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映照时代潮

        作者:范迪安2023-05-23 08:09:40 来源:中国文化报

        潮(布面油画) 177×196厘米 1984年 詹建俊

        中国美术馆藏


        中国美术馆作为国家艺术殿堂和新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承担着收藏保存以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精品力作为主的文化使命。建馆伊始,中国美术馆就明确了国家艺术收藏的主要目标,凡六十年朝乾夕惕,积沙成塔,蔚为大观,形成了全国美术馆界藏品总量最大、品类最多、水平最高的收藏系列,为国家和民族积累了文化的瑰宝,也通过藏品研究、展示推广、公共教育、国际交流等方式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提高社会审美水平、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功能,为增强文化认知、增进文化自信作出积极的贡献。

        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因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而引起人的思想共鸣和心灵共情,在中国美术馆的众多藏品中,詹建俊先生的《潮》便是一个时代的图像印记和视觉标志。《潮》在1984年全国美展中独领金牌,就在于詹建俊先生敏锐地感受到改革开放首先在农村涌起的澎湃的春潮,农村的变革在于亿万中国农民激扬起蓬勃的生产力,神州大地成了希望的田野。詹建俊先生以涌动着绿浪的大地为背景,以全身像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充满憧憬和自信的青年农民。人物形象在画中几乎“顶天立地”,成为画面主角,他既是大地上的劳动者、家园里的建设者,更是改革开放时代拥有理想的“新农民”、能够在新的社会变革大潮中施展才华、改变命运的“主人翁”。正是由于作品极为强烈的时代性,此幅作品也被誉为“改革开放新时代的缩影”。作品成为馆藏后,在许多展览中成为不断展示的经典,也被收入《美术鉴赏》课本。画家所描绘的不仅是一个中国农民的肖像,也是一个时代的肖像。

        在艺术上,《潮》也代表了中国油画在改革开放时代的语言探索。詹建俊先生是新中国美术教育培养起来的一代油画家代表,他在研习中国油画的具象语言时,就注重融入中国写意绘画的精髓,有意识地探索象征性、表现性和写意性油画语言的内在结合,从他的成名作《起家》到《狼牙山五壮士》再到《高原的歌》,都体现了他探索并积极倡导“中国油画”这一学术命题的坚定信念。在《潮》中,他以激荡的杨柳和蜿蜒的阡陌形成动与静、线与面的强烈对比,画面结构充满潮涌潮动的整体气势,人物的身影与背景有机交融,绿色调子贯穿全局,构成人与自然的交响,充满豪迈雄强的时代旋律,彰显出油画的中国气派、中国精神。

        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术发展历程是源远流长的中国美术历史薪火传续的重要篇章,从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不同历史时期的美术经典构成了一部可视、可感的中国美术史现代篇与当代篇,反映了中华民族追求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图谱,描绘和记录了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沧桑变化,书写和讴歌了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形象表征和视觉史诗。像《潮》这样的藏品,具备了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三位一体”的意义,在美术进程的坐标中独显风采,所发挥的作用便是永恒的。随着中国美术馆的藏品不断丰满丰厚,既能构成上承古典、通往未来的中国美术主流,又能形成丰富多彩的专题展览,让人民群众在美的巡礼中获得高品质的审美体验。

        (作者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2005年12月至2014年9月任中国美术馆馆长。)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206(s)   65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