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霞笔下的人文风光

        作者:徐子婧2020-04-19 07:42:48 来源:中国文化报

          (1/2)古黄鹤楼图(国画) 何海霞

          (2/2)青山红叶好放舟(国画) 何海霞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20世纪60年代,中国画坛上出现了一南一北两大画派,它们是相同时代背景下的产物,遥相呼应,并共同引领了中国画发展的新方向。所谓“南”,即指以傅抱石、宋文治、钱松喦、亚明等为代表的“新金陵画派”,“北”则指以石鲁、赵望云、何海霞等为代表的“长安画派”。作为“长安画派”三杰之一的何海霞,对江南山水也有着独特的表现。

        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始建于三国时代,最初仅作为瞭望守戍的军事建筑,后逐渐失去军事价值,演变为名闻天下的观景楼。现今我们所看到的黄鹤楼是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的。

        1917年,年仅10岁的何海霞被父亲何子元送入琉璃厂的“悦古斋”,拜掌柜韩懿轩为师,开始了其学徒生涯。打杂帮工之余,何海霞耳濡目染,学习了不少古代书画鉴定、摹仿的知识,同时,他也在师父的严格要求下,由《芥子园画谱》入手临摹,进而临摹唐寅、仇英等人的作品,后以清代袁江、袁耀为师,主攻界画楼阁。后来,张大千见到何海霞的界画,赞曰:“画亭台楼阁等建筑,不用界尺画,而是全用笔走线,有弹性,有韵味,有厚重感,有别于古人。”

        《古黄鹤楼图》近景中之古黄鹤楼,即是以界画的技法描绘,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犹如鹤翼,描画工细繁复,却不板不乱,与画面中的写意山水形成鲜明对比。整幅作品层次分明,极富空间感。近景中,山石树木之上,古黄鹤楼巍然矗立,楼前江水滚滚,江上帆船航行,远处山峦连绵,苍茫辽阔,加之艺术家娴熟多变的传统笔墨技法与沉稳的设色给画面营造出浓郁的古意,给人一种“前仰古人,后继来者,天地悠悠”的感受。

        小三峡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大宁河内,由龙门峡、巴雾峡及滴翠峡组成,不同于长江三峡宏伟壮观、雄奇险峻的景色,小三峡景色的特点在于秀美、神奇。小三峡又因山奇雄、水奇清、峰奇秀、滩奇险、景奇幽、石奇美“六奇”而被称为“天下奇峡”,因此有人叹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宁河不是峡;五岳归来不看山,宁河归来不看峡。”《舟过小三峡》即描绘了轻舟过小三峡之情景,画面中两山对峙,峭壁如削,峡道窄处,天开一线,水流湍急,船行奇险之途,观者为之色变。

        《舟过小三峡》构图奇巧,画家采用俯瞰的视角,写轻舟如豆,愈见山之奇峻,谷之幽深,而左右两山对峙,占据画幅之大半,愈显船行急流,峡道狭长。此画作融合诸多笔墨技巧,仅在山体描绘上即可见到勾、皴、擦、点、染,山石棱角分明,如劈如斫,坚硬陡峭,山表皴似牛毛,又有墨点墨染,三两绿树,郁郁苍苍,树荫间掩映着屋舍,愈显山中之幽邃。

        三游洞位于西陵峡外,距宜昌10公里左右,传因唐代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同游此洞而得名,白居易曾作《三游洞序》记述此行:

        平淮西之明年冬,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微之自通州司马授虢州长史。又明年春,各祗命之郡,与知退偕行。三月十日参会于夷陵。翌日,微之反棹送予至下牢戍。

        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芜刈翳,梯危缒滑,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仰睇俯察,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自未讫戌,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昌荧玲珑,象生其中。虽有敏口,不能名状。

        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知退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府通津繇,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言讫,矧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得无述乎?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书于石壁。”仍命余序而记之。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三游洞。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廞间。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

        《俯瞰三游洞(古牢津)》正如画名,画家采用俯瞰的视角,描绘了三游洞(古牢津)的景色。画面中左侧山岭描绘较细,笔法、色彩皆变化微妙,山间碧水流过,水上架一小桥。右侧山岭苍翠欲滴,描绘得较为简略。江上轻舟数点,或穿梭或停泊;江面作留白处理,并以淡墨轻染,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江水之澄澈。整幅作品构图奇巧,布局疏密有致,繁简得宜,笔法及用色间有水彩之韵味。

        何海霞在水墨写意、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浅绛山水、泼彩、界画等领域皆有建树,且他常常将这些技法融合在一起,使作品达到水乳相融,相得益彰的境界。在拜师张大千之前,是他打下坚实传统基础阶段,拜师之后,他又饱览并大量临摹中国古代书画真迹,后又与先生入蜀,饱游山川,师法自然。1950年迁入西安,他又随石鲁、赵望云等深入西部山区写生,成为“长安画派”的代表之一。20世纪80年代,何海霞的作品开始进入其个人绘画生涯的高度成熟时期,也就是“师我心”阶段,而《巫山云雨》正是他此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巫山云雨》综合运用了大小青绿、金碧、泼彩及水墨浅绛等技法,笔墨纵横飞扬,章法布局大开大合,使观者心胸为之一阔。石青与石绿融合,画面层层叠叠且饱满丰富。左侧一角的山峰则用水墨皴擦渲染,沉着雄奇。整幅作品以挺拔的山峰作为画面主体,山峰之间以“留白”之法作湖泊、云雨,虚实相生,似是而非,画面既得波澜壮阔之势,又有神秘瑰丽之姿。

        神农架,是湖北省直辖林区,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拥有丰富的水利、矿藏等天然资源,风光神秘而美丽。

        何海霞笔下的《神农架》笔墨淋漓,满纸烟云。远处山峦连绵苍茫,云绕山间;近处山势峻拔,古木参天。该画作采用平远法构图,取景由近处的石崖、古木及密林、山峰,再到远处至更远处影影绰绰的群山剪影,山与山之间以烟云巧妙衔接,过渡自然,可谓“咫尺千里,尽收眼底”。整幅作品笔墨苍润,技法娴熟,积墨法、泼墨法等相互交织,笔力雄健,已臻形神兼备、浑厚华滋的笔墨境界。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90(s)   65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