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岩:多才多艺的泰岱名家

        作者:张伟2025-01-03 11:16:17 来源:网络

        来自泰安东平的画家赵华岩出身富庶家庭,他能绘画、喜戏剧、善乐器、懂中医,在济南开始接受正规美术教育,后负笈京华,师从齐白石、邱实冥诸家,又在省立剧院学习音乐,因家道中落只得回乡以画明志,所画苍鹰雄迈而坚定,传达出一种坚毅与雄浑的豪情。


        赵华岩(1912-1990),原名赵荣山,号漫禅、又号半间书屋主人、河边村人、东湖渔叟、河边村人,后期号东湖,晚年作画多署“东湖渔叟”。

        民国初期,赵家是东平的名门望族,号称“昆山赵”,是东平的“八大家”(土地最多的八家)之一。据《赵氏族谱》记载,赵氏一族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至东平湖西岸腊山南麓之山赵村,19世纪晚叶,黄河改道,东平湖水退,涸出大片土地,赵氏一家从事耕作,渐而致富。20世纪初年,是赵家发展的鼎盛时期,有土地约五千余亩,分布在东平湖内卧牛山洼,以及湖东地区以及历史上大清河以西村庄“十八柳行头”一带,土地多以出租经营。清道光年间,赵华岩的祖父在东平州城塘子街(今州城镇牌坊村)购置房产一处,房屋百间,俗称“赵家大院”。赵华岩的父亲赵琼与济宁良宝寺镇盛庄曹氏结婚,有三子四女。1912年农历四月初四,排行老三的赵华岩生于东平州城塘子街,赵华岩的家境可谓十分优渥。

        1918年,6岁的赵华岩入马公祠小学读书,该学校位于父子状元牌坊西侧,父子状元坊是为纪念北宋须城(今东平)人梁颢、梁固父子二状元而建,父亲梁颢任翰林学士、开封知府等职,其子梁固曾在山东诸城为官,该牌坊是在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由知州沈维基倡修,成为东平北门街的标志性建筑。马公祠小学虽然位于历史悠久的东平北门街,但学校却是民国时期新成立的不同于私塾的新式学堂,不仅开办诗词等国学课程,也有音乐、图画、劳动、数学等西式教育课程,因为赵华岩家族富甲一方,他虽然极聪颖,却对死记硬背的国文、颇费脑筋的算数等课程并不甚用心,而对图画、音乐等表现出极为浓厚的兴趣,在当时的年代,唱戏被人看作低下的门类,赵华岩学习音乐自然遭到家人的反对,但他描摩《芥子园画谱》等却得到家人的支持,开始逐渐显露出艺术的天赋。1924年,赵华岩在马公祠小学毕业后,进入济宁山东省立第七中学读书,读书之余,赵华岩对绘画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他开始临摹古代名人的国画作品,富庶的家境,为他学习绘画提供了很大的支持,他对艺术的喜爱,成为他学习绘画艺术不竭的动力。


        在家人强大的经济支持下,1928年中学毕业赵华岩进入私立山东美术学校(后改称私立济南爱美中学)艺术师范科学习绘画。在当时军阀混战,中国处于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整个社会充满着新与旧,中与西的矛盾。在巨大的社会变革下,激发了有志青年的爱国激情,他们以美育为己任,家国情怀激发的社会使命感,让他们更加希望通过美育来拯救中国,济南的美术社团和美术专业教育,正是在周爱周等家境富裕、有专业能力,能够协调社会资源的热血青年奔走筹划下,同省教育会孙伯堂、许俊甫在1923年,经教育部批准立案创办。私立山东美术学校设置课程内容包括铅笔画、毛笔画、水彩画、木炭画与粉笔画等,学校美术教师人才济济,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教授山水画,他的山水画秉承苏州画学的传统,功力苍劲,画面新颖,不落窠臼,艺术造诣深湛,著有《山水入门歌诀问答》,该校女教师徐见远为西洋画教员,俞剑华则为绘画理论与山水画教员。在私立山东美术学校,赵华岩在周爱周、俞剑华、瞿圆初、徐见远、黑伯龙、邱希文、王肆三等老师辛勤培育下,艺术教育对于赵华岩的精神境界、技法技能等综合素质的提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赵华岩同同学赵非石、崔星五、田伯平、王乃健、陈涵、陈礼堂、王仙坡、张绥之、张星芝、王凤年、李半残、韩少婴、苏中奇、杨一鸣及胡纯璞等等,成为民国期间私立山东省美术学校培养出来的,具由社会影响力的代表之一。

