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不识王金石,自称书生也枉然”

        作者:陆正之2020-08-27 15:59:19 来源:网络

        王金石,字际寿,号与禄,生于1943年11月,湖北浠水县人。他自幼爱好绘画,5岁进私塾,10余岁即发表儿童画。早年毕业于湖北艺术院美术系(今湖北美术学院),毕业后五十余年坚持创作。

        金石老人退休后的作品主要以小品形式呈现,路边所见,街头巷尾所闻,生活所感,鲜活的农耕场景,农民之间的生活,对故旧的怀恋,扶贫干部们的心路历程,以及对儿时的回忆,一草一木皆是他绘画的源泉。平凡朴实的乡村生活,映射出他的诗文意趣和人生哲学。

        “离开宣纸画水墨,这是尝试,这效果我很喜欢,尤其画水墨的没骨画法,最有游戏感。而以毛笔临西画,中西转换,心态融合,是件很有乐趣的尝试。”

        金石老人已经不满足于只在宣纸上画,而是在各种纸上使用积墨、积色的方法,没骨的方法来表现各类人物,且画面效果甚佳,别有新意。《红包》此幅人物形象面部自然。在第一层墨没干的时候就用毛笔淡淡勾出人物面部五官的轮廓。双耳则是充分利用水墨浸润效果,这是一种对墨的自如掌控,对自己手法的充分信任,对多年描绘人物形象的形象积累。大爷咧着嘴笑着,手上拿着一个大大的红包,红包装了钱,十分醒目。在胳膊的位置上刻意留了衣褶痕迹的空白点。作品墨气流淌,墨韵自然,十分生动,充分体现出作者对人物形态的把控。

        image.png

        《红包》 

        image.png

        《人们生活中的色彩》

        《人们生活中的色彩》不是在宣纸上画出来的。同样用了积墨、积色的方法。前面的男士穿着红羽绒服,面部并无细致的勾画,只是很轻巧的两笔点出了头发,胡子也很自然。红羽绒服用积色的办法,显得臃肿而自然;后面的两位女士。头发用积墨的方法,羽绒服利用颜色与墨液相融产生的特殊肌理,显示出那种针缝的痕迹,颇显墨趣,却有很暖和的那种感觉。后边的女士则用积色的方法,但却像是棉袍的感觉。面部只是点出嘴唇与眉毛,并未勾出具体轮廓,看得出金石老人在生活当中能够发现美,不经意间又是一幅佳作问世。

        image.png

        《父亲的夏夜》

        《父亲的夏夜》则用纯水墨表现了沐浴月色的庭院中。老汉身披银光,左手拿着水烟袋在嘴边吸了一口,右手拿着媒子条,大片的空白与水墨交织,空气中像是弥散着月光的白雾,那么迷茫,而又自然。

        image.png

        《农村大姐》 

        《农村大姐》描绘了一位农村大姐。穿着蓝白相间的衣服和裤子,脚蹬一双紫鞋。面部只有嘴唇,鼻子、眼睛并未点出,颇为生动。粗密的头发一笔抹过很自然的顺势而出。黑色的头发,暗自色的面庞,红色的嘴唇,蓝白相间的衣服构成了一幅动人而跳跃的色彩,显示出农村生活的多姿多彩。

        image.png

        《农民大婶》

        《农民大婶》描绘一位农民大婶戴草帽,穿白短袖衣,戴手套,着胶鞋,背着喷雾器,在地里打药的画面。画面中地里的绿色叶子和紫色菜杆随意而洒脱,形成绿色的整体的色块。人物面部在草帽的阴影里,并未细致刻画,却也显得十分生动自然,充满生活气息。金石老人已经抛离了具象人物造型,纯用色墨块面就完全具现出人物自然而又鲜活的场景。

