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学:中国美术进入新传统主义时代(作者:卢平、王思海)

        作者:核实中..2009-08-10 15:39:46 来源:网络

        于志学作品欣赏

        (新华社北京2004年2月25日电)于志学,一位以冰雪山水画的创作成功在当代画坛独领风骚的画家,在20世纪七十年代末成功创作出冰雪山水画,业界公认他是一位以创新为主导的中国画艺术家。多年来,他除创作外还对艺术理论进行探索,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新观点和新概念,如“冷文化”、“文化反流”、“冷逸之美”、“第三审美内涵”、“笔、墨、光”、“太阳模型说”等。近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问:近来盛传您又提出中国美术进入新传统主义时代,我想请您就此谈谈相关问题。

        于志学:画家探索理论问题,提出一些理论观点往往易被人认为带有偏激的倾向。因为画家大多都是性情中人,在绘画创作中如果没有激情,很难出来生动的作品。但研究理论就不同了,需要客观、冷静、科学缜密地分析,能把两者协调得好,不是易事。也有好心的朋友劝我专心画画,探索理论是费力不讨好的事,可我认为学术和艺术是不能分家的。把艺术创作放在问题状态和追问之中,对中国美术理论的学科建设,是有积极意义的。而且,理论本来就应当是多元的、开放的、允许探索的,并且不应当总是套用现成的。我认为艺术创新,不仅要在绘画图式上创新,还要在艺术理论上创新。创新首先来自观念创新,要建立起一个新的思维方式,不仅从一个画家的角度来看艺术创新,还要以一个文化人的视野来看知识创新。知识的单元是概念,创造了新概念就是创造了新知识,多个新概念就组成了新理论。二十一世纪人类的创新是以对外部大量丰富广泛的信息进行认识、理解、整合为基础,再借助语言符号系统加工处理,创造出新的观点、新的概念。因此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国画艺术家,要把创新当作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哲学理念和时代自觉来对待。

        问:对于您这类上了年纪的艺术家来说,在已经有了一定的艺术成就后仍能保持旺盛的创新精神,尤其还能认真探索艺术理论问题是难能可贵的。请您先谈谈您提出中国美术进入新传统主义时代的背景情况。

        于志学:中国美术经过百年变革之后,尤其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传统的、当代的、观念的、多媒体的、主流的、边缘的、架上的、架下的等等,各种各样的形式和现象代表着其背后的文化精神、文化意识和文化理念,形成了近年中国美术的特有文化景观。人们都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个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时期,这是一个多元文化共生的艺术格局。仅就国画而论,西方现代和后现代的种种观念和手段对国画的渗透和移入,已使国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提高,中国人能够面对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文化和现实的创作进行思考,站在自己的文化立场上,用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意识阐释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对于中国美术在转型过程中持有一种学术批判的态度极为重要。用以往传统的规范、样式和技法已不能阐释清楚复杂多变的艺术形态,某个单一的命名虽可以传达某个思潮和流派的艺术主张,但不能概括当下中国画复杂而多变的样式、流派和主张,因此我们需要创造一个新的概念来囊括当下中国美术的总体状貌,以便于我们从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中把握当下的中国艺术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意识,并以此作为新的历史时期艺术形态的中心话语,挺进世界艺术舞台。可以说近一、二十年,我们耳边听到的总是从西方传来的各种艺术观念和概念,什么前卫、先锋、现代、后现代、后殖民等等,不一而足。甚至有学者评论说,“近十几年的中国美术不夸张地说成了西方风格、形式、思潮、流派的东方实验地,中国当代艺术在相当程度上是西方现代艺术的翻版和摹仿”。因此,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一直在寻找民族的语言,现在我认为可以锁定方向了,这就是“中国画的新传统主义时代”。

