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南博看扬州八怪“搞怪”

        作者:核实中..2009-07-29 15:45:31 来源:网络

        来源 :《扬子晚报》
          民间扬州有“三把刀”,而画坛扬州有“八怪”。3月10日,《脱略时俗开新风——院藏“扬州八怪”书画精品展》在南京博物院开幕。这批被当年称为画风不正的“怪才”,作品不受约束,纵横驰骋,直抒胸臆,深受大众的喜爱。此次59件精品来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民间收藏,囊括了8位画家的代表之作。



          画风新奇称“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是怎么来的?他们究竟怪在哪里?南京博物院陈列部欧阳宗俊研究员对记者介绍说,“扬州八怪”是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但8人的名字,其说法各有不同。按清末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提法为:金农、郑燮、高翔、汪士慎、李鱓、黄慎、李方膺、罗聘。实际上应当是15人,还有华岩、闵贞、高凤翰、李勉、陈撰、边寿民、杨法,他们的画风也接近。“我认为,美术史上称为‘扬州画派’比较合理。”



          “这批画家不受约束,纵横驰骋,直抒胸臆。由于他们的作品和当时流行的含蓄典雅的画风相背,所以在当时传统文人眼里觉得新奇,也就感到有些‘怪’了。”欧阳宗俊说,正如郑燮自己所说:“下笔别自成一家,书画不愿常人夸。颓唐偃仰各有态,常人笑我板桥怪。”



          为“瞅”板桥字进酒家



          展厅里,郑板桥的9幅作品吸引了大家的眼球。欧阳宗俊指着画作说,郑板桥在扬州八怪中名气最大,他与蒲松龄、曹雪芹是同时代人,他的才华和性格卓尔不群,为后世津津乐道。他24岁考中秀才,44岁成为进士,考取功名这条路,他整整走了20年。由于性格高洁耿直,不肯为5斗米折腰,61岁归隐山林,从此便以卖画为生。他诗、书、画全能,世称“三绝”,尤其以画竹子、兰草闻名。“他最爱画竹,笔法直接取法石涛,但又区别于他。他独创书法隶书中又糅入行楷,个性十足。此次展出的《行书七律诗轴》为难得一见的佳品。”



          郑板桥的字有多受欢迎呢?欧阳宗俊说了这样一个故事:当时郑板桥生活清苦,曾在酒馆赊账,写下欠条,他出名后,那家店主把欠条装裱起来挂于壁上,所多人为了看墨宝才去光顾,后来店主索性把酒馆的名字改为“欠酒二两”。



          金农的书法犹如“漆刷”



          而另一位怪才金农的书法也以风格独特而著称。欧阳宗俊用“漆书”来形容:“金农早年写隶书,风格规整,笔划沉厚朴实。50岁以后,独创一种隶书的变体,将汉隶和魏楷于一体,这种自称为‘漆书’的新书体,其笔划方正,棱角分明,横划粗重而竖划纤细,墨色乌黑光亮,犹如漆成。这种新书体的书写需将毛笔的笔锋截去,如扁刷刷成,从他的作品《隶书七言联》中可以看出。”



          “汪士慎也值得一提。”欧阳宗俊说,67岁他双目失明,有一年初春降了场大雪,金农正在家门口欣赏眼前的雪景。一个小童领着汪士慎进来,两人喝茶,谈着书画。说到兴致高时,汪士慎兴奋地用手摸索着去寻笔,金农赶紧铺开纸,研好墨,将笔递给他。汪士慎全凭感觉,挥笔创作一幅狂草书法,金农不禁被感动,潸然落泪。展览中,观众可看到他的12幅《花卉图册》精品。



          “驼背”刘墉为李方膺题字



          以泼墨花鸟画著称的李鱓,受石涛启发,以“破笔”泼墨作画,形成任意挥洒,水墨融成的独特风格。“这幅《松石牡丹图轴》用‘破笔’泼墨表现牡丹的高贵,没人能比。”这种笔法,黄慎运用得也淋漓尽致。“他的写意人物,将草书入画,怀素草书到了黄慎那里,变为‘破毫秃颖,时断时续’,笔意更加跳荡粗狂。他的樵夫渔翁、流民乞丐等平民生活描绘,给清代人物画带来了新气息。”欧阳宗俊对李方膺也很欣赏,他指着一幅《竹石图轴》说,“背驼负乾坤,胸高满经纶”的刘墉十分喜爱此画,并在画上题了字。



          欧阳宗俊还向记者透露了几手识别假画的方法:“一般人很难判断明清字画的真假,关键在印章,老的印章印泥是桔红色的,看上去很雅,渗透进纸里,假的都是大红色,而现代印泥会晕开,无法与老印比。”但欧阳宗俊提醒三不看:酒后不看,晚上不看,雨天不看。

      Processed in 0.194(s)   64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