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油画家网
[会员中心]
[注册]
返回总站
徐唯辛
YOUHUAJIA.CN
徐唯辛授权官方网站
主页
简介
作品
相册
动态
观点
点评
视频
出版
媒体
访谈
获奖
点评
【评论】徐唯辛:艺术家首先应该是知识分子
2014/06/23 17:07:31
与徐唯辛见面是在一个雨天,他礼貌地从画室走出很远迎接,粉色的衬衫与短裤给人一种跳跃、清爽的感觉。徐唯辛的画室坐落在人民大学一间不起眼的小房子里,不大的空间被一分为二,一半为库房,一半为创作室,这对于他那每幅两米多高的画作来说确实有点拥挤。 有心插柳柳成荫 徐唯辛1958年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与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家庭一样,徐唯辛的少年生活一直被贫穷、饥饿和困顿环绕着,这也给他留下了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吃饭很快,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宴会上。“这是当初饥饿在我身上留下的痕迹,一直难以抹去。因为,当时你不吃快一点,弟弟妹妹或者别人就会把你的那份吃掉。”徐唯辛说,他第一次感到饥饿是1961年,当时3岁,还不知道全国范围内发生了大饥荒。“似乎是忽然间就吃不饱了。有一次我和弟弟在邻居家的窗台上发现了一块发黄的东西,很像晒干后的玉米发糕片,由于饥饿
[详细...]
【评论】《油画人物志•徐唯辛》——为百姓《造像》
2014/06/23 17:06:24
2004年12月10日,第十届全国美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在圆形展览大厅中,油画《工棚》,让所有的喧嚣顿时安静下来。与展厅中其它华美、精致的作品相比,获得银奖的《工棚》,让人感受到一种绘画技巧之外的精神悸动。这位将普通百姓一笔笔强化在观众面前的画家,就是徐唯辛。 近几年,徐唯辛一直用超大尺幅的画面,来塑造一个个普通劳动者的形象。因为尺幅的关系,他定做的大画框,通常都进不了电梯,只能人抬肩扛搬上7楼,才能放进画室。 在徐唯辛的画室中,放满了一人多高的肖像。从2005年开始,徐唯辛将自己的创作,锁定在普通老百姓的塑造中。憨直的矿工、朴实的农民、坚毅的战士,用以前重大题材或是领袖像才用的超大尺幅,全身心的创作,充满敬意地画。 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副院长徐唯辛:在人格上,普通人和领袖都是平等的,这个呢
[详细...]
【评论】徐唯辛画出底层的
2014/06/23 17:05:06
用艺术的方式做当代社会切片研究 徐唯辛试图通过画这些普通人,直面当代社会的现实。周文翰摄 近日,比真人还要大的煤矿工人、民工、农村妇女、军人头像出现在上海美术馆中。北京油画家徐唯辛把自己名为“劳动者之歌”的油画带到了中国最时尚的城市上海展出,附近就是代表中国当代经济成就和繁华的南京路、外滩的高楼大厦。 艺术批评家徐虹用“戏剧性”来形容这种强烈的对比。 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的徐唯辛在谈及自己的创作时表示,要感谢自己熟悉的煤矿工人和农民工,“因为是你们激励我以你们的形象作为时代见证和素材进入我的作品,并造就了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个人作品展。”徐唯辛透露,2003年之前他的创作主要围绕边疆风情。但是中国巨大规模的城市化以及随之出现的社会巨变也影响到他的艺术观念,因此他
[详细...]
【评论】徐唯辛:我为中国文化启蒙尽了一点力
2014/06/23 17:03:56
徐唯辛 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生于乌鲁木齐市;1981毕业于西安美院,1987毕业于中国美院油画系,硕士学位;1987油画《馕房》获首届中国油画展大奖;1999油画《酸雨》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2004油画《工棚》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银奖、北京市政府文学艺术奖。代表作《2005中国煤矿纪实—矿工肖像系列》、《历史中国众生相:1966—1976》。 有朋友善意地劝他:“算了,你徐唯辛已经这么有名了,有这么多的成就获了这么多奖,你还添这个麻烦干嘛?”他不,坚决要把这个“麻烦”做下来,自称“要做一点让这辈子问心无愧的事情”。 2007年11月18日,他的“麻烦”呱呱坠地——在北京朝阳区的今日美术馆,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副院长、画家徐唯辛的个展“历史中国众生相1966
[详细...]
【评论】混沌叙事的《观念》幻觉:评徐唯辛《众生相》
2014/06/23 17:02:16
徐唯辛《 历史中国众生相:1966-1976》展览现场 徐唯辛的《历史中国众生相:1966-1976》(以下简称《众生像》)作品一经面世,立即引起了很大反响。推崇、褒扬的声音远远超过批评。仿佛这件作品真的是中国当代艺术史划时代的经典【1】和21世纪的坐标【2】。然而,这个作品实际上不是一件当代艺术作品,而是一件“混沌叙事”的现实主义作品,它甚至还算不上一件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它的所谓的“从一个独特的侧面”对文革的反思(批判),实际上是一种对文革的“混沌叙事”所产生的特定文化批判的“观念”幻觉 徐唯辛在《众生像》作品创作的《启事》的“说明”【3】中说: …… 这个题材前后思考有七、八年之久,迟迟不能动手,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绘画语言。因为陈旧的语言无法表达文革题材在当下语
[详细...]
下一页
末页
1
2
3
4
5
中国油画家网-最大的油画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YOUHUAJIA.CN
,
All right
电话:
QQ:529512899
424753128
邮编:100069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