        1930年,从私立爱美中学毕业的赵华岩,在家人的主持、操持下,迎娶汶上县王府庄张显瀛之长女张兰英为妻,章兰英粗识文字,模样俊俏,但家庭并没有成为赵华岩学习艺术的羁绊,新婚不久后,1931年,他毅然辞别妻子负笈北上,进入北平京华美术学院,投身于齐白石、邱石冥,王森然、尹述贤、于非闇、汤定之、胡佩衡、寿石工等艺术大师的门下学习绘画。

        邱石冥先生主持的京华美术学院和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是当时蜚声北平内外的艺术院校。其中,位于北平西城区袁家花园的北平京华美术学院,是近代北平重要的美术教育学校,校内名师设坛开讲,已七十余岁高龄白石老人每周到校授课一次,其授课方式是将作品悬挂于墙上,供学生临摹,然后讲解指点。邱实冥等老师更是不遗余力,呕心沥血教授学生,赵华岩通过基础的再训练,技法的再提升,绘画水平取得了显著的提升,尤其是在京华美术学院学习期间,正是赵华岩艺术创作的奠基阶段,白石老人的艺术风格,对赵华岩的艺术创作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贯穿其一生,1933年赵华岩毕业前,有幸与业师齐白石合影留念,并得齐白石赠绘画《棕榈鸡维图》一幅,可惜此画毁失于“文革”,现仅存照片。


        在北平京华美术学院学习期间,业余时间的增多,加之成家立业后,父母对他管控减弱,让赵华岩有了机会让他重拾对音乐的喜好,在他入学第二年,即1931年冬,梅兰芳、张伯驹等先生发起成立国剧学会,名琴师徐兰沅先生任学会传习所主任,赵华岩利用晚上等业余时间到老北京虎坊桥国剧学会传习所学习京胡,自此奠定弦乐器基础。

        艺术都是相通的,音乐的种子一旦萌发,令赵华岩乐此不疲,自此一发而不可收。

        1934年,毕业于北平京华美术学院的赵华岩没有从事书画艺术,而是匪夷所思地进入山东省立剧院音乐系学习,该院前身为1929年成立的山东实验剧院,该剧院院址设在济南贡院墙根街和文庙两处,院长是北大英文系毕业后,曾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专攻戏剧的赵太侔,王泊生担任教务主任。赵太侔聘请山东大学教授洪深、诗人徐志摩和梁实秋做剧院的通讯导师,开办经费每月4000余元,为当时全国艺术学校之冠。为保证教学质量,剧院先后从北平、天津、上海等地聘请电影演员万籁天、丁子明,文学家孙师毅和孙的爱人兰馥清,学校延聘很多京剧界名流,比如,谭培鑫的配角包吉祥,尚小云的老师孙怡云,梅兰芳的老师郭际湘,张焕庭、铁麟甫,以及舞蹈教师皮特罗维奇,音乐教师何笑鸣、陈登民等,任课教师力量在全国都堪称翘楚,为山东新兴戏剧艺术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也成为向全国输送戏剧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1930年军阀阎锡山攻入济南,政局动荡,实验剧院被迫停办。韩复榘主政山东后,1934年夏,在韩复榘的主持下,山东实验剧院重新建院,并更名为山东省立剧院,院址仍设在原实验剧院旧址,由王泊生担任院长,隶属省教育厅,每月拨经费5000元以上。王泊生在任省立剧院院长期间,为该院制定了院徽、院旗、院训、院歌及办学宗旨,省立剧院虽是“实验剧院”的延续,但王泊生与赵太侔不同,他更倾心于戏曲的改革,提出“整旧创新”,既清理中国旧戏曲,也创造新歌剧。为实践办学宗旨,他把整个教学力量转移成为京剧、昆曲、徽剧、歌剧与话剧的多种戏剧艺术,并对招生制度进行了改革,招收小学及高中学历的学生,录取后分别划入低级部或高级部学习,学制4年,另有一年实习,每级约40人,分做音乐与表演两系。而设立音乐系之目的,不是单纯为音乐而设,而是为了音乐要适用在戏剧而设的。课程在两系通习的有:公民、国语、话剧、习演、戏剧理论、艺术概论、化装、舞台装饰、国剧理论等。山东省立剧院除设立表演系、音乐系专业外名师之外,剧院聘请河北文安人卢淦担任美术教师,教授艺术概论,卢淦(1916-1988)毕业于北平大学西洋画系,曾任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美术老师兼翻译员,为该院的《舞台艺术》担任美术编辑。1934年,赵华岩入山东省立剧院音乐系学习,正是师从卢淦,以及戏剧和舞台美术家张鸣琦、音乐家陈田鹤、李元庆等。在办学规范,教师优秀,治学严谨的山东省立剧院,赵华岩与魏鹤龄、崔嵬、蓝苹(即江青)、田烈等接受正规的戏剧专业训练,他们的同学还有还有程派第一传人赵荣琛(著名京剧演员张火丁之恩师)、表演艺术家高麟(后改名高玉倩,现代京剧《红灯记》中李奶奶的扮演者)、任桂林(评剧《三打祝家庄》编剧,曾任中国京剧院副院长)、张宝彝(电影《铁弓缘》编导、曾任云南京剧院副院长)等。

