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影传神”:倾听50位艺术大师的心灵独白

        作者:刘源隆2023-05-23 08:16:37 来源:中国文化报

          (1/2)展厅现场,图为《伊丽莎白·维热-勒布伦自画像》。本报记者 卢旭 摄

          (2/2)展厅现场,图为《拉斐尔自画像》。本报记者 卢旭 摄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自画像是肖像画的特殊类别,不仅记录了画家的容貌形象,也为研究其时代风格、社会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更是画家精神世界的自我呈现与表达。近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意大利驻华大使馆、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携手推出的“心影传神——乌菲齐美术馆藏大师自画像展”,为首都市民奉上了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


        揭示“自我”与“现实”的主题

        乌菲齐美术馆位于文艺复兴的摇篮、欧洲著名艺术中心佛罗伦萨,素以收藏诸多绘画巨匠之作闻名于世,蔚为大观的藏品使其在西方艺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画像系列藏品是乌菲齐美术馆核心馆藏之一。乌菲齐美术馆馆长史艾克直言:“乌菲齐美术馆收藏了1800多幅自画像作品,在国际艺术界举世无双。”“心影传神——乌菲齐美术馆藏大师自画像展”正是从乌菲齐美术馆的馆藏中精选出文艺复兴至当代的50幅画作,包括拉斐尔、提香、鲁本斯、伦勃朗、安格尔、莫兰迪、夏加尔、草间弥生、蔡国强等50位艺术大师的自画像,向中国观众展现艺术史上众星璀璨的光辉。

        “直面艺术家们的面孔是一个机会,能让参观者停下来,思考这些画像的质量和内在的力量,由此与过去和现在的大师进行一次直接的对话。”史艾克说,通过这样的“对话”,观众不仅得以瞥见艺术家自身容貌形象的再现、精神世界的表达,而且得以探寻画家所处时代与社会文化的珍贵线索, 揭示有关“自我”与“现实”的永恒主题。

        本次展览按照时间顺序为线索,展览开场即直奔“高潮”——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拉斐尔的自画像领衔出场。中国国家博物馆国际与艺术展览总监潘晴介绍:“这张《拉斐尔自画像》是拉斐尔最著名的画作之一,创作于1504年前后,是拉斐尔在佛罗伦萨生活时所绘制。画家当时二十出头,风华正茂,披着栗色的长发,面庞俊美而忧郁,几乎是拉斐尔的‘标准照’。”经科学研究证实,拉斐尔创作这幅画时未打草稿,一气呵成。“这幅画之所以意义重大,也在于它的流传有序,乌菲齐美术馆对于自画像的收藏更是起始于以这幅画为代表的那一批画作。” 潘晴说。

        展览中同样极负盛名的画作还有《詹洛伦佐·贝尼尼自画像》。作为才华出众的雕塑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舞美设计师,詹洛伦佐·贝尼尼是欧洲17世纪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大多与显贵或教皇宫廷委托有关,塑造出罗马巴洛克风格的雏形。贝尼尼的这幅自画像生机勃勃、情感丰沛,画中人目光深邃,嘴巴微张,似乎在与观者对话。


        艺术家的“视觉自传”

        在本次展览中,《彼得·保罗·鲁本斯自画像》是46岁的画家处于事业巅峰时期的创作。画中鲁本斯呈3/4侧身角度,络腮胡勾勒出面部轮廓,头戴宽檐帽遮盖脱发,颈上戴一条金项链,彰显其尊崇的社会地位,这是奥地利统治者和丹麦国王授予他的荣誉。

        同样创作于功成名就之时的是《迭戈·委拉斯凯兹自画像》。对于这幅画,委拉斯凯兹采用了一种类似摄影的表现技巧,从非正面仰角描绘,使人物似乎傲慢逼视着观众从而体现其威严。画作昏暗的色调中有银光闪现,那是贵族骑士的宝剑和一把能打开皇室大门的钥匙,暗示了1652年国王授予艺术家尊贵无比的“皇宫高级内侍”头衔。

        走入展览的后半段,观众不难发现,近现代的艺术家不再追求具象写实。与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主义时期相比,乔治·莫兰迪、马克·夏加尔、草间弥生和蔡国强等艺术家的自画像作品在自我表达的方式上更加多样化。

        在《乔治·莫兰迪自画像》中,35岁的莫兰迪身穿衬衫和马甲,目光专注,仿佛全神贯注于用平淡柔和的色调将自己的形象转化到画布上。他的手中拿着绘画工具,分别是标有日期、签名的调色板和一些画笔。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策展人亚历桑德拉·格里福表示,在莫兰迪的画作中,水瓶、花瓶和杯子等日常物品构成了一个宁静安逸的家庭空间,它们通过多种形式的变化反复出现,在不明显却可以察觉的光线笼罩下,营造出静谧安逸的氛围。

        草间弥生则通过自画像将自己展现为超越俗世教条、永不屈服的形象。她通过极具特色的“波点”构建自己的脸庞和上半身,并搭配画作背景里的网格状图形。草间弥生曾说:“我从小时候就开始喜欢用锤子打碎玻璃、镜子和盘子。”支离破碎的内心世界被黏合在一起,在画框里重新组合。

        展览中的《蔡国强自画像》则是用艺术家的标志火药在纸面左下角炸出了一幅肖像,画面中他的眼睛望向右上方——天空中绽放的烟花。现实中,蔡国强正是凭借瑰丽壮观的烟火艺术表演而蜚声海内外。

        艺术家们通过这些亲手绘制的“永恒”与观众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他们的凝视穿越画框,诉说着历史与自我。


        360度全方位艺术体验

        为了丰富观众的观展体验,本次展览还特别搭建了沉浸式光影体验部分,为观众提供了梦幻般的艺术光影场景。此部分以“14世纪到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为主题,用数字技术展示乌菲齐美术馆收藏的数十件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雕塑等艺术珍品,包括波提切利、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提香等文艺复兴大师的杰作。

        “观众走进这里,就仿佛走进了乌菲齐美术馆。高分辨率的投影和为展览专门谱写的音乐带给观众走入文艺复兴时期画中世界的感官体验。”潘晴介绍,该部分通过360度全息投影融合技术,打破传统的静态“画框式”观看方式,将这些经典作品进行“解构再创造”数字化高清重现,使名作栩栩如生,以光影流动的形式重新演绎大师作品。

        展厅现场还提供触摸互动装置让观众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成就进行深度探索,通过这种富有表现力的寓教于乐的交互形式,使得整体展示更具科技感。在亚历桑德拉·格里福看来,实物展示和沉浸式体验相结合的展示方式,使中国观众不出国门就能欣赏乌菲齐美术馆的馆藏精华,在近距离欣赏艺术家“不朽的面容”后,“身临其境”与他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7月上线的国博虚拟数智人“艾雯雯”成了本次展览的数字讲解员,数智人带来的交互体验让大众得以用更年轻、更时尚、更科技的方式了解历史文化。潘晴坦言,未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不断创新展览展示,开发更多的体验形式,为观众带来更多、更丰富的观展体验。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255(s)   6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