        问:请您详细谈谈这个“新传统主义”。

        于志学:因为篇幅的关系,我不能完全展开。由上千年中华民族历史渊源流传而来的思想、道德、风俗、艺术等构成的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在中国社会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华、体现了民族特性,对世界文化做出了自己的巨大贡献。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华传统文化也要不断丰富、发展和更新,不断保持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的精华和先进性,剔除糟粕,不断从西方现代文明以及世界各优秀的民族文化中吸取养分。因为文化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在历史的进程中通过继承、发展和创新向前推动的。过去孕育了现在的传统,今天培育着明天的传统,传统也要“与时俱进”。当以往的思想、观念、规范、样式、技法已不能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就要对旧的传统进行改造和创新来弘扬传统,进而形成新的传统。这个新传统是不失去中华民族文化根基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新艺术、新风俗,是使中华民族面对今天的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世界大环境继续奋发、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典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推动力。形成新传统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的呼唤。中国人要按照自己的文化根基适应世界、改造世界,没有了传统根基,就不是中国的艺术,就不是中华民族式的文化。这个不同于古代中国文化传统也不同于西方文化的中国文化新传统应当说肇始于上世纪的五四运动。进入改革开放以后,更是以前所未有的步伐加快了发展速度,“重写传统”、“建立新传统”、“创建新东方文化形态”成了带有时代性的呼唤。这是近百年来中国文化打破沉静的局面,经过各种文化的习染,形成的新的民族心理、价值取向、信仰和习俗传统。这个新传统是以中国人的独特哲学思维、中华民族的心理特质和人文性格面对世界所做的选择和衔接,是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新方向。

        问:您根据中国美术在新时期的发展特征提出了中国美术的新传统主义,这个新传统主义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于志学:理论是在论辩中产生又通过实践验证形成和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延续了几千年,一直处于相对稳定发展的状态。近百年以来,一个根本性的不同就在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西方文化体系的全面冲击,一百多年来中国的知识分子一直在寻求一个新的价值体系解救中国。现在的论争是近百年的继续,只不过我们现在遭遇的问题要比一百年前更复杂更多变。一百年前的古今之争也好,现在东西方、南北方的文明冲突和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的文化渗透也好,其本质就是保持发展民族传统还是丢弃固有传统后重建新的传统。因此,我认为可以用“新传统主义”来反映这一历史阶段的艺术特征,而且新传统主义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民族性,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责任心要捍卫民族文化艺术;二是开放性,通过吸收、消化外来文化不断丰富和建构自己的文化;三是批判性,通过社会历史批判、文化批判探索和改建新的艺术理论;四是兼容性,通过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交融和包容接纳,形成具有民族特性的新文化;五是多样性,由过去的中心话语走向多姿多彩的艺术空间和多元、多维看问题的非中心模式。如果我们用这个观点来看今天中国的美术创作,无论作品的形式、样貌、风格如何标新立异,其艺术产品中所反映的基本倾向都是和这个主题有关联的。据此,我们说周韶华先生"力创新的中国画图式"属于这个新传统;我首创的"冰雪山水画",有人称是“非传统又非现代的全新形式”,我自己认为理所当然属于这个新传统;即使被看作现代重要水墨画家的刘国松先生,虽然他一再主张创造一种既中国又现代的个人风格,也还是属于这个新传统;甚至被人们认为是以消解、破坏传统、重建新的水墨审美空间的实验水墨画家群,其代表人物皮道坚先生也一再坚持认为,他们的创作实质上“不仅仍在中国传统之中,而且正是通过他们与纯粹西化艺术方式的对抗为中国水墨艺术在当代世界艺术中争得了身份和地位,使水墨文化精神得以在当代艺术中薪火相传”。我们可以说,新传统主义是对新时期中国美术的概括,新传统主义解释了当前美术领域的普遍现象,解释了美术领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多元的历史选择和发展方向。当然,美术现象是一种极复杂的客观存在,很多艺术形态是相互交错、界限模糊、含混不清的,用一个概念来描述未免有挂一漏万之嫌。但是,我相信,个别现象不会影响总体的描述和把握。

        来源:网络

      Processed in 0.185(s)   6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