        省立剧院在王泊生的带领下倾心于戏曲的改革,他提出“整旧创新”,既清理中国旧戏曲,也创造新歌剧。当时的实验剧院组织大量的活动和社团组织,其中交响乐会、民乐会等演出是其中的重要活动,赵华岩逐渐成为伴奏的主要力量,常常担任交响乐会的巴松(大管)演奏员,为京剧演出作京胡伴奏,此外还协助老师们搞美术设计和舞台装置,有时也参加京剧、话剧的演出活动,如参加演出过京剧《坐宫》、《打渔杀家》、《四郎探母》等,能自拉自唱大段唱腔。赵华岩的这种超脱人生,纯艺术化,精于戏剧的独特文化经历,堪称山东近代的文化史上的奇葩,即使在当代也可谓屈指可数。


        山东省立剧院毕业后,赵华岩没有放下画笔成为音乐工作者,而是继续从事自己喜欢的绘画艺术。

        1935年春天,叶浅予先生由南方北上途经泉城,山东省立剧院曾邀请叶浅予先生到校讲演。叶浅予(1907年-1995年),原名叶纶绮,笔名初萌、性天等,浙江桐庐人,中国艺术家、中国漫画和生活速写的奠基人,曾任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画研究院(后更名为中国国家画院) 副院长、中央美院教授。叶浅予1926年起在上海当过柜台伙计,画过广告、教科书插图,并事时装设计、舞台美术布景,1929年开始创作漫画,他的速写,在画界无出其右,从三十年代起就速写本子不离身,那是从墨西哥漫画家珂佛罗皮斯处学来的。叶浅予擅人物、花鸟、插图、速写等,他语重心长地向指导赵华岩要注重观察生活,注重速写,向生活中的人物和物象提取灵活生动的创作素材,叶浅予的的指点让赵华岩深受启发,赵华岩也开始像叶浅予一样随时随地画速写,抓取描绘物象最生动的瞬间。尤其是1936年后叶浅予出版《旅行速写》《浅予速写集》后,赵华岩更是心追手摹,对他日后艺道长进受益颇多。