        image.png

        《回望》

        《回望》一位老汉穿着已经看不出颜色的衣服和马甲,一双沾满了泥土的双手和鞋子、裤子,站在黄土地里刨活的景象。地上泥泞的石块、泥土温润富有黏性。手里拿着一把锄头,脸上挂着微笑向我们望过来。袖子和马甲用枯笔加赭墨混染而成,裤子大笔重线条显得双腿结实有力,在未干的赭墨上勾勒出人物外形,此时洇出的墨线非常自然,就像天空中飘着毛毛细雨,打在人身上激起的那种雾气蒸腾。

        image.png

        《堪舆老人》

        《堪舆老人》画的是一位有名有姓的老先生,他是村里头看风水的,金石老人的微博中记载此老多次为他勘定画室及住宅的位置。衣服纯用淡墨线勾染,飘逸自然而生动,老人嘴角微张笑呵呵的样子,身体显得有些臃肿而又很健壮。双手插兜显得俏皮潇洒,背景施以淡绿色,随意浑然天地间。

        image.png

        《闲散时光》

        《闲散时光》应该是金石老人的自画像。像是前面举着手机自拍,后面红彤彤的日头丝毫不觉热感。他脸色红润,眼镜片上水汽氤氲,高眉、阔嘴、厚唇红润,下巴上几撇小胡用笔肯定,满面笑容,悠闲自在,满足而惬意,坐着一把高背椅,身上着一件老头衫,作品构图角度奇特,后面的太阳仅显示出来三分之二挂在右上角上。而不像是有热量感像是一个装饰物,仿佛那边就缺一个红色块。

        image.png

        《远望》

        《远望》人物头像占据了几乎整个画面,额头宽厚,抬头纹厚重有力,鼻子挺翘,嘴唇厚重,双手紧握,双眼微闭是在冥想还是回望,像观者在远望,远望家乡的田野,故土金色的田野。色墨浑融,用笔自然有力,乡间的花草树木,人物形象已经深深刻印在他心中。他手中的笔不管怎样使转,都能很确定的勾勒出人物的形象和内心深处的所思所想。

        “没有高大上的艺术交流,没有名利场的争夺之心,有的是对艺术的虔诚和对乡土的眷恋,对农民喜怒哀乐的共鸣,才有不经意的坚持,情感牵着技法走,看古人,学高人,找自己,无法之法,笔笔深情,才有这些亲切的笑脸,和熟悉的身影……”

        image.png

        《2018年黄梅紫云山老祖寺归来组画·其一》

        金石老人玩这种水墨已经得心应手、炉火纯青,在信纸上用淡墨渍出僧人的形态,呈现出淡淡的虚影。袈裟的纹理恰好运用了信纸的横线,格外自然又显出高僧高大的身躯,极具佛家出世的意味。前面一根淡墨蜡烛,夸张增加了长度,燃烧着红色的火焰,一股青烟,直上天际。金石老人利用任何纸张,都可以玩积墨的小游戏,真是令人叹服,笔墨可以简练到吝啬的地步。

        image.png

        《2018年黄梅紫云山老祖寺归来组画·其二》

        《2018年黄梅紫云山老祖寺归来组画·其二》两位师傅一大一小,都身着暗红色袈裟,金石老人用花青染了两位师傅头皮,仿佛他们刚刚剃过的青茬。他们手牵手向画面里边走过去,互帮互助互敬互爱,和谐而又温馨。

        image.png

        《2018年黄梅紫云山老祖寺归来组画·其三》

        《2018年黄梅紫云山老祖寺归来组画·其三》同样是两位师傅,年纪长者着淡红色僧衣,而年轻的则是淡灰色,面部处理微妙自然,并未刻意五官描摹,面目模糊中神情依旧,老师傅举着一张纸,在给小师傅讲解,衣服的纹理也相当的出色,那种下垂感,宽大感,均来源于日常所见事务的积累与描写刻画,从心所欲的、信手拈出。

