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万里行—董继宁山水画展》开幕式

          (1/4)《江山万里行—董继宁山水画展》开幕式

          (2/4)董继宁先生接受采访

          (3/4)开幕式现场

          (4/4)研讨会现场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2015年11月10日上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化厅、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江山万里行——董继宁山水画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并于下午举办了展览研讨会。

        本次展览共分为 “生命颂歌”、“高山仰止”、“云山天籁”、“空山凝云”、“峥嵘岁月”、“江山多娇” 6个章节,共展出董继宁历时8年,围绕6个主题创作的中国山水画作品99件,速写12幅,共111件,较为完整地展现了董继宁丰富多彩的创作历程和艺术成就。

        据了解, 董继宁, 1977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现任湖北省美术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武汉理工大学特聘教授、武汉纺织大学特聘教授、湖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湖北省对外交流协会理事、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北省文化名人、文化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艺德标兵、湖北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作为著名山水画家和湖北省美术院院长,董继宁在繁重的行政工作之余,仍笔耕不辍,承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为祖国河山立传”之志,潜心研究中国山水画画理,刻苦研讨哲理史论,在“传统文化之现代性,主流文化之艺术性”中探究中国山水画的新境界。在创作期间董继宁曾受到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化厅、湖北省文联的关注和支持,该展览是他在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思想指导下,秉承毛主席“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讲话精神的主题性美术创作。

        观董继宁的画作,具有浩然之气充溢,不苛求于自然的细节,不沉湎于那些鬼斧神工造就的险景。在他的笔下,是整匹河山,而不是那些边边角角、小情小境的特写与放大;是大自然的脉搏律动与呼唤,而不是某种自然物象的启迪。不是小桥流水人家,而是古道西风瘦马。正如董继宁所说:“大自然的宽广博大让我深深爱上了乡村的一草一木,大山的凝重让我学会独立和要强,田野的旷达让我体味到辽阔与淡泊,山泉溪流给我以生活的盎然情趣。山川草木,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在《董继宁作品集》序中刘依闻先生言,继宁初习油画,于西洋画理之写生、色彩,颇有神会。后习国画,初摹工笔人物、花鸟,终因性情所系,专攻山水。虽曾浸淫于宋、元,仍不废写生。遍走南北,积画稿逾百千。真得石涛之所谓“搜尽奇峰”者。其色彩之运用,不囿于陈法,悟冷暖明晦之理,复与宋、元诸家之墨法、笔法汇融贯通,时出新意。兴酣浓烈时,有堆金错彩之妙;意远淡雅处,得铅华洗蜕之境。巨幛大幅,气度恢宏;卷册小品,意趣清远。

        研讨会上,众大家纷纷点评: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央美院教授邵大箴表示,董继宁的画有势有质,有大的气势、大的格局,在具体的艺术语言处理又非常细致微妙。并且,经得起看,不仅有画面效果,且精神内涵在艺术语言里微妙地表达了一种文化精神。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作为一个美术评论工作者,为他在艺术上扎扎实实的积累很感到高兴,对他认认真真做学问的精神表示敬重。在这批作品中,无论是小写意的山水,还是更具有抽象或意象的山水,都形成他非常独到的艺术面貌,这种面貌的后面当然是他不懈地追求。”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冯远说:“董继宁作品首先,他有很扎实的研究传统的基本功;其次是有学养,因为一个有所作为的艺术家,仅有传统基本功是不行的。董继宁是一个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的艺术家,我是带着由衷地敬佩的心情来参观这次画展的。湖北省美术院、国家一级美术师雷志雄如是评价董继宁:继宁知“传”、“统”之法,识“沟”、“联”之理;继宁作画,深识“神韵”、“气魄”,“皆从虚灵中得来,若专于实处求力,虽不失规矩而未知入化之妙”;继宁之笔墨,着力在山石树木之势向变化处,无空泛炫暴之象;继宁作画,尤重意境。精工之笔,焕彩之墨,复以“净”、“静”之心,陶冶锻铸之,自能“别造一番心境”。

        另悉,本次展览将于2015年12月10日闭幕。董继宁将把30件精品之作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63(s)   6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