        1935年赵华岩在学业方面收获颇丰,除了在春天得到叶浅予的亲炙之外,他还随着著名画家赵望云先生离开济南南下,一路沿着津浦路北段进行农村风情写生,达半个月之久。赵望云(1906年-1977年),现代美术家,河北辛集周家店人。1925年秋由表兄王西渠资助赴北京入私立京华美专学习绘画,半年后转入国立北京艺专专攻国画。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他开始尝试用国画描写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并与李苦禅、侯子步等组织吼虹艺术社,从事国画改革运动。1928年在北平与李苦禅等人联合举行画展,他的作品《疲劳》《风雨下之民众》等画引起社会关注,被评论为“巷头特起之艺术前锋”。同年应《大公报》邀请,与王森然合编该报“艺术周刊”,后又被《大公报》邀请为旅行写生记者,到冀中农村写生。1933年出版《赵望云农村写生集》,在社会上引起反响。赵望云不同于旧式文人的诗化境界,而是注重刻画具体景观的地貌特征,源于生活,画风朴实,以写生的方式展现山水真貌,笔墨雄浑豪放,形成善于用泼墨和破墨的独特艺术风格,赵华岩跟随赵望云先生一路采风,赵望云先生写生水墨,赵华岩则一路画素描,赵望云画作传统又不乏新意的构图,灵动的线条勾勒,加之氤氲的色彩渲染,作品呈现出不是拒人千里之外的,而是具有入世的,生活化的格调与品质,让赵华岩受益匪浅。当时日寇侵华风声日急,赵华岩本想追随赵望云去南京见冯玉祥将军,参加抗日活动,不幸渡江时船只遇险,赵华岩受到惊吓悻悻返回,赵望云则继续等待船只继续前往南京。临别时,赵望云画速写《吹喇叭的人》一帧为赠,意在鼓励赵华岩不忘为抗日救亡鼓吹呐喊,此后,赵华岩的人物速写、农村小景等作品,均可看出受赵望云的影响。然而,自此一别,赵华岩错过与赵望云一起在南京见到冯玉祥将军的历史机遇。

        赵华岩殷实的家产除了能让他随心所欲地从事自己喜爱的艺术专业,还能让古道热肠的赵华岩帮助初出茅庐的画家,其中资助京华美院毕业的潘洁兹在济南举办画展就是例证。潘洁兹(1915—2002)原名昌邦,浙江金华武义人,杭州安定中学、北平志成中学毕业,1932年入北平京华美术学院,齐白石、徐燕孙、汪慎生、赵梦白等国画大师在美院任教。潘絜兹始学写意花鸟画与山水画,后从仕女画入手学习工笔人物画。他早年学习的范本是海派画家钱慧安、吴友如的石印画谱,后来被费晓楼、改琦的具有清雅文人意趣的仕女画所吸引,但终觉其画风柔靡,遂开始跟随吴光宇学画,改临任渭长、陈老莲一路。因觉其造型过于怪诞,转向对宋元绘画的临习,之后又转随画风劲健秀雅的刘凌沧学习绘画。1935年,潘洁兹组织燕社画会,还未毕业的潘絜兹在济南举办了生平第一场画展,并受到了齐鲁画社社长关松坪、关友声先生的褒奖,聘请他为画社董事,赵华岩不仅资助画展的开幕,而且和关友声等购买潘洁兹的画作,不仅从资金进行扶持,更从精神层面予以鼓励,坚定了潘絜兹成为画家的决心和信心。自此,赵华岩也和济南本土或者常驻济南的画家关友声、岳祥书等人过从甚密,成为谈画论画的画友。


        赵华岩一生在音乐方面的巅峰在1936年,这一年,京剧名家梅兰芳、马连良到济南演出,省立剧院邀请梅马到校作演讲,赵华岩和同学赵荣琛参与接待,曾亲聆二位剧坛名家教诲。

        不仅如此,1936年12月16日(农历11月3日),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德成先生(孔子七十二代孙)在曲阜孔府举行盛大隆重的结婚典礼仪式 ,赵华岩作为琴师,与省立剧院师生在时任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安排的专车接送下,到曲阜参加庆典,为为期三天堂会演出《齐双会》等剧目助兴。此外,省立剧院师生协助专赴庆典演出的马连良,姜妙香、芙蓉草等名家演出了《群英会》、《游园惊梦》等戏。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婚宴喜酒的传统,王侯将相之家规模更甚。1936 年山东曲阜那场最大喜酒,全国罕见,赵华岩还组织西洋乐队参与此庆典活动,迎亲队伍中锣鼓震天响不可或缺,而省立剧院师生组建的西洋乐队成为风景线。