        image.png

        《2018年黄梅紫云山老祖寺归来组画·其四》

        《2018年黄梅紫云山老祖寺归来组画·其四》九位师傅做日课时生动的画面,有闭着眼张着嘴的,有摇头晃脑唱诵是,有神情愉悦满心欢喜的,有低头闭眼默诵的,有半梦半醒的,也有昏昏欲睡的,生动而有趣味的勾描,简练的手法,大块面的朱红色,衬着黄色内衣,格外显得亲切,师傅们的头顶甚至还留有头发,着实令人欣喜。

        image.png

        《2018年黄梅紫云山老祖寺归来组画·其五》

        《2018年黄梅紫云山老祖寺归来组画·其五》两边的门用大笔写出非常厚重,中间空白,站着一位师傅面带微笑,恭敬谦和,身着淡灰色的袈裟,戴着眼镜,显得文质彬彬,嘴唇施淡色格外动人,头顶的青茬依稀可见,这种生动自然的构图方式,对于金石老人也是信手一挥。

        “土生土长的地儿,尽管阔别半个多世纪,每到一处,心头总会伸出两只手来,一只手抓回少儿时的记忆,一只手抓回艺术创作素材。但问耕耘,不问收获,画的好不好不加思索,但求得心应手,不向高大上,快乐就行。闲逛中深深悟得:此心安处是吾乡。”

        image.png

        《闭目养神》

        《闭目养神》一只黑色尾羽的大白公鸡,睡着也有威严霸气之感,红色冠子鲜艳绚丽,旁卧一只纯黑色母鸡,安静祥和,公鸡只用尾羽重墨和红色头冠,脖子与胸一笔概括,身上未着点墨,用黑色母鸡加以对比衬托,高大威猛之姿立显,乡村情趣倍增。

        image.png

        《家和万事兴》

        《家和万事兴》公鸡母鸡相向站立,母鸡踮起脚尖看着公鸡,而公鸡垂眼默默不语,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跃然纸上,与农村家庭矛盾何其相似,漂亮的红公鸡自知理亏,沉默接受母鸡的唠叨。笔法简练而寓意深刻、意味悠长,并无过多技法炫耀,以平实之心述家长里短,小中见大佳作。

        image.png

        《老人和狗》

        《老人和狗》赭墨干湿交替皴擦出人物结构,面部、草帽湿染,尤以肩上锄头这肯定一笔最佳,锄头上挂着的小筐内,几缕鲜嫩青菜露出,更平添一丝温馨。一只纯墨小狗尾随归家,更是一个亮点。

        image.png

        《月光》

        《月光》此幅作品尤佳,昏黄月光从窗棂透出,折射在地上形成影子,非常妙的想法与构图,在黄色纸上以重墨简略勾出窗棂,便似月光透出,真佳想妙构。

        image.png

        《银孔禅寺》

        《银孔禅寺》此作大片水墨造山,山上仅露一殿角,似有大片佛堂建筑隐在山后,等待人们去欣赏,山下水田秧苗绿,菜花黄,泥土黑,色彩交织,画面下部的红色卡车与山间屋角的色彩遥遥呼应,恰一幅自然山水佳构。

        image.png

        《寻觅童年》

        《寻觅童年》一条小路穿过画面,两侧树丛林立,一学生在山路前行,树丛中野花正放,墨韵与色彩融汇,大片赭墨勾起观者回忆怀旧之思,笔墨纯朴自然,笔法凝练,此金石老人在怀念童年时光,在寻找心底记忆。

        image.png

        《山岗好乘凉》

        《山岗好乘凉》近景中一老汉扛着竹床,肩上搭着汗衫,手里还拿着蒲扇,在寻找山间可纳凉之空地,远处已有人在乘凉交谈,老汉侧脸,并无过多描绘,反倒是竹床笔线交织纵横,衬出白色蒲扇成为画眼,色墨浑然一体。

        image.png

        《手机》

        《手机》对于当今的人来说,手机是个奇妙的物事,一刻不在手,便有些焦急或心烦意乱,城市、乡村同此感受。寥寥几笔勾画老人形象,手握手机,得意、茫然、焦急诸多心态集于一身。金石老人在画中所题:“手机有何魅力,没有什么奇迹。看过两眼乏味,没了网络又急。”短短几句在画中即成为点睛之笔。

        image.png

        《丹枫漫点朱》

        《丹枫漫点朱》金石老人自画坐于秋光之中,红叶黄叶星点其间,藤蔓疏离有致,以焦墨绘人物,笔线交织,面部施淡赭墨,眼镜空白,与色彩鲜艳之叶片形成强烈对比,有奇构之妙想,显漫画意味,安详之态,平和之心油然。

