会专家的邀请上,下了极大功夫。组委会名誉主席由冯 远、刘大为担任;组委会主任是吴长江、郭怡孮、王春风;副主任由龙 瑞、李宝林、张道兴担任;委员分别是邓林 、田黎明、杨延文、毕建勋、朱凡、马新林、马书林、杜军、林金疆、张仁波、杨晓组成。



          在参展作品的艺术性上,由《2008·中国画学术邀请展》艺术委员会把关,艺术委员会的主任是吴长江、郭怡孮;副主任为龙瑞、李宝林、张道兴、刘国辉、王玉珏、宋雨桂;艺委会的委员由邓林、田黎明、杨延文、马书林、董小明、朱理存、李延声、张立辰、杜滋龄、王迎春、李翔、孙克、陈孟昕、 高云 、王涛、黄格胜、蔡超、程大利、卢禹舜、赵振川、赵绪成、韩硕、戴卫 、刘健、何家英、赵奇、冯今松组成;秘书长由孙克担任。之所以组建规模如此庞大、级别如此高的权威专家团队,就是为了保证《2008·中国画学术邀请展》的展览质量,使其达到不但空前,也很有可能绝后的高水平。由于参加初选的作品很多,



          200位画家代表中国画坛



          大展承办方厦门复文美术馆馆长林金疆透露,本次展览的筹办,投入的人力、心力之巨,难以用文字来形容。早在建馆之初,董事会就想同国家文化部门共同筹办一次高学术含量的中国画大展,将中国最优秀的画家和作品集纳进来,为今后文化产业链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后来,在画展的筹办过程中发觉,要想将当代中国画坛梳理一遍,工作量实在巨大。自去年同中国美协合作并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大展》的基础上,所做的工作得到中国美协的认同。2008年初,在中国美协的支持和批准下,决定共同举办一届高规格的学术邀请展,并由中国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介入邀请展的筹备工作,组建了强大的组委会和艺术委员会,使得画展的筹备工作进展更加顺利。



          林金疆介绍,邀请参展的近200位画家,是从当今中国数万画家中挑选出来的,每人两幅参展作品,也是优中选精,时代风貌和学术水准并重,都是难得的佳作。本次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后,还将于2009年移师厦门展出,同时将出版大型画集,并向作者颁发参展证书。




          10000床棉被捐汶川灾区



          中国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2008·中国画学术邀请展》艺委会秘书长孙克介绍,本次大展的筹备期间,憾逢512汶川大地震,举国同悲之际,也牵动着艺术家们的心弦。虽然参加本次大展的很多画家,都已经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向汶川灾区捐钱、捐物、捐作品,但是参展艺术家们依然纷纷提出,是不是能以邀请展的名义,为灾区人民再做点什么?



          画展组委会和参展艺术家们共同决定,从参展的画家稿酬中,拿出一部分经费,向汶川地震灾区的受灾群众捐献1万床棉被。考虑到灾区各项设施尚不完备,所以棉被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灾区人民能够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大展组委会多方考察之后,最终选定了一家专门为部队制作棉服的被服厂,承担1万床棉被的制作工作,棉被的质量,完全能够得到保障。这批棉被,将通过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捐献给汶川灾区,目前各项手续已经基本齐备。棉被10床一包,不日即将启程。



          知名画家踊跃参与



          《2008·中国画学术邀请展》,要求每位参展画家提供两幅作品,一幅是画家自己近年来的满意之作,能够代表画家本人的艺术风格和水平;另一幅是近期创作的新作。这次大展,得到了当今画坛知名画家的广泛响应,老一辈画家中,90多岁高龄的白雪石、80多岁高龄的魏传义、杨之光等老先生,都欣然参与,并拿出了自己的精彩画作,并表示希望画展能成功举办。



          中年实力派画家中,刘大为、冯远、龙瑞、李宝林等当今画坛挑大梁的画家,也都积极参与。还有大批近些年来在画坛上逐渐树立起个人风格的青年画家如方政和、刘继彪、郑雅风等,也对这次学术邀请展的举办给与了极大的支持和热情的响应。有如此众多名家的参与,使得本次展览是对改革开放30年来,高速发展的中国画艺术的一次总结和梳理。



          今年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成立15周年,15年来,在历届美协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在潘絜兹、姚有多、郭怡孮等各位主任的努力下,中国画艺委会在研讨、展览、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本次《2008·中国画学术邀请展》,也是对中国画艺委会15年来的工作作一次总结和庆祝。




          包容国画发展两大方向



          当今的青年画家中,中国画的发展有两大潮流:一是当代很多年轻画家处于对西方文化的兴趣,在创作之中加入西方的审美观、西方文化元素符号和西方造型元素等等,产生了当代水墨、实验水墨中的某些风格流派。当然,因为必须采用中国传统的笔墨和宣纸创作,存在一定的艺术局限性。这类作品往往比较抽象,比较新颖,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作品大量运用变形手法,有些作品看起来比较怪异,和当今的民族主流审美观有一定差距。