        1937年春,赵华岩的速写作品参加省立剧院师生书画展览,并在校刊上发表,这是赵华岩3年前在大明湖举办个人画展后,有一次在济南参加联展,赵华岩的艺术才能,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

        正在赵华岩美术、音乐事业都在蒸蒸日上,向好发展之时,觊觎中国许久的日本侵略者终于露出凶残的獠牙,疯狂啃食中国大地。“七七”事变发生后,省立剧院一部分师生辗转武汉,成都到重庆大后方演出,少数人去了延安,另有一部分人分散在各地参加抗日文化宣传活动。赵华岩回到家乡,除留下作自食其力之用的少量田地,将家存30顷地分给佃户,让耕者有其田,谁种谁收,他不再占有和收取地租。

        因为赵华岩不谙耕田等农事,他不得已又将自留田产卖掉,在东平湖东岸后梁庄建住宅一处,自备鱼网,自养鱼鹰,过起半医半渔生活,以开药铺的收入自食其力。

        在漫长的乡间生活中,药铺的生意不温不火,但天灾人祸躲起来。日本的侵略让百姓活动范围大受影响,期间自然灾害让封闭的生活雪上加霜。1942年,因与原配张兰英感情不合,赵华岩离异,与王若云结婚,婚后生有三男三女,经济负担异常沉重。1943年,泰安东平大旱,蝗虫成灾,庄家粮食大量减产,百姓困苦不堪。赵华岩满怀愁绪和悲愤,创作了反映人民遭受日寇蹂躏的大型宣传画《流民图》,并自题诗:“战迹城南亘城北,神州万里尽寒愁,极目河山无静土,流亡人写流亡图”。

        无奈的乡下生活,也让他的自由闲暇时间逐渐多了起来,赵华岩更有时间继续从事绘画创作,期间,他绘制了松鹰图,他笔下的苍鹰有的放任恣纵,苍劲圆秀,清逸横生,有的一反常态,迷离的眼神中蕴藏隐含着一丝莫名的颓废,这是本可以成为天下闻名画家、琴师的赵华岩生命的写照,他在国破家困之际,空有一身才华却无法施展,家庭变故让一向富足的赵华岩为烟油柴米算计,离开了作为现代生活中心和文化载体的城市,流落在鸡鸣犬吠土屋茅舍偏僻封闭的乡下,过着无边无际充满动荡而又贫困的生活,长期身处近乎绝望的困境中,他笔下的苍鹰因此在颓废中的倔强之气,也不失雄迈而坚定的精神内核,贫穷封闭的生活使他难以云游四方结拜高人,但他凭着早年功底、天资聪明和对艺术的独特理解,硬是在农家院里,一面靠行医维持生活,一面靠画笔创造了一流的匠意独运的艺术。


        经过漫长的等待,赵华岩终于等来抗日战争的胜利,他以入世的姿态颂扬抵抗日本侵略的胜利成果,在泰安东平城内,赵华岩与皮黄社诸友演戏庆贺抗战的胜利,并以特邀代表身份,参加了在宿城召开的东平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946年,泰安东平县迎来人民军队的第一次解放,赵华岩成为人民政府争积极取的对象,应人民政府之邀,赵华岩参加庆祝东平解放及军民联欢大会,他亲自登台演出《打渔杀家》等剧目,并其他演出操琴伴奏,兴致很高。为宣传党的政策,赵华岩在参与并组织文艺汇演的同时,拿起画笔为县人民政府创作《土地法大纲》系列宣传画,简单的线条勾勒、淡雅的色彩,加之文字的描述,将《土地法大纲》的核心要义深入浅出地宣传给广大百姓,将人民政府和党的政策、方针宣讲给人民群众,从而启发、发动人民群众支持理解革命、支持人民军队,拥护党的领导。

        鉴于赵华岩对待革命的态度,以及他分配土地给佃户,导致解放后拥有极少私有土地的现实,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赵华岩在土改复查中被定为破落地主,赵华岩也作为公认的社会进步人士,可以继续从事艺术创作等活动。

