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中国画院中青年画家提名展

        作者:核实中..2009-11-13 10:00:53 来源:网络

         创新,不该是沉重的包袱

          创新,已成为国画界的共识,而如何创新,则成为摆在画家们面前的难题。最近,中青年画家“提名展”在上海中国画院举办,更让人感到这个难题在画家心中的分量。该展的主题是关注当下、关注生活、关注学术,鼓励大胆创新。被提名的10位画家,多半是近年来在上海国画界崭露头角的新锐,以往画风也多有新意。但这次他们却表现得不尽如人意。

          整体气息沉闷

          首先,画展的整体气息显得有点沉闷,有点矫情,有点苍白。当下的世界、当下的中国、当下的上海,千变万化,充满了激情和色彩,但是,从这些画中却看不出有多少的“关注”。山还是那山,只不过比过去画得更黑些;树还是那树,只不过绑满了麻绳;鸟儿还是那鸟儿,只不过比过去更朦胧些……画中人儿,愣愣的眼神,手足无措,或许正反映出画家自己心中的迷茫。

          那些国画作品确实与传统有些不同了,有的人技法也不错。但是,如果我们对近现代西方艺术有所了解,对国内艺术界的新画风有所了解,就会发现其中一些“创新”不乏似曾相识之处。

          内心缺乏激动

          应该说,参展画家为此展是下了功夫的。但或许想创新的包袱太重,下力太猛,内心却缺乏真正的激动,于是一味在形式上找出路,益发显得空虚了。反而不如他们平时的作品来得自然真切些。

          一位资深画家曾对记者说,过去画院老一代著名画家,往往年轻时就非常有激情,有闯劲,到大上海来“闯码头”,积极融入社会主流,与三教九流打交道,对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深切感受,所以他们的创作能很敏锐地把握当时人们的共同感受和情趣,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而现在一些年轻画家好像有点游离于社会,生活的空间很小,只是一味在画室创作,个性大多也比较内向。对此他表示担忧。

          创作脱离生活

          与生活脱节,与当代人的情感脱节,不能领跑于时代潮流的前列,也未能对现实问题进行独立的、有深度的反思,并以艺术的语言,影响社会,感染人心,这是国画创新途中无法回避的自身问题。

          记者手记

          创新不是口号。一个艺术家没有对时代、对生活最真切、最敏锐的感受,不能把握当下社会文化形态的动向,又如何能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的力作,进而引导潮流呢?为创新而创新,得到的只能是苍白的躯壳。只要艺术家在与时代共进的过程中,内心有真实的感动,有喷薄欲出的激情和水到渠成的灵感,创新就不会是沉重的包袱,而将是自由的翅膀。

        来源:网络

      Processed in 0.146(s)   64 queries