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美院 刘景芳书法艺术专修班 首届学员作品展

          (1/7)展览作品1

          (2/7)展览作品2

          (3/7)展览作品3

          (4/7)展览作品4

          (5/7)展览作品5

          (6/7)展览作品6

          (7/7)展览作品7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清华美院 刘景芳书法艺术专修班 首届学员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5/03/17~2015/03/23
          展览地点:[北京]-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36号涵芬楼书店二层-(涵芬楼艺术馆)
          主办单位:清华美院培训中心(主办)
          参展艺术家:马海青、王自灜、王连智、王利斌、石伯谋、史建霞、刘长凡、刘向英、刘晓松刘建、孙玉明、严国珍、李忠祥、李铟、杨国平、杨忠、杨亮、杨善君、汪筱荣、宋华春、张晓漫、陈永辉、陈仲贤、周留柱、单厚礼、种效师、贾淑娟、柴静华徐艺、曹永刚、董睿、焦令茁、雷兆斌、慎义能、薛利钊

        简介导师

        刘景芳

        别署野芦堂。1964年生于黑龙江、现居北京。先后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生班,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研创班,现为清华美院中国书画篆刻名家工作室高级研修班导师,香港特区文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任伯年艺术研究院特聘书法家。

        特聘教授

        曾  翔祖籍湖北随州,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秘书长、篆刻研究所所长、曾翔书法工作室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国际交流书画院副院长、湖北书法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名家工作室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名家工作室导师。北京印社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孟会祥

        别署竹堂,1965年3月生,河南省襄城县人。现为《书法导报》副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编辑出版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书法院书法家、河南省中国书法院副院长、广东书法院特约研究员。曾参加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书学讨论会,以及多种名家邀请展等。著有《竹堂笔记》《笔法琐谈》《书法直言》《襄城》《曾经》《读白蕉》《二王名帖札记》《书谱译注》《竹堂闲话》《竹堂诗词》等。

        杜延平

        别署小磨堂主人。1970年生于黑龙江省鸡西市,祖籍山东招远。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专业。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印社社员,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东隅印社副社长

        姜  勇

        号夕堂,别署风发雨逝楼、安善佳想之室。1975年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吉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强书画印名家研修班助教。作品多次入选中书协举办的全国性展览,书学论文散见于《读书》、《中国书法》、《书法》、《东方艺术•书法》、《圣道文化》等学术期刊。齐

        玉新1

        968年4月生。民革党员,中国书法家网、中国书法家论坛、中国书法超市创建人。曾经在书画专业报刊发表大量书法评论和连载文章,书法作品多次应邀参加各种书法展。十余次担任中国书协权威展览监审和观察员。其对于展览研究的文章、观点在当代书坛反响很大,其主持的中国书法家论坛对当代中国书坛产生了巨大影响。当2006、2008、2010年中国书法十大年度人物。担任全国第三届书画专业媒体奖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一、二届“黄庭坚奖”全国书法大展、全国首届小品书法展、“惠风和畅”全国书法大展、乌鸡白凤杯全国书画大展、“和谐广东”国际华人书法大展、北极阁杯全国书法展评委。

        董  玮

        号师鼎堂、钝庐,1974年生于河南郸城,2000年拜王镛先生为师,2005年就读于中国书法院首届硕士研究生课程班,2012年取得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硕士学位(导师曾翔先生)。曾长期担任中国书法院教学部主任职务,现为北大名家工作室导师,清华美院董玮书法工作室导师,河北美院董玮书法工作室主任,中国书协会员,文化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艺委会委员,中国书协考官,《艺术中国》、《尚艺书法》杂志副主编,“寸耕社”、“五号线”成员。

        助教

        郭召荣

        安徽萧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清华美院刘景芳书法工作室助教。安徽省篆书二十家,安徽省首届隶书入展,安徽省十一届书苑新人展入展,全国第九届刻字展入展,首届酉狭颂全国书法展入展,第七届全国书法新人展入展,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全国书法展入展,首届长江杯全国书法展入展,祭侄文稿全国书法展入展,中国农行杯首届中国电视书法大赛三等奖。

        学术助理  

        孔研

        江苏扬州人。南京艺术学院毕业。清华美院书法高研班刘景芳工作室学术助理,扬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民主同盟成员,江苏省书协会员。

        学 员

        马海青 王自灜 王连智 王利斌 石伯谋 史建霞 刘长凡 刘向英 刘晓松刘建 孙玉明 严国珍 李忠祥 李铟 杨国平 杨忠 杨亮 杨善君 汪筱荣 宋华春 张晓漫 陈永辉 陈仲贤 周留柱 单厚礼 种效师 贾淑娟 柴静华徐艺 曹永刚 董睿 焦令茁 雷兆斌 慎义能 薛利钊


        墙里的风景(代序)  

        姜勇      

           景芳兄数年来令人赞叹的书法教学如今要亮相于公众,此刻,我的心里也感慨万千。

           我总觉得中国艺术有一个整体性的表征,那就是你从外面看它,好像没什么了不得;可是真的试着要走进去,才知道门槛极高。中国真正伟大的作品,与西洋的不同,是绝不靠外在可见的技术或恢宏的体量来吓人,反而让你觉得很平常。可是这“平常”的里面,却蕴藏和经历了太多的东西。反过来,以外貌来震撼或取悦于人的,都不是第一义。这个表征,在诗文、在书画、在乐曲、在拳术、在茶道,都是如此。陶渊明的诗,平淡得就像是在说家常话,可是能做到这般平淡境界的,古今一人而已。

           没错,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看似容易实艰深”。不过,此中还有分教,就是艺术自然地分作了内外两个层面,而这两个层面——亦即形色与内质——的距离,又非常之大。“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同样是看,所看到的却迥然有别。古人还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说这就像是大户人家高墙里的喧哗快乐,墙外之人,只闻其声,对人家的乐在何处,却抵死也不能知晓。所以,艺术真正值得我们敬畏的,不是别的,是这道“高墙”的存在!对视觉艺术来说,我们需要进入约翰•伯格所说的“观看之道”。只须翻翻吕胜中先生的《造型艺术•看卷》,你就能领略到这样一个事实:看见和看懂,完全是两回事。对书法而言,因为它有着更为具体和丰富的表意系统(systems of signification)与“自我指涉性”,所以对“看”的经验要求就更高。

           在这个意义上,书法——我们可以说它非常地傲慢,将门外人拒于千里之外。至于那种以很“平常”的外貌对外行进行拒绝的,我把它叫做“难以觉察的傲慢”。正是因为有“高墙”的存在和对视觉经验的高度要求,才凸显了“师者”的意义,凭借他的既存经验,将后来者领进门,或干脆跳墙而入!什么是真正的师者呢?他必须要“当行”。

           景芳兄能不能称之为一个当行的师者,又在观看和书写上得道几许?已经有很多的传闻和评论,无需我在这里费辞。还想补充的一点是,书法,或者说中国艺术传统的那种“傲慢”,并不会使真正的追求者望而却步。一旦入门,这种“艰深”将带给我们的是无穷的韵味与享受。为一门师生的苦后之乐感到高兴。聊表祝贺!

           甲午大寒于长春  安善佳想之室



      Processed in 0.167(s)   6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