          另一类潮流,是当代很多年轻画家,认识到传统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开始回归传统,从古代绘画中去寻找启发和营养,借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这类潮流,被学术界称为“借古开今”。年轻画家意识到回归传统的重要性,代表着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艺术家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大大提升,这是好事。但是,也要注意到,“借古开今”不代表简单的摹古、复古,如果照搬古画,画得和古画一模一样,还要当代画家干什么?直接欣赏古画就好。



          本次《2008·中国画学术邀请展》,从学术的角度,集纳了中国画发展的这两大潮流,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在展览中都有所体现,让社会各界在欣赏的同时进行品评,也让画家了解到各方面的意见,在今后的艺术创作中有所借鉴。



          精品创作是大势所趋



          本次展览正值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之际,世界经济面临严重衰退,厦门当代置业集团仍然坚持拿出大量经费举办规格如此之高的学术大展,代表了优秀民族企业对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巨大关注和奉献精神。近两年国画市场从泡沫泛滥到挤泡沫的发展历程证明,只有优秀艺术家的精品画作,在市场中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那些在经济衰退之际仍然受到市场热捧的画作,无一不是具有很高学术内涵、画家精心创作的精品。本次大展陈现的近400幅画作,如果未来能够进入市场流通,必然也会是收藏家们追逐的对象。



          孙克谈到,前些年有些当代画家的作品被市场炒得很高,甚至有些初出茅庐的青年画家,进入市场不到一两年,作品就被画商炒到十万、十几万元一幅。但是随着市场的下滑,很多作品都回归到了正常价格,这种现象也引起了画家们的深思,很多画家都认识到了出精品的重要性,借金融危机之际,沉下心来加强艺术修炼。相信经过这次市场调整,未来会有更的优秀艺术家和精品画作浮出水面。




          研讨中国画变革之路



          水墨画必须变革,这是20世纪以来几代艺术家的普遍共识,只是问题在于如何变革。纵观近代直至现当代诸种水墨画改革派,其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以文人画为特质的中国传统绘画,是集成还是抛弃,是西化还是继承。其主要的实验方式是,如何在不丧失传统趣味的同时融会现代的技法和观念。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画一直走在一条变革之路上,其中有的人干脆利索的从内部,比如笔墨使用上进行彻底的变革,有的人则是在造型和技法上抽象化和观念化。那些曾经引起美术界巨大争议和反响的前辈画家们,大多已经成为中国水墨画历史上被公认的流派。本次《2008·中国画学术邀请展》,是30年来中国画变革之路的一次全面回顾,近400幅佳作,展现了中国画变革之路的方方面面,对今后的发展,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笔墨是中国画创造的重要问题,不论从工具、技巧的层面,还是风格、格调或美学的层面,中国画最基础的条件就是笔墨的使用。关于中国画笔墨问题的纷争连绵不断,而且可以预期还会继续下去,大概至少还要争论几十年。几十年后,《2008·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在中国画发展史上的学术地位,会越来越被重视。



          中国画面临创新危机



          创新,是当代中国画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当代中国画不具备古代的人文环境、历史环境、经济条件和市场的氛围,因为今天的人文环境是时尚性的、是速朽的、是快餐式的文化条件。现实环境使我们没法潜心下来研究古人、研究传统、研究笔墨。所以,当今的中国画创作,缺失的是纯粹的文气,缺失对人与自然与绘画艺术的本性的认识,以及缺失在有效的时间内熟练地掌握专业性的技巧。由于互联网等高科技的便利,又融进了西方的绘画元素,使中国画在视觉上、在展览形式上有了很大的拓展,尤其在尺幅上的不断加大,从而增加了视觉效果;又由于信息的变通,所以哪个人稍微有点“符号”,马上就会被看到并会一哄而上地被效仿,使个体的符号性和个性相对消弭和消弱,最后彻底迷失自我。



          今天的绘画创新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是现在存在的问题,可能将来就是长处,谁也不敢断言。比如当年黄宾虹,时人认为他存在问题,而今天恰恰是那个时代的符号,是人们追捧和学习的典范;当年齐白石被讥讽为很俗的东西,今天恰恰是亲近民心、是文人画的标志;当年林风眠土不土洋不洋的作品,今天却是一代宗师。所以,今天的所谓问题,可能只是疑问,不一定是真正的问题。问题是要用时间来检验的、回答的。《2008·中国画学术邀请展》试图从学术的角度,对中国画在未来的创新,找到新的途径和有效方法,也许不能完全解决目前国画创作中出现的大量模仿、个性消弭等问题,但希望通过展示近400幅极富艺术个性和时代特征的精品,给更多的当代画家提供借鉴之处,并开阔收藏家们的视野。

      Processed in 0.135(s)   64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