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摄影作品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及成效研究

        作者:王荆2025-02-18 08:27:44 来源:美术报

        王荆 报本塔 40×40cm 国画 2024

          摘要:本文探讨了书画摄影作品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及其成效。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阐述了书画摄影作品在公共空间中的主要应用形式,包括城市形象塑造、艺术装饰和文化传播。研究分析了这些作品对公众审美、文化认知和社会互动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应用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合理利用书画摄影作品能够有效提升公共空间的文化品质,促进公众艺术素养的提高,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城市各类公共空间的艺术装饰和文化传播功能日益受到重视。书画摄影作品作为重要的视觉艺术形式,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作品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承担着文化传播、历史传承和社会教育等功能,同时也能彰显城市的品味。宁波镇海区自提出“科创镇海 品质之城”以来,作为文化单位一直在践行“品质”之策。本研究旨在近年具体实践中,探讨书画摄影作品在城市各公共空间中的应用形式及其成效,分析其对社会文化普及发展的影响,为公共空间的艺术规划和文化建设提供参考,为城市的“品质”提升做好保障。

          一、书画摄影作品在公共空间中的

          应用形式

          书画摄影作品作为视觉艺术产品,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城市形象塑造、艺术装饰和文化传播三个方面。因此在实践中,我们主要以此三个方面进行应用:

          1、大景观以促城市形象塑造

          开阔的公共空间大多有城市规划部门完成了主题的“城市形象塑造”的工作,并根据城市文化名片特色,设置标志性的艺术作品。比如镇海区“镇海大道”在政府单位入口附近的左右两块巨石,分别书写了“科创镇海”和“海天雄镇”(由镇海籍书法名家周慧珺先生集字书),这不仅向公众宣扬了城市的名片,更是告知了普通群众城市发展愿景和远景。而书写的作者也让关注此文字的路人能及时了解城市的文化名人和城市的艺术氛围和品位。但更多时,需要政府和基层相关执行部门共同协同,如重要的文化类场馆及重要空间名称,基本由组织安排本区的知名书法家或特邀著名书法家题字,在一个个具象的书法作品中,感受城市的品味。同时在地铁、公共交通、景区等公共场所用最具本土特色的各时代的摄影作品来加强城市的岁月感,感受城市的发展变化,也向外界展示城市的文化特色。

          在艺术装饰方面,这些作品被广泛应用于地铁站、机场、广场等公共场所,通过壁画、雕塑、摄影墙等形式,为冰冷的建筑空间注入艺术气息。例如,许多城市的地铁站内都设有大型壁画或摄影作品,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为乘客提供了视觉享受和文化熏陶。

          2、细装饰以提空间艺术气质

          在艺术装饰和空间选择方面,是此文重点研究的对象。我们的公共空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地铁、露天广场等,还有更多的是新型文化空间、微书房、乡村博物馆、某些机关单位等,还有我们几乎都会去消费的城市购物广场、茶馆、咖啡吧、各种类型饭店等。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根据各场馆的独特性,或实地测量、精准计算尺寸和选择内容,以最符合场所的书画摄影作品予以装饰;同时,对于没有特殊主题要求和场地允许的空间,我们送定期更换的小型书画摄影作品展,让墙面说话,让墙面活起来……冰冷的建筑、开放的空间于是便注入了艺术气息,不仅美化了环境,更为路过的群众提供了视觉享受和文化熏陶。

          3、多传播以达文化素养滋养

          有了文化便可传播,书画摄影作品通过宏观大型的城市形象塑造展示和微观精致的小区域艺术装饰,成为展示城市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的重要载体,也成为滋养一方群众艺术素养的重要媒介。在大型、主题性城市公园、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场所展示相关主题的作品,可以向公众传播历史文化知识,增强文化认同感。而小型特色的公共空间的艺术装饰,更让群众感受艺术的亲近感,在朋友圈、在你的对话框、在大家的交谈中,艺术作品成为一种惊喜、一种交流,更是一种文化滋养。除了群众自主接受艺术和传播外,区文化馆还推出“‘艺’起来探店”系列公众号展示传播,希望更好地鼓励主动参与艺术建设的公共空间主人,也以艺术作品宣传的名义来传播文化和空间,让公众的文化素养在多方面接触中滋养。

          二、书画摄影作品在公共空间中的

          成效分析

          书画摄影作品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提升公众审美能力、增强文化认知和促进社会互动三个方面。

          1、有效提升公众审美能力

          艺术需要潜移默化,需要滋养,而长期接触高质量的书画摄影作品便可实现提高公众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研究表明,经常接触艺术作品的公众对美的感知更加敏锐,艺术素养也相对较高。例如有艺术作品装饰的空间,其主理人或来访的公众相对艺术素养更高。

          2、多元增强文化认知水平

          公共空间中的书画摄影作品为公众提供了了解历史文化、地域特色、传统艺术的窗口。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公众可以加深对本地文化的理解,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例如,春节期间在公共运动空间周围展示反映本地民俗文化的摄影作品,帮助市民和游客了解本地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更让公众了解摄影和艺术的距离并不是遥不可及,艺术的审美和艺术的践行都是艺术表达的方式。

          3、综合促进社会互动交流

          公共空间中的书画摄影作品为人们提供了交流和互动的契机。人们在欣赏作品时会产生共鸣,引发讨论和交流,更会因为该作品的作者是熟识的朋友,而产生对艺术作品的亲近感,对作者的赞同感,增进了社会联系。此外,一些互动性强的艺术装置还能鼓励公众参与创作,增强社区凝聚力。例如,镇海区市民广场设置的互动剪影墙,让市民自主实现雕塑作品的创作,形成独特而有趣的艺术展示,甚至为下一位艺术创作的公众提供了一个参照的艺术作品。

          三、书画摄影作品在公共空间应用中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尽管书画摄影作品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在镇海区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是小型公共艺术空间主动参与艺术装饰的艺术作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部分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缺乏艺术性,甚至引起视觉污染。其次是维护和管理问题,一些户外作品由于缺乏妥善维护而损坏,影响了整体效果。此外,如何平衡艺术性、实用性、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特色,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未来,书画摄影作品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一是更强调与当地文化的深度融合;二是鼓励公众参与创作和展示;三是利用AI技术实现普通公众艺术作品的即时创作和互动体验;四是确保已展示作品的长期展示效果。而最终,书画摄影作品在公共空间的应用,是提升公众素养,最后实现每家每户都会用艺术作品装饰私人空间的大众艺术审美需求。

          四、结论

          书画摄影作品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质、促进公众艺术素养提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城市形象塑造、艺术装饰和文化传播等多种形式,这些视觉艺术作品不仅美化了公共空间,还承担着文化传承和社会教育、大众交流的功能。尽管在应用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书画摄影作品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未来,应继续探索创新应用形式,加强公众参与,充分发挥书画摄影作品在公共空间中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效益。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54(s)   6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