        1950年,赵华岩举家从由后梁庄迁移到黄花园(今老湖镇),在黄花园继续以给人抓药、治病的微博收入,养活一大家子人的生计。但他的绘画才能没有被遗忘,他曾经应县公安局之邀,创作以“镇压反革命”为主要内容的宣传画、漫画。此后,在国家开展粮食统购统销、公私合营等运动中,受东平县文化部门的邀请,搞宣传画和漫画创作,张贴于县城街头,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由于赵华岩在宣传工作的才能和工作热情,4月19日,他以特邀代表身份,参加了东平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此后继续以特邀代表身份,参加过东平县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此时,药铺作为的赵华岩家唯一的收入来源,因为家庭人口众多等原因,经济常常陷入捉襟见肘,家庭陷入贫困。但在国家政策和号召面前,赵华岩从没有仅仅顾及自身利益,1956年在人民政府倡导的公私合营中,赵华岩将自有诊所的全部器械设备及资产并入国家“联营诊所”,因在“联营诊所”工作,赵华岩收入微薄,每月更是入不敷出,难以养家糊口,在诊所工作两年后,1958年赵华岩不得不离职回家务农,开始半农半艺生涯。当时生活极为艰难,最穷困的时候,赵华岩无钱买纸,便只能在茶杯、暖水瓶、蒲扇、窗纸、水罐等器物上作画,甚至挖来山坡黏土,和泥拍成片状,经过烧制后,作画于泥片上,戏称为“新陶片画”,他成为名副其实的乡间画家。

        文革中,赵华岩因为家庭出身受到批斗,他珍藏的早年收藏的一批名人字画、照片及其他实物资料,皆被当作“四旧〞焚烧一空。直到“文革”结束后,赵华岩的家庭经济尚未得到改善,但他找来新闻纸、粉连纸和企业废弃不用的绘图纸上,重新开展了对绘画的重新追索中。

        此后的日子,赵华岩不仅在1978年为配合“农业学大寨”运动,在县文化馆创作长卷《千载东湖换新颜》山水图,而且为县政府、乡镇、村庄、东平酒厂等企业创作了大量的绘画租聘,有的被有关部委和省、市有关单位及个人收藏,有的传入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等国家。赵华岩也在1985年当选第一届东平县政协委员,次年8月15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特聘为“文革”后首批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成为省文史馆员后,随着政治地位提高,赵华岩心情舒畅,创作激情更高,迎来了一生中最为辉煌创作高峰期。1987年10月,赵华岩在泉城与著名画家张彦青、宗惟诚、彭昭俊、阎叔丰等联袂创作大幅国画《梅兰竹菊青松寿石图》,同时,他个人还创作了《松鹰图》、《重阳雅趣》、《双雄图》等作品,均被山东省文史研究馆收藏。国画作品《重阳雅趣图》与著名书画家朱复戡先生的书法作品,并列于中央文史馆及华东六省市文史馆联展展室显著位置。

        此一时期,赵华岩的作品融汇了青藤韵味、雪个笔意、白石老人的章法、苦禅先生的风致,所描绘的雄鹰、鸡雏、鱼虾、花卉等物象有着强烈个性色彩和独创能力,无不标新立异,独具风范。此时的赵华岩,人画俱老,下笔简达精到,淡远幽深,画中情趣,画外功夫,交融合一,巧夺天工,平淡之中常流露出厚重的沧桑感,尤其是笔下的雄鹰图,形象逼真,壮美大气,此时已经没有些许颓废的感觉,笔墨放任恣纵,苍劲圆秀,充满浑朴酣畅之美,折射一种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品格,成为他作品中最有标识性的佳作。

        1989年春天,赵华岩在东平县第一人民医院检查出患肺癌,他一边治疗,一边仍坚持进行创作。1990年2月,赵华岩病情严重,3月27日(农历三月初一)终因不治去世,享年78岁。赵华岩先生逝世后,骨灰埋葬于州城,生前所用文房四宝及印鉴,陪葬于先生,州城的青山重新与赵华岩融在一起,流水无声,碧树无言,都在默默怀念着赵华岩这个曾经蜚声海内外的多才多艺的名家。


        参考文章:

        郭云策选编《赵华岩国画选集》 2004年9月版山东文艺出版社

        《赵氏族谱》

        《东平县志》 1989年出版

        东平县政协 1990年版《政协通讯》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75(s)   6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