        此间金石老人绘事多为描绘山村街景,闲逛所见,农家乐事,自画自写,看似漫不经心,却多所思所想,于平凡中见佳构、妙笔、心事、回想,在平凡中得不凡,在小景中见大构,在清新中味醇香,在朴实中得新创,享桃源之安乐。期金石老人佳作频传,艺事华滋。以金石老人小诗结尾,恰为他心境写照。


        《阳光灿烂游家山》

        久有登山志,今日上家山。

        老伴陪我上,披荆斩棘攀。

        一心登上顶,不上心不甘。

        开发留遗岸,带形地横天。

        犹似爬天梯,一步两米三。

        她上前探路,回头把我搀。

        喘着老粗气,汗湿眉宇间。

        鸟儿频鼓劲,藤蔓扶我钻。

        举头山顶近,回头缈无边。

        寻思坐片刻,她把平板端。

        咔嚓几声响,心比地天宽。

        近处花摇曳,远处车流喧。

        身虽凌绝顶,老心仍不甘。

        欲望浠河水,荒林挡眼前。

        童心跃江河,争说旧时帆。

        为证同登顶,垒石加一尖。

        枉费好奇心,近看一眼穿。

        再寻回程路,心又相互牵。

        上下人间戏,下比上更难。

        摸索一条路,路路可通天。

        高低曲折处,世事缈如烟。

        欲懂人间戏,日日读家山。

        image.png

        王金石

        画家简介:

        王金石,字际寿,号与禄,生于1943年11月,湖北浠水县人。

        他自幼爱好绘画,5岁进私塾,10余岁即发表儿童画。

        早年毕业于湖北艺术院美术系(今湖北美术学院),毕业后五十余年坚持创作。

        现为浠水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黄冈市美术协会艺术顾问、黄冈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黄冈市第一、第二届政协委员、浠水县六至九届政协常务委员等。

        擅长中国人物画、山水画。1990年代,历时10年创作,独立创作完成高1.8米,全长108米的历史长卷画《鄂东将军图卷》,被专家誉为“中国巴黎公社墙”。

        2001年6月,《鄂东将军图卷》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西江月•呈著名画家王金石乡贤

        陆正之 

        荆楚大风高唱,溪山行旅经年。研朱和墨绘三千,河岳英灵冠冕。

        镇日耕桑挥汗,寄身草泽青莲。写心织锦直如弦,淡月疏星日暖。


        小注:

        2007年初,余在东莞参与岳父王广才“魂系昆仑”山水画展。在东莞的湖北乡亲为余道及著名画家王金石乡贤的"鄂东将军图卷"在莞城展出盛况。自此,我一直追踪金石老人的艺事墨迹。

        近年,得新媒体之便,我与金石老人结缘,每为其朴实内敛的人品和元气淋漓的画风所折服。“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我向著名美术评论家刘曦林先生介绍金石老人之后,刘曦林先生欣然挥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艺术家之间相敬相惜之情跃然纸上。刘曦林先生哲嗣刘磊擅书知画,精心撰文评鉴金石老人画作。兴感百端,遂填词呈金石老人。祈愿画坛老树长青,频发新枝,厚植荆楚文脉,为河山增色。

        image.png

        《闲散时光》

        image.png

        《春风吹又生》

        陆正之: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获中央党校法学硕士研究生学历。

        曾任香港亚洲智库高级研究员、海峡两岸互联网交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两度在乔治华盛顿大学短期学习。

      Processed in 0.348(s)   6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